股神巴菲特说:真正的职场成功者,都会画一个圈

画圈,小孩子都会,但是有的人画得不一样。阿Q把圈画好了,结果掉了脑袋。巴菲特把圈画好了,结果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巴菲特,这位商界巨鳄最喜欢站在财富资源顶端圈钱。

股神巴菲特说:真正的职场成功者,都会画一个圈

1956年,他收购濒临破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举将其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公司,总资产超过五千亿美元。说富可敌国,毫不夸张。

人有钱,就喜欢表达。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巴菲特更不要说,很多人不惜花三千万元请他吃饭,就是为了听他理论一下。没听懂也可以显摆,我和巴菲特一起吃过饭。

巴菲特有很多经典理论,最出名的可能就是——能力圈模型理论。听上去,像拥有某种超能力。

一、关于巴菲特的理论

巴菲特是这样阐述能力圈理论:“投资人真正需要具备的,是对所选择的企业进行正确评估的能力,请特别注意要有所选择,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圈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范围。”

话很多,记住关键的——不需要掌握全部,只需要掌握你能力范围内就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很多人除了知道自己的体重外,并不知道所谓的能力圈是什么东西。


股神巴菲特说:真正的职场成功者,都会画一个圈

巴菲特是一个很热心的人,为了解开一些人的迷糊,继续解释画圈的方法:

——“在你能够真正了解的那些企业的名字周围,画一个圈,然后再衡量这些企业的价值高低、管理优劣、出现经营困难的风险大小,排除掉那些不合格的企业。”

对于能力圈以外的公司,无论别人如何看好,巴菲特根本不理会。哪怕错过,也不后悔。他说:“我错过了参与投资手机的好机会,因为手机行业在我的能力圈之外。”

巴菲特把精力集中在他的能力圈以内,努力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这一行为要素其实就是——专注。

二、对于专注的认知

专注就是专心于某一领域。专注于熟悉领域,把这个圆圈画好,是绝大多数成功者的秘诀。中国古代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庄子》中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够游刃有余,因为他一辈子就做解牛的工作。《卖油翁》中的老头为什么能够把油滴入一个钱空,“非能耳,手熟耳”。《核舟记》中的奇巧人王叔远都是掌握了专注这一原理。


股神巴菲特说:真正的职场成功者,都会画一个圈

美国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如果每天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就可以成为某领域的专家。当然,这个人只要不是太笨,太不开窍,就算成不了大师巨匠,也可以成为本行业的专家。

有些人自认为掌握了一定技能就“一通百通”,忽视职业的复杂性。实际上,一个人要对一个行业或岗位建立认知,需要长期熟悉和掌握,还需要对竞品的透彻研究,对问题的深入了解。所谓,隔行如隔山。进入一个行业,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才知道什么叫难。

比如,很多人看到餐饮赚钱,每到周末夜晚,各类美食饮品充斥大街小巷,特别是旅游景点。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80%的餐饮老板都在亏钱。少数人采取了先亏后盈利的策略,在餐饮行业浸润多年,对原料、做工、人工、市场、口碑等各个环节深入了解,才有可能渐渐取得成功。可惜,多数人只盯着少数,都想当领头羊,却忽视了多数都是待宰羔羊。

2015年,歌手李健参加《我是歌手》节目时,被人发现他还在用2002年的诺基亚按键手机。李健平时很少看手机,电话常常打不通,短信也回得慢。实际上,他很少参加饭局,不用微信,减少社交,生活实在有些复古。他却解释为,想保护自己的时间,专注于创作音乐,避免时间碎片化干扰。


股神巴菲特说:真正的职场成功者,都会画一个圈

另外一个例子。雨伞制造师傅王斌章,做了一辈子雨伞。60岁退休后,闲着无事,就拿着2000元成本起家,1984年创办了天堂伞。从参加工作起到自己独立创业,他坚持每天工作14小时,专心琢磨如何打造一把好雨伞。在雨伞这一领域,无人敢与他匹敌。做到最顶尖的王斌章,在商业领域也势如破竹。如今的天堂伞,获得专利80多项,销售额占雨伞领域80%,年收入20亿,已经成为中国雨伞的代言。

从巴菲特到王斌章,都是数十年专心做一件事的典范。

三、对职场人士的启示

专心做事能够成功,很多人大概知道。可是,如何做到专注呢?

(一)找到自己的兴趣领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感兴趣,你才能够投入最大的热情,不计代价地持续投入。古往今来,成功者无不是把兴趣和职业紧密结合。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感兴趣的行业作为发展领域,也是不容易的。能力可以弥补,但是选择错误就容易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和否定当中。

有的人喜欢追逐热点,哪行热门就干哪行。前几年,房地产、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媒体都曾方兴未艾。有的人就不停地跳槽,始终没有找到真正感兴趣的领域。还有的是职业规划迷茫,从行政到销售,到人力资源,不停地换岗,哪行都不精通。没有岗位沉淀,发展必然受限。

如何选择兴趣领域?一方面,需要花大量时间了解行业和岗位。行业跟随形势走,岗位是行业需求的衍生。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形势、行业和岗位,才能找到个人的奋斗着力点。

另一方面,需要客观解剖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当然,认识自己也是很难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自卑怯懦。要根据学历、经历、阅历,找到行业和个人的最好结合点,做好清晰的战略规划,一生受益。


股神巴菲特说:真正的职场成功者,都会画一个圈

(二)对兴趣领域持续投入。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没有付出,不可能有回报;没有持续不断的付出,不可能成功。古往今来,不乏有人尝试但是最终放弃的例子。对于他们而言,浅尝辄止是阻止成功的最大敌人。

市场经济形势下,浮躁心理泛滥。很多人渴望一夜暴富,或者一步登天,没有踏踏实实做事的耐心。在某件事上付出很多,又见不到回报时,很容易遭遇职业倦怠感和瓶颈期。

倦怠感就是经历长期投入后逐渐疲惫,从精神到意志都失去参与意识。倦怠感发展下去就是瓶颈,再下去当然就是奋斗过程的结束。

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轻易自我否定,甚至认为选错了方向,产生放弃心理。你要做的是思考,方向不对,还是方法不对?找到问题症结后,围绕问题进行知识修正,不断收集信息和意见反馈,一步步达到完善。“持续投入”,说明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女排有一句口号:坚持就是胜利。任何领域要想做出成绩都需要坚持。坚持不是苦熬,而是围绕目标制定路线,持续不断地进行投入,厚积薄发,必定能够成功。


股神巴菲特说:真正的职场成功者,都会画一个圈

(三)不断提升兴趣领域认识。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固步自封,就可能目光短浅,必然被淘汰。比如,古人用竹简阅读。西汉发明了纸,再也没有人看竹简,纸书也就流传了两千多年。1998年国际互联网出现后,以迅猛态势代替纸媒体阅读,传统书籍也受到了降维打击。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不断阅读学习,不断提高兴趣,提高思维高度,增强成就感,才能始终保持竞争力。有的人做出一点成绩,就心态浮躁,不再学习。没几年,知识就过时,知识体系不堪一击。

专注让巴菲特画好了他的能力圈,专注也能改变不甘平凡的你。

股神巴菲特说:真正的职场成功者,都会画一个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