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1114亿元,小微企业拿到了吗?

活着的七零后


这不是个绝对的答案,应该说有的小微企业拿到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都能拿到。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释。

1、首先说说这个1114亿的问题。这个数字肯定不是全部给中小企业了,而且我判定只有小部分进入小微企业了,为什么这么说,我建议还是要认真看一看那一篇报道。我们不要看报道中说的对哪些行业的支持,要看到这样的话“各分支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发放依法合规,防止“跑冒滴漏”。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商业性贷款等市场化融资方式与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的有机结合。”这句话中的重点是“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什么叫市场配置?市场配置并不是说谁需要就配给谁,而是配给谁效率最高,最能得到最大效益就就配给谁,配给谁风险最小就配给谁。如果结合市场配置的这个定义,当然不会大量的配给中小企业了。为什么?中小企业风险高,这是主要原因。

2、我们再看看报道中所说的优先支持的行业。在报道中,是这样说的“支持抗击疫情冲击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支持生猪等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磷肥生产等春耕备耕关键领域,支持国际供应链产品生产等外贸领域,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也要做好金融支持工作。”这个说法很正确,因为上面说的也正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我把这些行业分析了一下,比如较弱的小微企业可能会支持一些其中产销对路,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而生猪等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这些行业的贷款大多数还是要靠农发行、农行,农商行这些银行,应该这么说,这些银行还是在农业发展中提当起了大多数的责任,应该为他们点赞。而一般的商业银行,既没有意愿,也没有经验,网点离这些行业也远,是不可能支持的。国际供应链产品生产企业、磷肥生产企业,应该是稍微大一些的会得到支持,这个比例会很小。“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这里面的企业旅游娱乐、住宿餐饮,银行一般并不很看好,只有其中的龙头企业才可能得到支持。交通运输行业一般是国有企业,并且是大中企业,虽然这部分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这一行业一定会得到银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3、再说说1114亿的来源。从央行的政策看,人民银行给了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这个再贷款和再贴现的对象是银行,并不是具体的企业,所谓再贷款就是银行向央行的贷款,所谓再贴现,就是银行把企业在银行已贴现的银票,再拿到央行进行贴现。通过上述两种手段,这是5000亿。另外的资金是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5500亿元。这总加起来,是1万元多亿,实际上银行还有很大能力继续向实体经济发放更多的支持贷款,已经发放的贷款只占央行释放流动性的十分之一,为什么这么少,从发放渠道看,这些资金全部是由银行通过贷款流向社会的,而银行是要进行风险、绩效考核的,因此银行在贷款发放时是谨慎的,不可能将贷款完全投放到风险高、收益却低的企业或个人。

4、最后来分析一下那些拿到贷款的中小企业。通过上面的分析,有些企业是拿到了相对优惠的贷款,是哪些企业?据我的观察,这些企业一般是原来就和银行有业务往来,因为受疫情的影响,企业的还款遇到了困难,企业的还息遇到了困难,因为国家出台了向中小微企业纾困的通知,这些企业向银行申请,银行相应的给了一些优惠政策。至于那些原来就没有和银行有业务往来的中小微企业,因为受疫情影响,向银行申请给予一些优惠的贷款政策,你说银行会理他们吗?

因此,最终的结论是部分中小微企业拿到了优惠贷款。


来自大华山舒心西洋菜


那么何为优质企业呢?拿目前中国银行的复工贷来举例说明吧

第一,征信良好。近一年内法人没有一次逾期,名下没有一笔小贷,征信查询记录近半年内少于6次。

第二,医疗行业优先,其他行业额度低通过率不高

第三,近半年月均流水需要30万以上才可以

不说别的,单一项征信就卡死了很多企业了。银行的这些低息贷款只为那些不是因为疫情经营不下去的企业准备的,为的是即使有疫情影响企业没有银行帮助自身也可以正常挺过去的。

最后一句话概括了吧,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的!


郭郭专业金融


优质小微企业还是有机会的,但机会不多,银行终究是一家盈利机构,小微企业还是要做好内功,无论产品,商业模式,公司架构,财务管理等等都要有自己的特点和专业性,才有可能获得资本的青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