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描繪“春耕”的火花 文


【語音版】描繪“春耕”的火花  文/李潤

 上世紀30年代的“耕牛”火花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春耕備耕時節,國產火花也曾為春耕留下許多特寫畫面。

  在我國的歷史進程中,牛、馬、騾、驢等役用牲畜曾一度是活躍於春耕田野的“主力軍”,送肥、耕地都離不開它們。這些大牲口的身影在早期火花上頻繁出現。上世紀30年代,啟昌火柴廠出品的“耕牛”火花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村春耕圖:在數棵綠油油的樹木點綴下,幾戶農家散落分佈於山腳前的農田裡,一位頭戴斗笠的農夫正扶犁驅牛耕田,近處則是一頭碩大的水牛目視前方。上世紀50年代,地方國營宜賓市火柴廠出品的“耕牛”火花,著重描繪了一名衣著少數民族服裝的農夫,他右手扶犁,左手拿著牛鞭驅趕牛兒加油翻耕農田;國榮火柴廠出品於同期的“大地牌”火花與前者類似,畫面上朝霞滿天,數座民居合成背景,前景是一名頭戴斗笠的農夫,他一手扶犁一手驅牛,正辛勤翻耕農田。福州火柴廠出品於1954年的“耕讀”火花,表現了一位頭戴斗笠的老農在春耕間隙,蹺著二郎腿坐在田邊青松下的石頭上,胳膊肘斜放於石桌,面帶微笑,抽著旱菸陪伴孫兒讀書的場景。再看老農身後的簍子,以及桌上的碗筷,說明這位老農是在吃完孫子給送的飯後,利用勞動間隙陪伴孫子學習。

  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農用機械被應用到春耕生產中,隨之迎來了“農耕不用牛”的時代。上世紀50年代末,揭陽第二聯營社出品的“新農村”火花上,駕駛員開著拖拉機在遼闊的田野上翻耕,坐在拖拉機後面的另一位駕駛員則時刻準備起降犁具。四川省地方合營合川縣光明火柴廠出品於同期的“新西南”火花,描繪著一名男子駕駛拖拉機平整翻耕過的農田,掛於拖拉機後面的磨排上還站著兩名女子,她們這麼做是為了增加磨排的重量,進而使機耕完的田地更為平整好種,這種工作只要操作得當就不會有危險。火花上也不乏插秧的畫面,如徐州火柴廠出品於1966年的4枚一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火花,其中一枚就定格了兩名上山下鄉青年插秧的情景。

  春耕備耕的有序開展,離不開各級政府在物力上的大力支持援助。蘇北火柴廠於1965年出品了一套“支援農業”火花,內容包括“電力灌溉”“加工農具”“向指定地點運送支援的化肥”“大夫給農民看病”“郵遞員給農民傳遞《農業科學》雜誌”“取得農業大豐收”,全套共6枚,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