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师追求职称,是满足个人私欲的表现,大家怎么看?

岁月晴好m


“教师追求职称,是个人私欲的表现”,这个说法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1、教师追求职称,事关个人的切身利益。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们也要生存、要生活。而要生存、生活的更好,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而现行的教师待遇分配制度,是根据个人的职称等级而定的,没有高的职级,你根本就拿不到高的工资,其它的如比业绩、表现等都是浮云。比如,同一年参加工作的同学或同事,除去五险一金后,副高职级可拿到手工资在4600元左右,而中级职称的只能拿到手4200元左右。教师群体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利益的竞争。

2、教师追求职称,也是个人业务能力的展示。晋升职称,除了一些不便言说的个人意志之外,往往还与业绩积分多多少少有点儿联系,因此,个人的“光环效应”也事关教师的长远发展。这也没有错!

总之,教师追求职称,是事关利和名的事儿,绝对不是私欲。



轻风耳语


我是一名基层的小学教师,我的职称是高级教师。同时我是真正的基层,不是什么主任、校助,更没有因为职称得到任何晋升机会,但需要更多地奉献,帮助年轻人提升、协调一些工作都是分内的事。

教师追求职称,首先是职业追求。就像任何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好学生一个道理。何谓个人私欲?虽然这是一个中性词,但仿佛充斥着中饱私囊的味道。我认为教师职称的评选的确有竞争,甚至可以说很激烈,但没有以损害学生利益的形式出现。

之所以诟病连连,我认为主要原因首先是职称获得者首先是僧多粥少,名额特别有限。其次是学校推选,区里评选。因此各校的倾向不同导致的标准不统一、不明朗。

我就以个人经历说一说评选的历程吧。大家可以判断一下这是一个满足个人私欲的过程吗?

首先高级教师要得到一级教师职称满5年。只统计一级职称之后的获奖。获奖主要是4个方面。1.个人荣誉,这一般是校内推荐。2.参加赛课,这一般是需要一定个人实力的,因为只认可一、二等奖。3.市区贡献,统计老师在市区进行教材介绍和经验介绍以及自己带出徒弟的成绩。4.论文,这不以数量取胜,也是只统计一、二等奖。就算缴费的论文,东拼西凑也很难得一、二等奖。而且近几年趋势也是评奖比例在降低。

教育口内明白人太多了,就算我说的第一、第四项可以浑水摸鱼,二、三两项是真实力。大家觉得这是在满足私欲,还是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呢?


清朝云


可以承认,教师追求职称从某个角度看确实是满足个人私欲。每个人都想多赚点钱,让自己的日子过好点,让自己吃喝住行的标准再上一个档次,让自己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所有这些私欲,又有什么见不得人呢?

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同样有这样的一些私欲,他们通过追求职称的手段来满足这种种私欲,就像农民想通过多打粮食达到富裕、打工者想通过加班增加待遇一样,不仅天经地义、无可非议,而且还应该鼓励和提倡!

其实,广大教师,特别是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教师,只有较好地满足了他们许多合理的私欲,他们才能无牵无挂、信心百倍、全力以赴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把教书育人工作做得更好。很难想象,一个住的房子还是危房、孩子病了无钱医治的教师(媒体曾报道过这样的贫困教师)能有足够的干劲和精力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

基于上述理由,所以我们教师可以正大光明说,评职称首先就是为了满足私欲,就是为了涨点工资,为了身边的师生看自己时带着更多敬佩的神情,为了能够参加一些档次较高的活动(比如有些级别的学术研讨会议只有特级、高级教师有资格参加;我们湖北十多年前下面市县的教师要被推荐参加高考阅卷,原则上也要是骨干教师和中高以上职称),甚至为了捞个一官半职(职称高点竞聘领导职务也更容易)。只要不偷不抢、用正当手段去满足合理的私欲,又有什么不好呢?


禾水广隶


说这话的人是不参与教师职称评定的人吧。追求职称应该说是教师的一个追求方向。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多少人还想拿到正高。

职称是对教学能力的肯定。说这句话,可能有些人不认同。特别前些年,职称评定论资排辈的情况严重点,到了年限,能上职称的教师就评了。这几年不一样了,是要靠实绩说话的。考察的方面也多。

讲课,说课,论文,课题,著作,班主任工作,教学教研的参与,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奖项等都列入了评职称的范畴,教龄已经不是评职称的优势。有些年轻的教师,在教学教研中表现突出,硕果累累,脱颖而出,年纪不大,职称不低。职称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肯定。

职称也是教师的精神寄托。那个学生不想当好学生,那个员工不想成为优秀员工,教师也想成为有高职称的教师。评定职称是教师的奋斗方向。

职称评定需要教师这样那样的教学教研成果,这些都激励教师去参与教学教研,不断探讨教育教学理念,勇于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教育来说,这是幸事,在这种不断的研究创新中,教育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至于满足个人私欲,肯定也有。大多数教师都是凭薪水生活,不少教师工资是生活的主要来源。职称高,工资高,多拿点工资也是正常的需要。干一样的工作,薪酬有高低,大多数人都想要高一点的报酬吧。何况教师也不是高收入人群。

结语:说教师追求职称,是满足个人私欲的表现,是很片面的,掩盖了职称评定的目的。

我是心月聊教育,一线教师。关注我,共同聊教育,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


心月聊教育


有人说教师追求职称,是满足个人私欲的表现,这个说法我是非常不赞同的。

对于职称的追求,难道只是教师吗?事业单位、企业的员工也需要晋升职称,他们追求职称难道也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吗?如果是,我无话可说,如果不是,为什么就只是说老师呢?

人的欲望是无尽的,也正是有了欲望,才有了动力,社会才会向前发展。只要个人欲望不损害到别人的利益,有欲望也并没有什么不对,是很正常的,一个人没有欲望才是不正常的。

老师也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希望自己过得幸福点,日子好过点,这个追求难道有错吗?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难道老师就不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吗?

职称是与工资收入挂钩的,职称越高,工资收入也就越高。做着同样的工作,下着同样的力,职称高的,拿的工资高,职称低的,拿的工资少,谁会心理平衡呢,唯一能做的就是追求更高的职称。

职称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鼓励人们安心工作,工作成绩越大,职称就晋升的快,所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给人一个前进的动力。正是有这个动力的激励,人们才有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老师踏踏实实教学,认认真真工作,职称本来就是属于老师的东西,老师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怎么算是私欲呢?

职称不仅仅能给老师更高的收入,也是对老师工作能力一个认可

现在,职称的评定都有很多条条杠杠,可以说各个方面都包含了进去,如教学成绩、科研、论文、考核成绩、班主任、荣誉、公开课、教学名师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一个老师实实在在的成绩,按这些条条杠杠打分评上职称,也是对工作能力的认可。

老师辛辛苦苦付出,同等条件的老师都晋升了职称,结果你却还在原地不动,人家能评上,而你却评不上,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你不如人家呀,各个方面都不如人家,要不怎么轮不到你评上职称呢,这其实是对你工作能力的一种否定。如果你的工作能力得不到认可,你还会有工作的积极性吗?

人的影,树的皮,都是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的书,别人都评上更高的职称了,你却评不上,面对职称比你的高的老师时,真是感觉抬不起头来,因为面子上过不去呀。如果抛开其它的不说的话,职称也算是一种荣誉,是一个老师社会地位的象征

职称,每位老师都希望得到,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那就是僧多粥少

正是因为名额少,学校才制定了评审标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让少部分善于投机取巧的老师钻了空子,而兢兢业业教学的老师却得不到职称的晋升,这被很多人所诟病。

也正是这少部分精致利己者,只要对晋升职称有利的,就去争取,只要是对晋升职称无用的,就高高挂起;为了职称,不择手段,勾心斗角,搞得乌烟瘴气。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被人认为老师一心就知道追求职称,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

其实职称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职称与太多的利益挂钩

现在,老师心中最大的痛就是职称,职称与工作能力强、教学质量高挂不起钩来,对于那些兢兢业业教学的老师太不公平了。最好的办法是,职称与各种的利益脱钩,按工龄或教龄来发放工资,职称仅仅作为一种荣誉。

职称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自然那些投机取巧者也就不再感兴趣 ,这样,老师在公平的环境竞争,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去争取职称。

结束语

职称改革正在推进中,一时半会也不能完成。作为一名老师来说,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就行了。


文会教学


这种看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不赞同,因为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这样,踏踏实实教书育人,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师还是占大多数的。

为什么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现实中,确实有部分教师为了职称背后的利益而追求高职称,甚至用很多不光彩的方法。如果现实没有这种现象,也就不会有人这么觉得了。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有两个途径:

第一,就是严格审查。要严格把控教师评职称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实事求是,还要对某些教师虚假获取职称的行为实施打击。这种途径无疑加大了职称评审工作的难度,有效果,但并不可取。

第二,现在的职称制度是与教师的工资直接挂钩的,职称高的教师工资高,职称低的教师工资低。所以,要解决某些教师因利益追求职称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把职称和工资分开,不以职称高低来确定工资标准,把把职称当做一种荣誉和信仰。这样就有很多教师能纯粹地因为教学水平的提高而评职称了,那些为了利益评职称的部分人,也就因为无利可图而放弃评职称了。


说说职称

职称有高低之分,我觉得职称更是一种荣誉,一种自豪感,一种社会认同,把职称与工资挂钩,个人觉得并不合适。好在我国正在调整这方面的政策,例如改革教师工资制度,引进绩效工资等等。

最后,很多的一线教师都值得我们敬佩,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不评职称的,或者说不为了评职称而教学,我们不能因为部分教师的行为就否认他们的贡献。

所谓实至名归,相信今后那些踏踏实实教书育人的教师能获得应有的荣誉。

以上是我的回答。


不染老师


教师也是人,也得养家糊口,为什么都认为教师就得甘于清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合理合法地提高些待遇不很正常吗?提出问题的人思想就有问题,难道你不想多拿些工资改善生活条件,怎么一到教师身上就提高到人身攻击了!!!


雨64472301


职称与个人的工资挂钩,教书也只是谋生的手段,没有必要把教师抬的那么高。如果职称不与工资挂钩,说实话,还有多少人去追求职称?


乡野教书匠


只要不影响别人,满足自己私欲没有什么不对的,谁不想生活的好一点,有什么错?难道还要装高尚,做说假话的伪君子?


老老老头一个


为什么设置这东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