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對“頭腔共鳴”的認識,值得收藏!

史上最全對“頭腔共鳴”的認識,值得收藏!

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楊阿姨想深度的聊一下頭腔共鳴,之前做過一些關於頭腔共鳴解說的PPT,但是今天楊阿姨想我所知道的都強共鳴知識都彙集到了這篇文章裡,希望這篇推文能夠幫助更多小夥伴認識頭腔共鳴,並且瞭解頭腔共鳴~

我們別從“原理方面”和“訓練方面”為大家進行分析講解,希望寫的不全的地方小夥伴們多多擔待,愛你們哦~下面我們開始吧~


————————————————————————————————————乾貨-分割線

一、對頭腔共鳴的認識

史上最全對“頭腔共鳴”的認識,值得收藏!

頭腔包括鼻腔、額竇、蝶竇等。它是固定不變的腔體, 是歌唱高聲區主要共鳴器官。頭腔共鳴是指與鼻腔貫通的竇部, 它包括額竇、蝶竇、眉心、鼻樑一帶所產生的共鳴, 作用非常重要。(楊阿姨敲黑板啦!)這個部位的共鳴腔體積很小, 共鳴色彩明亮, 在歌唱中, 特別是在唱高音時, 眉心部位會感覺到有些微微振動, 似有點麻酥, 這就是頭腔共鳴在起作用, 唱高音時主要使用頭腔共鳴, 產生豐富的高頻泛音, 使聲音明亮集中、富有穿透力和金屬感。


史上最全對“頭腔共鳴”的認識,值得收藏!


頭腔共鳴其實是打開鼻腔所產生的共鳴, 聲波會在鼻腔中振動, 故亦有人稱之為 (鼻腔共鳴) 。但由於其共鳴範圍是由顎至眉心, 甚至到達前額、頭頂, 這常令歌唱者在頭部產生振動的感覺 (即所謂“頭聲”) , 故我們稱之為頭腔共鳴。頭腔部分的共鳴能把聲區的聲音統一到一個高位置上, 讓聲音產生色彩和穿透力。


史上最全對“頭腔共鳴”的認識,值得收藏!

史上最全對“頭腔共鳴”的認識,值得收藏!

二、頭腔共鳴的訓練

史上最全對“頭腔共鳴”的認識,值得收藏!

(一) 哼鳴訓練法

用聲母“m”閉口哼唱, 這種訓練方法叫哼鳴法。

1. 訓練方法

用打“哈欠”時的吸氣狀態, 笑肌微提, 將嘴唇輕輕閉上, 上下牙略分開, 口內略呈“0”型狀, 舌根放鬆, 軟顎上提, 用平緩的氣流衝開聲帶發出帶“m”音的哼鳴聲, 音量不宜過大, 並將聲音延長哼唱, 儘量使聲音的集中點和著力點往前、往上, 好象聲音發自鼻腔後部的上方。這時, 嘴唇有“麻”的感覺, 同時眉心及周圍的骨面應有明顯的振動感覺, 說明初步掌握了哼鳴方法。

2. 注意事項

哼鳴要輕柔、氣息要均勻, 相關發聲共鳴器官要適當放鬆, 集中精力想象發聲的位置, 使大腦中有一個準確的高位置聲音概念。

3. 自我檢驗方法

在哼鳴延長聲音時, 將嘴唇輕輕打開, 音色特性沒有明顯變化, 說明哼鳴發聲位置正確。若打開嘴唇時, 音色立即起明顯變化, 說明發聲位置不集中或發聲位置在咽喉部。

4. 糾正方法

認真按照打“哈欠”吸氣時的動作狀態練習, 注重軟顎的提起和咽喉腔的打開兩個中心環節, 使聲波順利通過喉腔在咽腔以上集中振動。

5. 自我檢測方法

在唱“mi (咪) 、ma (媽) ”延長音時, 用手指將鼻孔口堵住, 這時若鼻孔內沒有氣息受阻現象, 聲音仍保持不變, 說明頭腔共鳴正確, 若鼻孔中有氣息受阻現象和聲音有明顯變化, 說明有鼻音, 應及時糾正。

6. 糾正鼻音的方法

發聲時軟顎適當上提, 舌根放鬆使舌身自然前伸, 打開口腔和咽腔使聲音自然放出, 將發聲的集中點和著力點放在哼鳴發聲的位置進行振動, 有一種氣息從鼻咽部位向下迴流和聲音往上走從眉心飛出的感覺。切忌讓氣息進入鼻腔從鼻孔排出。

(二) 子母音結合訓練法

用聲母“m”結合韻母“i、a”進行發聲共鳴練習, 這種訓練方法叫子母音結合法。

1. 發聲共鳴方法

在第一步哼鳴訓練的基礎上, 先按哼鳴方法發出短暫的“m”音, 隨即用嘴唇張開的力量和動作把“i”或“a” (唱成mi咪或ma媽) 音送到哼鳴的發聲位置上延長音繼續唱出。

2. 發聲共鳴要領

嘴唇開打動作要靈巧有力, 音量要適中, “m”音要短促準確, “mi (咪) ”或“ma (媽) ”音要明亮集中, 保持發聲高位置不變, 保持眉心振動的感覺不變。

3. 注意事項

用這種方法訓練能獲得真正的頭腔共鳴聲音, 但容易產生不良的鼻音。鼻音產生的原因是發聲時軟顎與舌的後部過於貼近, 逼迫部分發聲氣息進入鼻腔從鼻孔排出, 引起鼻腔發出沉悶含糊的聲音。

4. 自我檢驗方法

在唱“mi (咪) 、ma (媽) ”延長音時, 用手指將鼻孔口堵住, 這時若鼻孔內沒有氣息受阻現象, 聲音仍保持不變, 說明鼻腔共鳴正確, 若鼻孔中有氣息受阻現象和聲音有明顯變化, 說明有鼻音, 應及時糾正。

5. 糾正鼻音的方法

發聲時軟顎適當上提, 舌根放鬆使舌身自然前伸, 打開口腔和咽腔使聲音自然放出, 將發聲的集中點和著力點放在哼鳴發聲的位置進行振動, 有一種氣息從鼻咽部位向下迴流和聲音往上走從眉心飛出的感覺。切忌讓氣息進入鼻腔從鼻孔排出。

到這裡楊阿姨基本上講完了。有任何疑問的小夥伴歡迎給阿姨私信留言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