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对“头腔共鸣”的认识,值得收藏!

史上最全对“头腔共鸣”的认识,值得收藏!

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杨阿姨想深度的聊一下头腔共鸣,之前做过一些关于头腔共鸣解说的PPT,但是今天杨阿姨想我所知道的都强共鸣知识都汇集到了这篇文章里,希望这篇推文能够帮助更多小伙伴认识头腔共鸣,并且了解头腔共鸣~

我们别从“原理方面”和“训练方面”为大家进行分析讲解,希望写的不全的地方小伙伴们多多担待,爱你们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干货-分割线

一、对头腔共鸣的认识

史上最全对“头腔共鸣”的认识,值得收藏!

头腔包括鼻腔、额窦、蝶窦等。它是固定不变的腔体, 是歌唱高声区主要共鸣器官。头腔共鸣是指与鼻腔贯通的窦部, 它包括额窦、蝶窦、眉心、鼻梁一带所产生的共鸣, 作用非常重要。(杨阿姨敲黑板啦!)这个部位的共鸣腔体积很小, 共鸣色彩明亮, 在歌唱中, 特别是在唱高音时, 眉心部位会感觉到有些微微振动, 似有点麻酥, 这就是头腔共鸣在起作用, 唱高音时主要使用头腔共鸣, 产生丰富的高频泛音, 使声音明亮集中、富有穿透力和金属感。


史上最全对“头腔共鸣”的认识,值得收藏!


头腔共鸣其实是打开鼻腔所产生的共鸣, 声波会在鼻腔中振动, 故亦有人称之为 (鼻腔共鸣) 。但由于其共鸣范围是由颚至眉心, 甚至到达前额、头顶, 这常令歌唱者在头部产生振动的感觉 (即所谓“头声”) , 故我们称之为头腔共鸣。头腔部分的共鸣能把声区的声音统一到一个高位置上, 让声音产生色彩和穿透力。


史上最全对“头腔共鸣”的认识,值得收藏!

史上最全对“头腔共鸣”的认识,值得收藏!

二、头腔共鸣的训练

史上最全对“头腔共鸣”的认识,值得收藏!

(一) 哼鸣训练法

用声母“m”闭口哼唱, 这种训练方法叫哼鸣法。

1. 训练方法

用打“哈欠”时的吸气状态, 笑肌微提, 将嘴唇轻轻闭上, 上下牙略分开, 口内略呈“0”型状, 舌根放松, 软腭上提, 用平缓的气流冲开声带发出带“m”音的哼鸣声, 音量不宜过大, 并将声音延长哼唱, 尽量使声音的集中点和着力点往前、往上, 好象声音发自鼻腔后部的上方。这时, 嘴唇有“麻”的感觉, 同时眉心及周围的骨面应有明显的振动感觉, 说明初步掌握了哼鸣方法。

2. 注意事项

哼鸣要轻柔、气息要均匀, 相关发声共鸣器官要适当放松, 集中精力想象发声的位置, 使大脑中有一个准确的高位置声音概念。

3. 自我检验方法

在哼鸣延长声音时, 将嘴唇轻轻打开, 音色特性没有明显变化, 说明哼鸣发声位置正确。若打开嘴唇时, 音色立即起明显变化, 说明发声位置不集中或发声位置在咽喉部。

4. 纠正方法

认真按照打“哈欠”吸气时的动作状态练习, 注重软腭的提起和咽喉腔的打开两个中心环节, 使声波顺利通过喉腔在咽腔以上集中振动。

5. 自我检测方法

在唱“mi (咪) 、ma (妈) ”延长音时, 用手指将鼻孔口堵住, 这时若鼻孔内没有气息受阻现象, 声音仍保持不变, 说明头腔共鸣正确, 若鼻孔中有气息受阻现象和声音有明显变化, 说明有鼻音, 应及时纠正。

6. 纠正鼻音的方法

发声时软腭适当上提, 舌根放松使舌身自然前伸, 打开口腔和咽腔使声音自然放出, 将发声的集中点和着力点放在哼鸣发声的位置进行振动, 有一种气息从鼻咽部位向下回流和声音往上走从眉心飞出的感觉。切忌让气息进入鼻腔从鼻孔排出。

(二) 子母音结合训练法

用声母“m”结合韵母“i、a”进行发声共鸣练习, 这种训练方法叫子母音结合法。

1. 发声共鸣方法

在第一步哼鸣训练的基础上, 先按哼鸣方法发出短暂的“m”音, 随即用嘴唇张开的力量和动作把“i”或“a” (唱成mi咪或ma妈) 音送到哼鸣的发声位置上延长音继续唱出。

2. 发声共鸣要领

嘴唇开打动作要灵巧有力, 音量要适中, “m”音要短促准确, “mi (咪) ”或“ma (妈) ”音要明亮集中, 保持发声高位置不变, 保持眉心振动的感觉不变。

3. 注意事项

用这种方法训练能获得真正的头腔共鸣声音, 但容易产生不良的鼻音。鼻音产生的原因是发声时软腭与舌的后部过于贴近, 逼迫部分发声气息进入鼻腔从鼻孔排出, 引起鼻腔发出沉闷含糊的声音。

4. 自我检验方法

在唱“mi (咪) 、ma (妈) ”延长音时, 用手指将鼻孔口堵住, 这时若鼻孔内没有气息受阻现象, 声音仍保持不变, 说明鼻腔共鸣正确, 若鼻孔中有气息受阻现象和声音有明显变化, 说明有鼻音, 应及时纠正。

5. 纠正鼻音的方法

发声时软腭适当上提, 舌根放松使舌身自然前伸, 打开口腔和咽腔使声音自然放出, 将发声的集中点和着力点放在哼鸣发声的位置进行振动, 有一种气息从鼻咽部位向下回流和声音往上走从眉心飞出的感觉。切忌让气息进入鼻腔从鼻孔排出。

到这里杨阿姨基本上讲完了。有任何疑问的小伙伴欢迎给阿姨私信留言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