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 产业扶贫促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初春的和政县城关镇后寨子村,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道路上比平日显得有些安静,但这丝毫掩盖不住田间地头涌动着的生机。道路两旁,树木吐着新绿,田野里农民的干劲儿完全没有被戴口罩影响。在该村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只见村民们正忙着耕地、种植羌活,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和政: 产业扶贫促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提起后寨子村,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而这一切得益于产业的发展。以前,后寨子村农户收入主要以零散种植油菜与小麦为主,收入较低。现在,该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指导,将千亩土地流转给县扶贫开发公司,该公司派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指导,规范化种植羌活、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降低农户自己零散种植“靠天吃饭”的风险,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和政: 产业扶贫促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后寨子村邓下社村民孟桂清将自家土地租给县扶贫开发公司种植中药材,而她自己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每天还有70元的收入,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家庭又可得到务工收入,年底还有分红,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挣钱两不误。

和政: 产业扶贫促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据了解,后寨子村中药材种植是由和政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临夏州农科院共同打造的种植基地,总种植面积1300亩,主要种植当归、黄芪、羌活、板蓝根等中药材,是集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农村三变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整村土地流转试点为一体的一处产学研基地。旨在通过该基地的实践探索,找出一条农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子,并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及栽种示范。

和政: 产业扶贫促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城关镇后寨子村党支部书记赵荣告诉说:“我们一直的发展方向就是利用好身边资源,离土不离乡,发展奔小康,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有收益”。

县扶贫开发公司负责种植羌活等中药材,村民就近到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每天收入可达70元左右。自此,后寨子村农户一份土地有了多份收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好收益。

和政: 产业扶贫促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据了解,县扶贫开发公司将在基地栽种的基础上继续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让群众及贫困户在有务工收入的同时还有利益分红,实现多渠道增收。如果种植成功,羌活将培育成为后寨子村长效产业,实现“一村一品”,带动全县羌活种植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