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劇你喜歡哪一齣戲或哪一唱段?為什麼?

騎士悠然行


要說最喜歡的一段河南豫劇,非李樹建老師的《清風亭》不可。之所以喜歡《清風亭》她有很深遠的教育意義,值得每個人去深思。建議喜歡的朋友可以看看。意義深遠!豫劇《清風亭》是豫劇名家李樹建老師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成名曲。正如劉忠河的《打金枝》唐喜成的《三哭殿》每一部都是經典,至今無人超越。

豫劇《清風亭》劇情和九三版《包青天》裡邊的報恩亭類似。而清風亭講的是明代一個名叫薛榮的人,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拋在荒郊,被以賣豆腐為生的老人張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張繼保,撫育成人。13年後,張繼保在清風亭被生母周氏帶走。張元秀夫妻思兒成疾,每日到清風亭盼子歸來。張繼保得中狀元,路過清風亭小憩。

張老夫妻前往相認,但張繼保忘恩負義,不肯相認,把老夫妻當成乞丐,只給他們二百錢。老婆婆悲憤已極,把銅錢打在他臉上,夫妻相繼碰死在亭前;張繼保也被天雷劈死!

戲曲素材多少有點誇張,歸根結底還是告訴我們尊老愛幼。人常說“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傳統美德。而《清風亭》就是勸誡世人。








豫韻新聲


小倉娃我離了,登封小縣…這是一部丑角主導的戲,名叫《卷席筒》,腦裡一下子就忍不住湧上來這句唱詞。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這個戲,不單單是朗朗上口,戲裡有讓人捧腹大笑的地方,也有讓人淚落不止的地方。倉娃小小年紀帶著侄子侄女不容易,嫂子入獄他積極搭救,在小朋友眼裡他就可愛,聰明,勇敢,就像一個小英雄!我小時候特別希望倉娃是我的家人,也希望自己能像他那樣,回想起來真的是好親切!



有山有水有點田


就喜歡豫劇《朝陽溝》“祖國的大建設一日千里”,能哼幾十年!(圖片: 國家一級演員、豫劇名家徐俊霞舞臺截屏)。





連財有餘


說二句,河南豫劇雖是地方戲種,但它深受廣大人民所喜愛。特別是河南,安徽北部,山東西部,河北南部,在身心疲憊的情況下,能聽上一段豫劇,隨時能讓你開心至極,舒心舒服,消除疲勞。河南豫劇有很多很多。如,《朝陽溝》,《木桂英掛帥》,《花木蘭》,《打金枝》《李雙雙》等等。象這些劇情劇詞,一般的河南人都哼哼幾段。象農民在下地,收割,返回家的路上,不由自主的就唱起了。《朝陰溝選段》《劇中人栓寶的唱段》。咱倆個在學校整整三年,相處之中無話不談。我難忘你叫我看懂崔瑞,你記得我叫你看劉胡蘭。懂崔瑞為人民粉身碎骨,劉胡蘭為祖國把熱流乾,咱看了一遍又一遍,你藍筆點來,我紅筆圈,我也曾感動的流過眼淚,你也曾寫詩詞貼在床前。咱倆個報定了共同誓願,決心做一個有志青年。你說的話,講的話一字一句全忘完。想想烈士比比咱,有什麼苦來怕的什麼難。你要願走你就走,我決心在農村幹它一百年。河南人喜歡豫劇,高興至極,這可能是劇種與水土方言交織的結合吧……豫劇,河南人們的驕傲。我能唱A多段河南豫劇。就足一說明對豫劇的喜愛程度。淺談豫劇的喜愛。個人觀點不足指正。








手機用戶烏龍


至於:河南豫劇你喜歡哪出戏,哪個唱段!河南人最有發言權,因為河南豫劇大多數都是河南人唱,河南人聽,不過外省的也有唱的,也有聽的,相比之下還是河南人佔優勢,對吧。

首先我不是河南人,與河南交界,也非常愛聽河南戲,河南戲分為三大劇種:豫劇、曲劇、越調等!我個人比較喜歡河南豫劇,河南豫劇分為四大派系:豫東調、豫西調、沙河調、祥符調!豫劇六大名旦表演藝術家:常香玉、馬金鳳、崔蘭田、陳素珍、閻立品、桑振君,還有豫東調八大紅臉王之一的劉忠河老師的劉派、唐喜成老師的唐派,牛得草老師的牛派,李斯忠大師的李派,豫西調代表人“李樹建”老師的李派,還有眾多豫劇名家,河南豫劇家喻戶曉,膾炙人口。

要說我喜歡那段豫劇,最喜歡的是劉忠河老師的代表劇目《打金枝》選段,還有唐派、常派、馬派等…

發揚民族文化,傳承國粹是我的最愛,耶✌






布衣博主


這個最好看



長安信陵君


非常喜歡豫劇《朝陽溝》,從選材、編劇、唱腔設計到演員的遴選無一不體現出精益求精,只可惜這樣的戲劇精品太少了。那些唱段快炙人口,多少年了仍久唱不衰,這就是藝術精品的魅力所在。另外在傳統劇目上《花木蘭》和《穆桂英》也都很出色,曾給聽眾帶來美妙的享受。


天山月3


河南豫劇,我最喜歡的是《包青天》中“國太鳳攆出宮圍”的這段唱腔。粗獷豪放的嗓音聲情並茂的表演,把包拯這個不卑不亢,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包青天形象刻畫的活靈活現,淋漓盡致。老百姓盼的就是包拯這樣的青天。


農哥喜相逢


真正好聽的是:花穆蘭,拷紅,大穄樁,斷撟。還有陳三兩,三上橋。賣苗郎,拾柴。穆桂英掛帥,對花槍。這些優秀劇,尤其是音樂,各具特色,是現代劇沒法比的。現代劇朝陽溝是頂峰。此後可以說沒有精典。


用戶3516969001895


河南豫劇,我喜歡打金枝,全程就是唐王處理家庭矛盾的一齣戲,對現代人有深刻的教育作用,每次聽,都意猶未盡!面對國家重臣,忠臣,又是皇親國戚,自己的親家,自己的女兒,女婿,這些關鍵點,唐王,國母,恩威並施,剛柔並濟,拿捏到位。不愧為豫劇中的典範,也是中原大地老百姓家喻戶曉的一齣戲!當然也值得每個子女,每個為人父母,去看看,裨益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