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勇氣有很多種。

有的令人敬畏。

有的平平常常。

——《勇氣》

勇氣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因為勇氣,我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嘗試第一次不用爸媽攙扶著學習走路、第一次自己用筷子吃飯、第一次拼出完整的拼圖、第一次不用輔助輪便能自如地踩單車、第一次離開家去外地上學等等,這些都需要勇氣。

《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勇氣》描繪了37個生活中簡單有趣的故事,向大小讀者展示了什麼是勇氣。本文我將結合《勇氣》這本書從繪本創作者、孩子缺乏勇氣的背後原因、如何增強孩子的勇氣這三個方面來談談我所獲得的一些啟示。

一、繪本創作者伯納德·韋伯:極具觀察力地挖掘出生活中的細節

《勇氣》的創作者是美國的童書作家、圖畫書大師伯納德·韋伯,他最擅長於描繪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在他筆下,簡單平淡無奇的孩童日常,卻飽含著滿滿愛意與成長的啟發。這位風趣可愛的作者自小出生在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家庭,小時候經常搬家,他的父母最關心的一點便是一定要找附近有圖書館跟戲院的房子,父母有長遠的規劃,對教育的重視,造就了這位享譽全球的圖畫書大師。

《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伯納德的代表作除了《勇氣》,還有《鱷魚萊萊》系列、《問我吧》、《亞瑟是個小麻煩》、《艾拉去朋友家過夜》、《艾拉和朋友說再見》,Do You See a Mouse等,每一部都是經典。

正如著名兒童文學家梅子涵所說:《勇氣》它對勇氣的認識很深刻也很豐富,這些勇氣是孩子們在自己的年紀已經看見的、可以明白的、能夠恍然大悟的。

伯納德把勇氣抽象化為具象,描繪出了一個個鮮活的畫面,每一幅圖都是單獨地存在,畫與畫之間不構成邏輯關係,靈活性強,所以父母在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可以單獨拎一個場景來讀。

比如孩子晚上怕黑,不敢關燈睡覺,那你可以給孩子讀:“勇氣,是不開燈就上床睡覺”。

《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比如孩子跟小朋友發生了矛盾,互不相讓,那麼你可以給孩子讀:“勇氣,是和別人吵架後你先去講和”。

《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當孩子想把愛吃的零食通通吃光時,你可以給孩子讀:“勇氣,是你有兩塊糖,卻能留下一塊到第二天”。

《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通過閱讀繪本,逐漸建立對勇氣的基本認知。當然,並非讀了《勇氣》這本繪本的孩子都能變得有勇氣,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經常會出現退縮回避的現象,孩子做事缺乏勇氣,是什麼導致孩子勇氣不足、自信心不足呢?

二、《勇氣》給家庭教育的啟示:剖析孩子缺乏勇氣的背後原因

鄰居家有個小男孩八歲了,每次媽媽喊他去附近超市幫忙買瓶醬油或買包鹽,允許他買一個愛吃的冰淇淋作為獎勵,但他總會這麼回答:“如果讓我一個人去的話,冰淇淋我也不想吃了。”這個小男孩課堂上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老師給他的評語有一段是這麼說的:“性格偏內向,不夠積極主動,希望父母多給孩子創造一些鍛鍊的機會。”

與其他同齡孩子相比,鄰居家孩子不夠自信,遇到陌生的人與事都習慣性地用逃避、依賴父母的行為來做出反應,其實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先天的氣質影響。什麼是氣質?氣質有無好壞之分呢?

1、孩子天生並非一張白紙——每個孩子都有與眾不同的氣質

在《你的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一書中提到一個觀點:氣質是一個人的行事風格,是“怎麼做”,代表了行為的方式。孩子天生就具備一套性格特質,從嬰兒期便開始影響他所面對的挑戰跟經歷。

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艾森克的人格模型氣質理論:認為氣質是由遺傳和生理決定的,是與生俱來的。氣質指心理活動在強度、速度、穩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穩定的心理特徵,與”脾氣”類似,所以我們經常會說某人活潑好動、反應靈敏,某人安靜穩重、行動緩慢,某人做事急躁、風風火火的,某人性子很溫和、做事細膩認真。

雖然每個人的氣質迥異,但氣質並無好壞之分,父母需要做的便是瞭解孩子的氣質,摸清他的脾氣,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有些孩子比較害羞靦腆,在接觸新事物、陌生人的時候,表現得很慢熱,他總會在腦子裡先作出個判斷,內心經過一番掙扎,“你這孩子太沒禮貌了,丟人現眼,再不叫人我回家收拾你!”還沒等孩子緩過神來,就被父母劈頭蓋臉地說了一通,孩子的自尊心深深被刺傷了。

面對靦腆型孩子,父母首先需要接納孩子的想法,不對他的做法進行批判,提供孩子更多陌生人與新事物的信息。比如講叔叔阿姨的一些故事給他聽,讓他知道原來陌生的叔叔阿姨跟媽媽是好朋友呀,他們很和善,是值得信任的,漸漸地孩子便會主動去跟他們打招呼,或許第一次還做不到,那第二次、第三次,當孩子心裡認可這個人了,自然而然便會做到的。

每一份小小的勇氣都值得被鼓勵。當孩子勇敢地跟鄰居家打招呼、主動舉手發言、上臺表演節目等等,父母要給孩子鼓勵與肯定:“今天寶寶主動跟鄰居家叔叔問好,叔叔跟我說你很有禮貌哦!”“今天老師說你最近有很大的進步,不僅主動回答問題,而且解題思路很新穎。媽媽知道你肯定是很認真聽課了,還做了滿滿當當的筆記,真棒。”

《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2、勇氣的形成與早期安全感有關——對他人、對自己的信任

兒童安全感即信任感,是孩子對他人、對自己的信任。安全感來源於三個方面:他人(對於兒童來說,一般指最親的人——父母)、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控自己的頭腦、身體、精神)、環境(相信世界是安全的,可以自信地進行探索)。

這三個方面是逐步遞進的關係,只有在得到父母足夠的愛時,孩子有了足夠的安全感,當他確認“父母會永遠陪著他、保護他”之後,才會獲得自信,勇於去探索全新甚至對他來說還很陌生的環境。

孩子自出生到三歲之間,表達能力很有限,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父母的依戀之情是最深的,有些孩子會表現得很黏人、愛哭。如果這個階段父母能給到孩子他們想要的安全感,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小學之後,孩子反而會變得好帶了。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才擁有勇氣。人只有覺得自己的行動對於周圍的人有貢獻時,才覺得有勇氣”。

在面對不確定情況、變化的環境時,對於內心充滿安全感的孩子來說,他們是擁有勇氣去接受挑戰的,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去克服困難的。相反,有些孩子遇到困難就容易產生自我否定,懷疑自己的心理,情緒多變,對他人也表現出不信任、不友好。

《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3、父母的過度保護——你還小,爸媽來做

父母總是限制孩子的行為,一方面可能是覺得孩子還小,能力還不夠,另一方面可能是覺得麻煩,不想花時間去教孩子,父母便包辦起家裡的大小事情。

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他便會默許自己做不來,即便是他本來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也因為缺乏信心而不去做。比如四歲的時候,父母阻止了孩子洗碗的行為,五歲的時候父母再次阻止孩子洗碗的行為,當孩子屢次被剝奪對事物的掌控感時,他就會乾脆採取放棄的方式。

4、父母經常給孩子貼負面標籤——你膽子太小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被父母或旁人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正面的標籤不一定能給孩子帶來激勵作用,但負面的標籤對孩子來說絕對是個天大的“災難”。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當父母給孩子貼上諸如“膽小”“懦弱”這類標籤的時候,孩子會逐漸形成自我暗示:我就是膽小,我就是懦弱等,孩子在不知不覺之中便會變成那個標籤上的樣子,這是自證預言。

中國式家長總愛拿自家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在比較中逐漸消磨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個《少年說》的節目,裡頭有個孩子就向媽媽控訴道:“為什麼總要拿別人家的孩子跟我比,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媽媽卻回答道:“如果我不打擊一下你,你就會飄了。”多麼可笑的回答,這種打擊式教育,激將法只會讓孩子變得消沉、墮落。

《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三、增強孩子勇氣,父母需要了解的三個方法

1、允許、接納孩子的退縮——媽媽知道你害怕了,我們下次再嘗試

父母需要及時看到孩子的恐懼,不僅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也要允許孩子的害怕、不敢嘗試。

在《勇氣》封面上:一個小男孩站在高高的跳水臺上,他不敢往下跳。

《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如果換成我們的孩子,他害怕得直哆嗦,哭喊著往後退,此時的我們應當抱住孩子,讓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並問孩子:“跳水臺很高,你很害怕是嗎?”當孩子表示很害怕的時候,我們可以陪他看其他小朋友跳水,“你看看這位小朋友,跳下去的時候多開心。現在你是不是覺得跳水沒那麼可怕了?”當孩子做出肯定的回答時,我們便可鼓勵孩子:“媽媽相信你也能行的,我們再來試一試好嗎?”

如果孩子還是執意不肯跳水,那我們也別勉強孩子,就像我們前文所說到的每個孩子氣質秉性不同,慢熱型的孩子需要的時間總會長一些,此時父母需要允許、接納孩子的退縮。


2、給孩子創造與同伴交流的機會——鼓勵孩子多參加到遊戲中去

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提出:兒童在“童年時代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父母和兒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個是同伴的世界。同伴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動因,擁有良好的同伴關係對於兒童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遊戲是幼兒自我意識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在集體性運動遊戲中,兒童通過遊戲逐步獲得自信心和自尊心,並且獲得基本的社會技能。

因此父母可以藉助同伴、老師的力量,在每一件小事中逐漸積累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獲得勇氣。比如多鼓勵孩子參加幼兒園、社區組織的集體活動,利用節日或生日讓孩子主動邀請小夥伴們來自己家慶祝。請老師幫忙:在遊戲中給孩子提供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比如角色扮演中多給孩子講話的機會等等。

《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3、避免不恰當的管教方式——過度保護孩子或過於嚴苛的家教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給予恰當的愛,讓孩子能夠成為他自己,而非父母的附屬品。很多父母總是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要麼就是給孩子過度的愛令他窒息,由於父母的包辦讓他喪失獨立自主能力,要麼就是父母過於嚴苛地對待孩子,要求孩子完美、不允許孩子犯錯誤,對孩子的缺點、錯誤缺乏包容,產生的後果就是孩子會習慣性地退縮,他害怕犯錯誤,不敢去嘗試。

正確的管教方式應該是和善而又堅定。“和善”是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傾聽他、理解他,父母應當敏銳地覺察到孩子的情緒,孩子暴躁或沮喪的背後原因是什麼,跟孩子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堅定”是讓孩子一起來參與規則的制定,讓孩子參與討論,有參與意識才能激發孩子的主動性與責任感,父母不要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幫助即可,在孩子嘗試的過程中讓孩子擁有對事物的掌控感。

《勇氣》:孩子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背後,都藏著不可或缺的勇氣

寫在最後

正如英國首相丘吉爾所說:“勇氣是人類最重要的一種特質,倘若有了勇氣,人類其他的特質自然也就具備了。”勇氣是非常重要的,再次推薦繪本《勇氣》,很值得家長與孩子反覆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回憶一下他所做過的那些勇敢的事情,給孩子積累每一次的勇氣帶給他的能量。

對於我來說,最大的勇氣就是勇於堅持夢想,你跟孩子所認為的勇氣是什麼呢?歡迎留言哦!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橙子育兒講堂,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