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魏碑和隶书字体融合,形成自己的风貌?魏碑和隶书融合的名书家有哪些?

醉墨斋48915840


范笑歌隶书被称为“魏画篆意范横波”,可见就是有魏碑笔画,篆书味道。

范隶借鉴了魏碑笔画的锐利,形成了“刀笔画”的特点,给人感觉潇洒而有张力,

好的书法往往都有融合特点,应该不止隶书。



艺国神殿


在清代的赵之谦,他作过隶书和魏碑融合的创作,在意临隶书《封龙山颂》时,起笔加进了一些魏碑笔法,如横画方笔起笔、勾挑平出、作品落款中字的撇画方收笔。形成一种隶书和魏碑两种书体之间的新面貌。浑厚朴拙。落款字魏碑味多一些。

(上图为赵之谦意临《风龙山颂》碑)

隶书《封龙山颂》,东汉延熹七年立,现在河北元氏县。为著名汉碑之一。结构宽博奇崛,气宇轩昂。有阳刚之美。

上图为《封龙山颂碑》局步。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写魏碑在保持字势以纵为主时,起收笔时绞转圆收即融入了隶意。写隶书时在采用横势为主的情况下起收笔时增加切笔折收即参进了魏碑意。个人喜欢写隶书时用绞起圆收,以为靠近篆法方显高古。






老冉书法


方劲古拙 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重浊轻清 斩钉截铁



青化越皇


书法家的个性风格,并不是单纯刻意的把两种书体或多种书体融合到一起形成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对古法的理解、偏爱、个人书写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积累自然形成的。如果刻意去拼凑融合,很难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个性风貌。

上世纪涌现出大批的书法家,其中取法魏碑兼顾隶意的成功者,莫过于沈延毅先生,其他诸家不足一提,当下更无与其比肩者。


张庆涛中国书法大课堂


隶书出现在秦汉时期,汉代达到鼎盛时期,并成为官方文字,一直流传至今;魏碑出现在北魏时期,之后并没有流行起来,直到晚清康有为推崇,魏碑受到文人的重视。欲将两种不同书体融合,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成功的先例,因为两者差距太大,融合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有人想进行偿試,我不反对。


李同民


魏碑和隶书所于不同门类的字体。魏碑属于楷书范畴。艺术鼓励融化为一体,当代大家中沙孟海,陸维钏就是魏隶融为一体的代表人物。要想二合为一首先学识要达到高水平,加之用创新思路来指导探索,并且用时间来堆积表现力,惟有如此方能取得成效。之于是大师水平还是书法家水准,需要造化。


邻湖堂


魏碑是隶书到正书过渡的书体,但大类上归正书。魏碑都带有隶书的影子,只是轻重不同,不知道提问者想要做什么?


骑破车磕瓜子


魏笔方峻,刀痕外露。隶书圆浑,柔中寓刚。若两者结合,只能在各自的优点上各取所长。


师范小王子


多写自成,有谁不重要,重要的能否提供有益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