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送工作量赶上“双十一”!长春90后快递小哥积极返岗

派送工作量赶上“双十一”!长春90后快递小哥积极返岗

“你好,你的快递到了。”身体单薄的鲍志强把17公斤重的电脑椅搬上8楼,累得气喘吁吁,这是他今天送的第86件快递。他从来没想到,这一年的开端,因为疫情,变得不一样。最艰难的时候,每天需要派送100多件快递,不亚于“双十一”“双十二”的工作量。为了让大家早一点收到包裹,每天工作到晚上9点多钟,接受几十次测温,裤腿都被消毒液喷得褪色。

派送工作量赶上“双十一”!长春90后快递小哥积极返岗

小朋友接收鲍志强送来的快递

顶住压力积极返岗

27岁的鲍志强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半年前还是一名理财销售员,由于理财公司倒闭,他决定寻找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于是在网上应聘到顺丰速运明德路速运营业点,成为一名快递员。没想到刚上岗3个月,他就遭遇疫情考验。

正月初五,鲍志强从大连返回长春,火车上的情景让他难忘。往年春运拥挤的车厢,只坐着一半旅客。当时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彼此刻意保持着距离。

据了解,明德路速运营业点负责桂林路商圈快递派送任务,其他快递公司相继传来停工的消息,但是春节值班的7名快递员一天不休,坚持派送快递。他们每天都要接触几十位收件人,成为高风险人群。派送时,经常遇到住户门上贴着“外来人员隔离”的封条,负责医院等敏感单位派送的同事甚至配备了N95口罩,给快递员的心理带来很大压力。然而正月初七全面复工后,除了少数外地返长的快递员需要自我隔离外,其他人全部上岗。

鲍志强毕业后在外闯荡多年,父母从来没有干涉过他的工作,但这次他们偷偷地劝他,“回家吧,先别干了。”但是他觉得,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战斗中,每个人都在自我隔离,快递成为大家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尽管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快递员,但仍然肩负着为社会服务的使命和责任。

派送工作量赶上“双十一”

上班的第一天,100多件快递堆在工作台前,他立即感受到了工作压力,这相当于“双十一”“双十二”的工作量,然而工作难度却成倍增加。

刚开始上班,鲍志强还感觉到一丝激动和兴奋,但很快就被收件人的态度浇了一盆冷水。“你不要动,就站在那儿!”正月初十前后,我市每天都会发现新的新冠肺炎病例,鲍志强发现,市民的警惕性也在加强,一天要经历几十次测温。跟收件人见面时,对方经常会拿出喷壶不由分说就朝他身上喷消毒液。几天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裤脚竟然褪了色。甚至有些市民根本不开门,自己只好敲敲门,把快递放在门口。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小区门口封闭,不允许快递员上楼派送,只能收件人亲自下来取,所以增加了工作时间。为了节省等待时间,每到一个小区前,他先给每个收件人发送一条短信,请他们尽快前来取件,再给没来取件的一个个拨打电话。以前二三十件快递一个小时就能送到,现在要两三个小时。

虽然疫情期间实行“无接触式”派送,放在快递柜或是家门口,但仍然有很多特殊情况。鲍志强负责清华路和同光路,这个范围内都是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次,他派送一把电脑椅,收件人住在8楼,当时只有一个小男孩在家。虽然电脑椅不沉,但箱子体积大,楼道狭窄,楼梯陡,他和同事小心翼翼地搬到楼上都累得气喘吁吁。“当时小男孩打开房门对我说,‘谢谢叔叔’。突然感觉之前遇到那么多不理解,一下子都释怀了。”

还有一次,一位残疾人住在同光路健康宿舍的7楼,他购买了很多水果,没办法下楼取快递,可小区封闭不允许外人进入,他只好跟物业协商了10多分钟,最后在物业人员陪同下,才把水果送到了收件人的家门口。

除了派送快递,疫情期间快递员吃饭也成了问题。为防止疫情扩散,原本热闹的桂林路,几乎所有临街商铺都关门停业。营业点旁边的超市,两三天才开一次门。鲍志强和同事只好跑到大超市,储备了一大堆面包、方便面解决午餐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停下来

随着疫情好转,收件量和派送量每天都在以成百件的速度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仅明德路速运营业点,业务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0%,与1月份环比增加了70%。

随着春节假期后复工复产,有的同事自我隔离无法上班,其他同事就要分担他的工作,平时晚上7点多钟就能下班,这时大家经常要忙到晚上9点多钟。“很多同事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没人逼着做这些事,都是心甘情愿的。再苦再累,都是职责所在。收件人都等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停下来。”鲍志强说。

随着各行业复工复产,营业点的业务量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3月19日,市政府下发通知,全市小区解除封闭,快递员派送快递更加顺畅,鲍志强终于松了一口气。

派送工作量赶上“双十一”!长春90后快递小哥积极返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