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復工後,如何與同事相處?


疫情結束復工後,如何與同事相處?

你敬我一 尺 我敬你一丈

工作對於社會每一個人意義非凡。工作既有社會層面的意義、也有家庭和個人層面的意義。

工作有時候不僅僅只是工作,就像抽菸有時候不僅僅只是抽菸、吃飯不僅僅只是吃飯一樣,工作很多時候還是人與人之間感情交流的平臺。因此,成為家人是一種很深的緣分,成為同事又何嘗不是呢?

在你壯年時期,與同事相處的時光恐怕要遠遠多餘你的家人吧?你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都是在與同事共同渡過(9:00-18:00)。因此,怎樣與同事相處,實在可算是人生重要的課題。

個人認為,很大程度上,與同事相處的方式取決於你對自己仕途的態度和自己為人處世的方法,甚至可以上升到“三觀”。當然,見仁見智,可各執一辭。故本人想談的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和體會。也不一定對,請甄別適用。因為,常有人說我情商低,所以我的方法未必適合高情商的你們。

人之為人,沒有友誼是不可想象的。但奉勸君一句,不要在同事中,對友誼寄望過高。太高、太大的友誼企盼,必然會帶來太高、太大的生存風險。

細想吧,俞伯牙與鍾子期之間的友誼堪稱“至誼”了吧,“高山流水”成了千古至誼的代稱。“知音”的典故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但他們一個是貴族,一個是樵夫,是同事嗎?

再舉個反例,蘇東坡與歐陽修、王安石是同事吧,一開始不也是相見恨晚嗎?後來咋樣?因立場不同,分道揚鑣。可能這兩個例子有些極端,那我們又來看看現實生活吧。數千年來,人們因友誼而快樂,因友誼而安適,又因友誼而痛苦,因友誼而悔恨。友誼的確隱伏著大量沼澤和陷井。

難道同事之間不能建立友誼嗎?當然可以,只是“不要寄望過高”而已,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即為此!

我認為與同事相處,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與之建立友誼,首先思考的應該是“尊重”,其次,是“距離”,第三,是“包容”。

首先,與同事相處,應把“尊重”放首位。“君子有禮”,“尊重”就是“禮”的最重要的形式。普普通通的人,有禮上身,就會顯出高貴。這不僅僅是一個“從裡到外”的過程,而且也會產生“從外到裡”的反饋。當尊重別人成為一種習慣,長期身體力行,就可以反過來浸染自己精神,提升自己人格。同時,互敬還是一種互饋關係,可以雙向流動。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同事之間務必如此。《春秋》上說“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精神需要賦形,人格需要可感,君子需要姿態。敬人者,人恆敬之,善人者,人以善之。

另外,“君子成人之美”,“美”的概念我們也應當廣義去理解。“尊重”即是“君子成人之美”的具體細微體現。一個人,究竟是“成人之美”還是“成人之惡”,這種極端性的是非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卻往往是非常細微、不起眼的一舉一眼。例如,同事中的仗勢欺人,就是“成人之惡”;同事生子,投去真城的祝賀目光,就是成人之美。孟子語:“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尊重”亦即 “與人為善”。

為什麼我要把“尊重”放在處理同事關係的首位且濃墨重彩的說呢?因為同事之間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以己推人”,也就是習慣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強加給別人各種標籤。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天倫大道藏在每個人心底,同事之間最需要的是將心比心。

無論是企業、機關、學校等單位,同事之間難免會因名、因利起紛爭、衝突,彼此起“恨”意。黑格爾說世上最深刻的悲劇衝突,是雙方不存在對錯,只是兩個都有充分理由的片面撞到了一起。也許雙方都很高尚,但各自為了自己的高尚,又都無法後退。

本人一直特別喜歡這句話“弱者報復,強者原諒,智者忽略”。所以我對有些人的“恨”和“鄙夷”通常採取“忽略”的方式,因為我不想當弱智。你每“忽略”一次,他人“恨”和“鄙夷”的殺傷力就會減弱一成,直至在你眼裡變成另類的“柔情似水”。

知道嗎?“恨”和“鄙夷”等不悅、怒火情緒產生的瞬間,會殺死多少白細胞嗎?當他恨別人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在跟自己過不去。有些問題你靠躲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有的時候需要正面“交鋒”,需要正面去化解。別人兇巴巴的目光好比硬朗的少林拳,唯有表面柔和的、博大精深的太極才能直接化解。他一次次兇巴巴的待你,你一次次柔和的化解、忽略。直到他傷你時,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忽略其實也是一種原諒。如果他仍然一直一直傷你,執迷不悟,那說明什麼?說明這個人要麼精神有問題,不是偏執狂就是神經短路;要麼愚蠢至極,愚蠢到把不喜歡的人當成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人。你選擇了什麼樣的敵人,就會過什麼樣的人生。有時候被動的、不能掌控的爭鬥,我就把它視為只是讓人生劇情更加精彩而已,但作為主角的我不會因為配角更改自己人生的劇本。弱者之間的互相傾軋才是生活最大的悲劇。智者忽略,是因為智者還有比他更重要的目標。所以,不要讓不喜歡我們的人成了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說白了,我們還有我們自己要完成的人生,沒時間和精力與他們瞎掰。

所以同事與同事之間應該相互尊重,任何人在任何時刻都有選擇做君子、做善人的機會,那是一種水滴石穿的修煉。佛與魔,一念之間。

其次,與同事相處,要注意保持“距離”。“距離”是空間上的互“敬”。一定不要有“我對你推心置腹,你就得坦誠相待”的錯誤思想。現代人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秘密或隱痛,很難訴諸語言。“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即君子個個都不同,小人個個都十分相似。故你千萬不要去奢望別人理解你,要在不被理解和不能理解的環境中,與同事保持一定和諧的距離、適當的空間與餘地。如果別人完全發自內心的理解你,說明他和你很相似,這又有何趣?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何嘗試都可能是徒勞,甚至傷害對方。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同對方保持距離,不要靠得太近,更不要動輒強加於人。在這個意義上,距離就是理解,就是溫情,就是關心,就是同事之間最親的友愛。距離還產生美。

最後,與同事相處,要學會“包容”。“包容”實際上就是互“讓”,換位思考。因為世界太擁擠,慾望太密集,紛爭太容易,唯有後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包容”是一個人性情的節制,對外做出的姿態性示範。我這樣說可能有點繞,我們拿孔子的話來說吧,即“禮之用,和為貴”。說白了,同事之間為什麼要禮?為什麼要敬?為什麼要讓?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和”。人生在世,無非是追求人和、事合、心合。一個人有了包容,才會有風度,才會有魅力,才會美,正是有謙恭、辭讓、包容才會使君子神采無限,魅力四射……而有些人以為,人格魅力在於寸步不讓,在於銳目緊逼,在於氣勢凌人,在於恨的堅持。其實正好相反。

“幫助”是人際關係的良性互動,包括“被幫助”。我把他視為換了另一件衣服的“包容”。在化解同事之間的矛盾中,我有時候會用上主動“求助”。事實上,我時常嘗試用此方法。因為遇到問題靠躲避是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需要有勇氣的去直接面對解決問題。一位西方智者的文章說,如果要想與對方建立友誼或者化解矛盾,但一時又找不到為他出力的機會,那就不妨主動的要求“被幫助”。這種做法有點“設計”,卻表現了一種試圖建立友誼或者化解矛盾的主動,一種化解矛盾的姿態。

以上相處之道,適不適合你們,就要看你們的造化與我的緣分了。

(以下圖片為網絡圖片)

疫情結束復工後,如何與同事相處?


疫情結束復工後,如何與同事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