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之争

诗与酒,成为结义兄弟,仿佛是唐朝的事。

遥想那个诗人辈出的年代,既有斗酒诗百篇的豪饮,又有绿

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浅酌。

杏花村的酒,便是一首唐诗。

杏花村的名声,是做广告做出来的。广告的策划,制作,主要演员兼导演,全部由唐朝诗坛的明星,才子,官员杜牧同志担任。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清明时节。雨丝纷飞,撑着油纸伞,徜徉在被雨丝洗的发白的石板路上,春裳半湿,酒饮微醺的诗人,听到天真浪漫的牧童,与落魄躲雨的行人对话。莞尔一笑,随口吟咏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句子。

一切仿佛在时光中定格的一幅水墨画,清丽隽永,展卷阅读,几缕幽幽的墨香,夹杂着淡淡的酒香,拂面而来,不知沉醉了多少骚客离人。

遥想当年的情形,估计也就是杜牧公子,喝过几杯杏花村里出的美酒,,于是便借着小牧童的嘴儿,替杏花村美言了几句。广告费或许是没有的,或许是一两坛儿杏花村的酒、与现在那些个明星,一出场就要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广告费相比,杜牧先生的广告费,可是十足的“跳楼价”。

如果杜老先生的后辈儿孙缺钱花,不妨来找找杏花村,讨要些广告费来,再不济,也有个百十万吧。

名声大,代表着的便是巨额的经济利益。一直以来,名和利便是孪生的兄弟。有了名儿,利很快就会滚滚而来,会计学上,还给名誉权起了个很气派的名字,叫“无形资产”。

杏花村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利益,就像自来水公司供水阀门里流出来的(薪 )水,哗啦啦的,一流就是一千多年。自古道:“财帛动人心。”面对巨大的诱惑,经济学“砖家”们跳出来发言了:“哪里有财富,哪里就有竞争,上帝也是鼓励竞争的。”于是,围绕着杏花村的名誉权争夺战,轰轰烈烈地拉开,闹的沸沸扬扬,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首先,杏花村这名儿太普通了。那个村里没有几株杏树?只要有杏树儿,能开出几朵杏花来的村子,都可以叫杏花村。其次,如果村子里有几个小酒馆,再加上几个酿酒的小作坊,卖自制的烧酒,是完全符合杜牧同志笔下,杏花村申报的条件。一时之间,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了许多杏花村。

南京城郊的凤凰台附近,就有这样一个村子。而且,村子在古时候名声也不小。于是南京人拿出证据来了。我们金陵的杏花村,才是杜牧公子笔下正宗的杏花村,杏花村的名誉权,应当由我们南京杏花村独家享有。

据史料记载,杜先生在离金陵不远的扬州主持过工作。当过扬州的地方官。还睡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场觉,一觉就睡了十年,做了一场很牛的梦。杜牧自己都说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是什么让风流倜傥的杜公子,沉醉在温柔乡里,一觉睡了十年?当然是秦淮河畔的歌厅,酒馆。《金陵历代名胜志》便记载着:“金陵杏花村,杜牧沽酒处是也。”

文人们更是写出了证明材料:公元833年,31岁的杜牧在扬州做官,在江南江北之间往返,途中屡次过金陵,写下了《泊秦淮》,《江南怀古》等名篇,烟笼寒水夜笼沙,夜泊秦淮进酒家。进了酒家当然是喝酒,喝什么酒?当然是杏花村酒。

金陵人此言一出,质疑声便蜂拥而起。别的理由暂且不提,杜牧同志在清明诗里,说到了杏花村,用的可是遥指,这一遥指,是指向了云深不知处的长江北岸,还是指向了金陵的凤凰台,这笔墨官司,是越打越糊涂。

既然这一条理由不太充分,站不住脚,南京人便又搬出了一条理由,这一次的证人,也是历史上大腕儿级的人物,《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

证明材料就在老先生写的书《儒林外史》里,吴先生的证词写道:记的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治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与时人共短长。

根据吴先生的证明,金陵杏花村在清朝是相当有名的,是属于那种即使花上几十元门票,依然有人愿意去逛一逛的旅游景点。词中不是没提到酒吗?不要紧,南京人又请来了一个证人,又写了一则对自己有利的证明。

这个写证明的人是诗人,诗人写的证词,当然是一首诗。诗云:“江南春雨梦无痕,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提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

诗是清朝人陈退庵写的,诗中提到的樊川,是杜牧的字。怎么样,就凭这么多证明材料,足以证明金陵杏花村,是正宗的杏花村了吧。

杏花村是属于我们南京人民的,如果有谁想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南京可是龙盘虎踞的六朝古都,南京人说话,那是底蕴十足。

眼看南京人捷足先登,山东人也是紧随其后,声称拥有杏花村的名誉权。

你们的南京杏花村,有证明人吴敬梓,陈退庵,俺们山东杏花村的证明人,更是大名鼎鼎的梁山好汉,李逵“黑旋风”。

山东的杏花村,位置在水泊梁山附近的黑风南崖下。据说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经常到这儿来喝酒。于是,水泊梁山便选择了李逵同志,作了梁山杏花村的形象代言人。

梁山泊杏花村,展示的是齐鲁男儿,豪爽大气的一面。与别处的杏花村是不同的。

南京的杏花村,是个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俺们梁山杏花村,显示出来的,是一种阳刚之气。那气势更像是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项羽。俺们梁山杏花村的美酒,酒香浓烈,后劲十足,有“杏花飞霞”之称。颇像女子中的花木兰,阳刚中透着几分妩媚儿,英姿飒爽,很是让人心驰神往。

再补充一句,俺们梁山杏花村,还有一处名胜古迹,据说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问祖堂石窟”,游览水泊梁山杏花村,就能享受免费参观问祖堂石窟的待遇,相当于旅游费八折优惠哟,机会多多,实惠多多,心动不如行动,快来梁山泊杏花村旅游喝酒吧,梁山一百单八将,热烈欢迎你。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是来抢俺们梁山杏花村,金字招牌的,那么对不起,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要抢,哼,撒马过来,哇呀呀,先吃我黑旋风的三板斧。

不怕被黑旋风剁了的主儿,还真有一个。谁?唐宋八大家之一,大学士苏东坡。

苏学士是代表江苏丰县代表队来的。在江苏徐州丰县东二十里的地儿,也有一个杏花村。

江苏徐州丰县的杏花村,是苏东坡在徐州当知府时,开展农耕,搞调研时发现的。

坐在徐州丰县杏花村的酒馆里,喝着当地酿制的美酒,吃着别具风味的农家菜,苏大学士论今说古,谈性正浓。丰县杏花村的支书村长,左右作陪。支书笑容可掬地介绍说:“您苏大学士,是有史以来,来我们丰县杏花村喝酒的第二位名人。第一位来我们丰县杏花村喝酒,并且留下诗文佳作的,就是唐朝的大才子杜牧。您是不是也留下一首?苏东坡正喝的兴高采烈,一听杏花村支书的说法,诗性大发,挥毫泼墨,写出了“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的证明材料。

苏学士是豪放派宋词的开山鼻祖,写的一手好文章,填的一手好词。舞枪弄棒虽然不行,可这争名夺利的事,靠的是唇枪舌剑,别说面对一个小小的黑旋风李逵,就是你们的梁山军师来了,还不是一样的无(吴)用。山东的孔子孟子道是很有名,可是如此风流人物,早就被“大江东去,浪淘尽。”如今的水泊梁山,水泊变成了鱼塘,梁山盖成了宾馆,就凭梁山泊,那个窝窝囊囊的“老大”宋公明,梁山兄弟即使再就业,也只能在宾馆当个小保安。有苏东坡作代表,丰县杏花村的发言,骂人都不带脏字的。

这边三家争名,正闹的不可开交,湖北麻城的一支队伍,又浩浩荡荡地杀来。这一支队伍,全部是清一色的童子军。一上来,就咿咿呀呀地唱起了民谣,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村里有美酒,店里有美人。

这些个“七八点钟的太阳,”歌里唱的地方,是麻城古镇岐亭附近的杏花村。我们湖北麻城的岐亭杏花村,才是正宗的杏花村,杜牧公子被贬到黄州当太守,就常到我们这来,买酒浇愁。众童子摇旗呐喊,众口一词,气的黑旋风哇哇怪叫,气的苏东坡直瞪眼。

正乱作一团之际,安徽贵池杏花村,山西汾阳杏花村也拍马杀来,加入了这场夺名大战。压轴大戏上演,南北杏花村PK的大幕徐徐拉开。

南北杏花村PK,采用的是打擂台的方式,打擂台的地儿,是政府开的衙门,人民法院。

一上来,贵池人便先声夺人,打出了一张气候牌。山西汾阳的杏花村,地处华北,春天气候干燥,雨量稀少,不符合杜牧同志诗中说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申报条件。我们安徽贵池就不一样了,我们贵池的春天,春雨缠绵的像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是典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贵池人一语中的,一上来,就赢了个满堂彩。

吃了贵池人一记重拳,汾阳人很快就调整好状态,开始反击。汾阳人的发言也很精彩:现在我们华北的春天是少雨,可是,也不等于说我们这儿春天就不下雨。老天爷偶尔也会发发慈悲,下点雨。

既然你们贵池经常是“清明时节雨纷纷”那么你们出门,应当带上雨衣雨伞吧,带上雨具,又怎么会被淋成了落汤鸡一样儿,来个“路上行人欲断魂?”由此推断,被淋的欲断魂的落汤鸡,籍贯可不是你们安徽贵池,而是我们山西汾阳。看来,这落汤鸡也分什么时候当,能证明杜牧写的杏花村是自己的家乡,即使当一只落汤鸡,也是一只光荣的鸡。是落汤鸡中的战斗鸡。

不仅如此,汾阳人还拿出了气候变迁资料,还有唐朝女诗人鱼玄机写的诗:“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唐代的汾阳,也是春雨足,春水满的。

双方你来我往,厮杀了一番儿。结果是半斤对上了八两。

一看“天时牌”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贵池人当机立断,又打出了一张“地利牌”。

杜牧同志曾当过我们贵池县的父母官,山西汾阳,哼,杜牧同志压根就没有去过,不知何处是他乡。去都没去过,杜牧同志怎么给你们写诗扬名?别躲在家里自我陶醉了,一厢情愿的事,是不会开花结果的。贵池人看准了汾阳的软肋,又一次痛下杀手。

论辩论之术,汾阳人也是一等一的高手。贵池人话音刚落,汾阳来的律师,便唾沫横飞,开始发言:唐朝的京都,是西京长安城。并州是李唐的龙兴之地,杜大官人肯定是会游览一番的,而且,最新研究表明,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就曾在汾阳当过太守,无论与公与私,杜牧同志都是会来汾州的。路过汾阳杏花村,吃两杯水酒,也是情理中的事。杏花村的汾酒,赫赫有名,杜大人不喝两杯,怎么能对的起自己的胃?

话题一转到酒,汾阳人立刻两眼放光,来了精神。酒可是汾阳的强项。汾酒,竹叶青,玫瑰汾酒,白玉汾酒,一瓶瓶的往外拿,同时拿出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奖章。一大堆花花绿绿的证书,充分证明了汾阳杏花村,在酿酒方面卓尔不群的实力。在清香型白酒的酿造技术上,汾阳人可是“老大”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如此荣誉,你们贵池没有吧?不服,拿出来瞧瞧。一说到酒,汾阳人牛皮哄哄的。

贵池人还真就不含糊,大大方方地拿出来自家酿的酒。贵池黄公酒垆里酿出来的酒,虽然不象汾酒那样蜚声海外,但是,在江南也是第一流的好酒。

卖酒要靠打广告,好酒也怕巷子深。贵池杏花村,急着要靠杜牧的诗扬名呢。于是,贵池人不仅拿出来美酒,还搬出来厚砖头一样的《地方志》作证明。我们贵池在隋唐时期就盛产美酒。并且以杏花大曲酿酒而享誉江南。明代大诗人沈昌洛来我们这喝酒,还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诗是这样的:“杏花头上著东风,十里烟村一片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

怎么样,酒再好也要有好的下酒菜。饮酒赋诗,是文人雅士们的娱乐活动。喝酒,喝的是品味,喝的是文化。就你们山西,那些只知道挖煤的土老西儿,那能懂其中的乐趣。贵池人查了资料,作了调研,汾阳人是没有诗的,这一次就让他们丢丢人,出出丑。

贵池人以诗酒来叫板,汾阳人毫不示弱。朗声吟出了:瓮头青色更兼香,处处街道揭翠帘的句子。不但吟出了诗,还念起了《古碑记》,“佳酿之誉,宇内甚驰。凡王公士庶,逢月夜花晨,莫不以争先一酌为快。”借着汾酒的名,汾阳人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论喝酒,喝惯了高度汾酒的山西人,把喝低度酒的安徽人灌趴下了。

双方喘息了老半天,又开始了第三轮的角逐。第三轮比的是杏花。

清代贵池县的同知周疆,是一位“惜花”的雅人。他老人家曾发动村民遍种杏花万株。于是有了贵池县“十里长提,灿若红霞,平野三春,纷若绛雪的胜景。杜牧同志如果健在,一定会故地重游的。你们汾阳的杏花在哪儿?是不是砍了,当柴烧了。土黄人瘦的山西,也就是阿猫阿狗三两只。花儿都绿肥红瘦的。贵池人的话又酸又损。

汾阳的杏花村,西依吕梁山脉,东临汾水,风光是蛮好的。唐朝时就在村边的子夏山麓植杏成林,大约有几百亩。春暖花开时,色香弥漫,于是更名杏花村。只是后来子夏山下来洪水,屡次成灾,把杏树都淹死了。贵池人推断,汾阳杏花村,十有八九是名不副实的”空壳子”。

面对贵池人的咄咄逼人,汾阳人不慌不忙说起了自己的远景规划。我们汾阳杏花村计划一年内,遍植杏花百亩。你们贵池的杏树,不也是后来补种的吗?所谓“贵池境内杏千树,尽是唐朝以后栽。”如此应景之作,有什么好夸耀的。

争了老半天,争的口干舌燥,争的面红耳赤,争的肝火上升,就是争不出个此长彼短来。最后,贵池人终于找到了扭转乾坤的突破口。说来好笑,那突破口,居然是很久以前山西汾酒厂的一幅宣传画。画上一个憨态可掬的牧童骑着牛儿,正指点游人通往杏花村的路径。贵池人如获至宝,拿着上了公堂。

“这是你们的广告画吧。”

“是,咋地了”。汾阳人一脸的不以为然。

贵池人呵呵冷笑两声,开始口吐炸弹:“各位,请看画上的牛儿,有什么不对?

大画面,牛儿的特写。一头普通的牛儿。

有什么不对?

当然不对,贵池人振振有词:这头牛,是我们江南特有的大水牛,华北的黄牛,牛角平而短,我们江南的牛,牛角长而弯,就是画里的样子。汾阳杏花村,是你们把我们的牛偷走了,还是跟本上就是你们盗窃了我们杏花村的招牌?

汾阳人大眼瞪小眼,肠子都悔青了。恨不能马上扇自己俩嘴巴,然后驾驷百匹马,把那些该死的广告追回来。可是,广告飞遍了天涯海角,怎么追?这一回,汾阳人可是机关枪没子弹,哑了火。贵池人笑成了一朵花,汾阳人垂着苦瓜脸,等法院的宣判。

结果,宣判书一下来,双方又一次傻了眼。结果是汾阳人胜。

一脸庄严的审判长,陈述着宣判理由。法律讲的不是诗词歌赋,而是实打实的证据。汾阳杏花村,把江南的大水牛牵了过来,是错误更是笑话。但是,法院不是讲笑话的地方。如此判决,是因为汾阳杏花村,是所有杏花村里,第一家在工商局,进行登记注册的。注册时间是1957年。

汾阳人听了判决,乐的一蹦三尺高,擦着脑门上的白毛汗,回家张灯结彩搞庆祝。贵池人窝着一肚子火,风风火火回家找出路。看来酒是卖不过汾阳家了,那就搞旅游,一定要干出名堂来。

贵池人痛定思痛,一出法院便兵分几路,直奔旅游局,直奔工商局。急急火火,取消了节假日,取消了星期天,终于在2001年,申请注册了“杏花村”旅游服务的商标。

消息传来,贵池人笑逐颜开,汾阳人火冒三丈。于是,双方又一次对簿公堂。这一次胜利的天平,倒在了贵池一边,整个过程就是上一次的仿版。

汾阳人不干了,开始了告告告,贵池人开始了答答答。2010年10月,杏花村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形成了今日的格局。酒在山西,游在安徽。一段公案,两地杏花。

得意者仰天长笑,失意者仰天长叹。是非成败千人千说。其实,酒做到极致就是诗。汾阳的汾酒和竹叶青就是最好的诗。

诗云:“清香典范源头地,天下独此杏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