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抱怨最多的是什麼?

7分熟007


當代年輕人抱怨最多的,我認為無非有兩種:一種是抱怨工作;一種是抱怨生活。

先說:年輕人為何會抱怨工作?年輕人嘛年輕氣盛,剛踏入社會、參加工作,都會有一種想象與現實脫離的感覺,這是大部分年輕人剛參加工作時的一個心理狀態。總感覺現實不應該這樣子,為何付出多、回報低。然後年輕人花錢都比較大手大腳,大都不懂理財。遇到喜歡的東西都要買買買,最後出現入不贅出的比比皆是。於是就開始抱怨工作苦啊、收入低。

其實,抱怨工作的年輕人都是因為剛踏入社會、沒有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導致的。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沒辦法掌控的時候、才會出現抱怨情緒,當有能力掌控的時候,遇事就不會感到那麼難了,自然也不會抱怨。

其次,說說年輕人為何會抱怨生活。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畢業後、參加了工作,成家,是年輕人都面臨的一大難題,"成家才能立業"嘛。這邊工作壓力大,那邊父母又在催促道:"兒子、女兒,你該結婚了,啥時候帶另一半回來給我們看看啊?"這時很多人就會抱怨,工作都還沒順心,哪裡有心情談戀愛、結婚啊。可能好不容易談了戀愛,也會因為工作不順心、收入不高,最後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的結局。所以會開始抱怨生活苦啊,苦不堪言。

最後,我想講,其實每個人生活都不容易,無論年輕的也好、年長的也好,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難處。但有困難時,一味地抱怨,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因為問題它不會因為抱怨就憑空消失掉。一定要相信自己,做一個勇敢的人,做命運的主宰者,我們的命運就在自己的手中。年輕人加油吧!你們是未來的希望、祖國的棟樑。



醇溢堂茶業


當代的年輕人,我覺得可以歸類年齡在22-30歲之間。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基本已經步入正軌,開始學會掙錢養家的時候了。

結婚早的,大多是對工作方面的抱怨。辛苦畢業上班結婚後,發現手裡沒錢,工資也很有限,家裡的吃喝拉撒都需要精打細算的去消費,甚至過著入不敷出的尷尬場面。這個時候,就會對自己的收入感到自責和抱怨。有苦自己一個人扛,有難也不想打擾別人,久而久之很容易抑鬱,更容易影響工作的進取,所以要適當的給自己減壓,找到發洩點,多看看外面的人,其實有很多人的生活都還不如你,調整心態最重要,樂觀的心才能勇者無敵!

另一個就是未婚的青年。在這個缺少合適婚姻對象的時代,想娶一個老婆壓力是真的不小。窮的找不到老婆,中等的也是在排隊。我們老家就有27/28歲的很多年輕人,很多都未婚,也不是太窮,而是附近幾乎清一色男孩,女孩真的是少之又少,練談戀愛都沒對象,更別說相親了。往往一個女孩會想5/6個男孩,從中挑選自己中意的。他們偶爾也會抱怨,也會著急,但是已經習以為常,他們內心也有自己的事業。先立業,再結婚,也是很好的計劃。只有自己變的更加優秀,那麼才能接觸更多的和機會。

抱怨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抱怨,但是生活終歸要過,事業終歸要創,趁著年輕,請大膽去做自己的想做的事,讓自己變得強大,到時一切都會迎刃而解。我們可以抱怨一時,但切不可抱怨一世!


豫南老李生活記


個人觀點:

當代年輕人現狀:

生活成本高,表現在,房價,各類消耗品費用高;

互聯網時代,深深地影響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很多觀念,生活方式等發生顛覆式變化。信息大爆炸,很多時候還沒反應過來新的浪潮已來,我們只有快速相應;

就業與情感方面:

就業來自各方面影響,穩定工作不是那麼穩定,時代更新太快,充滿著焦慮;

情感方面,交友與婚姻,已不是熱詞。社交發展太快,但婚姻卻是有離婚率高,有工作顧不及家的現象,而且成本還高。

當代年輕人,正面臨信息大爆炸,環境,高生活成本,婚姻等主要因素的複合疊加影響。

當下,還是沉下心,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用於學習和處理面臨的事,過自己最踏實的生活才是硬道理!


星月朗動


九十年代物資緊缺的時候東西只要生產出來就能賣出去,就能賺錢,然而對那一代創業人來講,也是非常需要勇氣,前方的路也是一步一步勇氣踏出來的路,也並不是事後諸葛亮般的容易,如果把自己代入到那個年代裡,我是否會勇敢去創業?是否會勇敢去搏一搏,捫心自問,我不知道,所以哪一代人都不容易,不要抱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我們周圍的環境,永遠永遠不要抱怨,檢查自己的問題,歷練自己,要在苦難,挫折中成長,不斷經歷,歷經千山萬水,方知滄海桑田的變化!


通安達化工運銷李建建


我的一個朋友今年24歲,未婚女青年。只是作為當代年輕人中的一員,不能代表所有年輕人。我來分享一下她日常生活中常常抱怨的事情。

1,工作。現在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無法找到一份與自己的興趣一致的工作,大學畢業的時候,在面臨著不小就業壓力的情況下,我最後選擇了這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加班到半夜,被老闆責罵,這成了每天必須經歷的事情。想要辭職,可是自己又怕找不到工作。忙忙碌碌的過完一天,身心俱疲的躺下來的時候,心裡總是有個聲音彷彿在說,你與自己設想的生活越來越遠了,也許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吧。

2,催婚。當一個女性邁入適婚年齡,深受我們傳統文化薰陶的七大姑八大姨會開始催婚。在她們的觀念裡,即使女人的事業再成功,沒有婚姻的女人不可能幸福。更多的時候,她們還企圖親自幫你挑選另一半。身邊的朋友也有不少被催婚的,我們常常聚在一起吐槽。我們自認為自己還年輕,更相信幸福是把握在自己手上,靠自己爭取。婚姻是聯合兩個獨立個體,不是一個附和,不是一個退路,不是一種逃避,不是一項彌補。可惜我們寡不敵眾,面對家人的喋喋不休,除了自己內心堅定信念外,面對這種催婚,我們也只能跟朋友們抱團抱怨了。


土妞兒的麻花辮


我從事媒體和資本市場職業,跑的城市、鄉村、企業、學校較頻繁,接觸年輕人的機會較多。感同身受當代年輕人抱怨的重心聚焦在:賺錢難、住房難、出行難、升級難、歸宿難、理想中的就業難。至於嘴老~抱怨家境貧寒的人~有,但不佔主流。

有一句流行語叫:時代造就了我,我很難讓時代如願以償。

這是一種無奈的心聲!!許多的80、90、00後普遍具有專科以上學歷,多數有地級以上城市就讀、就業的經歷。他們習慣了城市燈紅酒綠、花團錦簇、人文社交、尋醫問藥、求師學藝、心儀物色以及其他鄉村無法比得上的先決條件和“硬核”。

他們壓根就沒有回鄉創業、安家的感覺,唯一的寄託就是城市。而眾所周知的原因,房價高、物價高、人際交往、交通費用高、慾望攀比心裡高,收入和自身能力與其不成正比的低。“四高兩低”的客觀事實,加上社會浮躁的潛移默化,年輕人產生“六難”抱怨,是主客觀基調的疊加,也是社會轉型升級,時代進步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的週期性現象。

對此,隨著國家就業政策、就讀政策、住房政策、醫護政策以及其他治理體系和治理效能的不斷精準完善,時代轉型升級週期性的調整,年輕人隨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深化、成熟、理性,“四高兩低”格局的改變,“六難”抱怨也會逐步緩解。


牛廷相


“人不抱怨會憋死的。”抱怨這個功能,就跟吃飯喝水一樣,是天賦人權。為什麼青年人的抱怨普遍比別的年齡層多,因為社會的壓力常常讓他們“疲憊”。

當今社會中的年輕人,因為"時代感"觸及心靈,"環境風景"倍感親切,生活節奏與貧富差距"遙想遠看"。最有代表性的"困擾因素"有:

一,依靠父母,依賴生活。往往是埋怨多,奮戰少,"享受人生"多,"自我表現"少,"怨恨社會多","自強自立少","要求別人多","自己努力少","啃老"是理所當然,孝敬是"道德挷架"。這是當今社會中,"困擾年輕人"的最多因素。

二,攀比心理強,自身定位迷茫。往往是別人的"富有",自己的"慚愧"。人家的"豪宅",我家的"茅屋"。"別人有豪車,我還在步行"。人家老婆孩子"耍橫財",我還是光棍一條"渡江湖"。"高不就有","低不願為"。這是現在的年輕人"講義氣,愛虛偽","憑派頭,攀升值"的最突出表現。

三,畢業無出路,就業憑關係,人生如"賭局"。看到的是"不公正",想到的是"沒機會"。只想"一夜暴富,不想勤勞致富"。總想"投機取巧",丟失"誠實守信"。一樣的"社會",不一樣的"自己",美麗的國家,"失落感"只是我的。這是很多一部分年輕人"糾結難免","困擾難度"的心理因素。年輕是資本,奮進是資產。

四,自我與責任。當今的年輕人自我意識強,甚至有點個人主義,不願意多付出,該擔得責任不願擔,比如,在單位不想幹累活、難活,在家庭只想索取,不知道孝順老人,即使建立家庭,有的只顧自己,盡不到為夫為父之責。

五,人生規劃的迷惘。每個青年人都有各自的理想,但是不得不面對現實生活上的壓力。兩者之間矛盾問題很突出,人生的遠景規劃時刻受到現實生活壓力的衝擊,兩者之間取捨很矛盾,很迷惘。

六,婚姻和家庭的困擾。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每一個家庭如同社會的細胞,細胞健康了,機體方能健康。但是大環境下,婚姻家庭觀念出現了扭曲和錯位,年輕人渴望婚姻,但是又害怕面對婚姻,結婚的現實要求和自我承受能力之間的矛盾突出,傳統家庭觀念的改變,年輕人疲憊的面對出軌等家庭矛盾。

七,價值觀的困擾。當今社會,一切向錢看,財富的多少成為判斷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什麼才是成功?或者的價值是什麼?這些問題時刻左右著年輕人工作和生活上的規劃。

八,缺乏安全感。安全感來自工作、生活,醫療和養老等綜合保障體系的完備。失業,醫療和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讓很多年輕人力不從心,未來的不確定性導致很多人缺乏安全感。

九,精緻生活和勤儉持家的矛盾。社會盛行精緻生活觀念,為了所謂精緻生活,年輕人大量辦理信用卡,採取借貸來提前享受精緻生活,結果又導致生活壓力過大,甚至不惜犧牲健康來維持這種精緻生活,勤儉持家過時了嗎?

十,幸福感的缺失。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我幸福嗎?幸福在哪裡?怎麼樣才是幸福?成為很多年輕人不斷思考的問題。



酸味檸檬精


當代年輕人抱怨挺多的,我肯定回答的涵蓋不了。我只能就我這一方領域見到的略答一二。我目前全職在家帶我的龍鳳胎娃娃,平時在家就我們娘三,外出溜達接觸最多的是與我一樣自己帶娃的寶媽、老人帶娃的(爺爺奶奶、姥爺老孃),這個就比較有意思了,年輕的跟年輕的抱怨,年老的跟年老的抱怨,以前沒結婚沒孩子真的理解不了,現在呢,是更深刻的領悟到為啥婆媳矛盾不可調和了,那傢伙,年老的天天數落小的都不帶重樣的,小的抱怨老的也是不含糊,就這每天一肚子不痛快沒矛盾才奇怪呢。


時光清淺ing


我覺得年輕人喜歡抱怨。跟這個社會形態有很大的關係。在當今這個塊快節奏誰會里,人們的功利心太強,做什麼事的目的性非常強,一但受到了一些阻礙,容易崩潰,因為他為了這件事可能付出了很多,抵抗力很低。變得容易暴躁,容易抱怨。年輕人急著買房結合中國國情。而且上完大學畢業一般在二十三四真是談婚論嫁時候,上五年班差不多就快三十了。不說崇洋媚外,外國在這塊擔憂沒中國多。沒人喜歡背上房貸車貸。而且作為工薪階層在國外可能工作五年可以有買房子的能力,除去家庭條件。在中國估計得個二十年吧。能不抱怨!


格調蘭


我絕對有發言權,首先抱怨的是沒有家庭地位話語權,新一代年輕人文化程度比上一代高可是在家庭地位卻最低,無法扭轉過來,第二做出的努力被認為是應該的,假如你說你比那種強就會得到回答是 肯定了因為你是受他的影響而不是自己,假如你不如又會說這就是你學的不會懂嗎,連菠菜都不認識被一群文盲嘲笑(我真被一群文盲嘲笑過,別問我怎麼知道他們是文盲)然後說財政,面對物質的需求年輕一代非常難一步成功。面對感情異性同樣的物質需求讓人喘不過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