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系列第1期:那朝、那茂、那坡、那供……

“那”字地名主要分為以下2類:


①以壯侗族為主的“那”字地名,這類地名與“水田”密切相關,主要分佈在廣西、廣東、雲南、貴州、湖南等地;


②除了壯侗族以外的其他少數民族“那”字地名,這類地名與“水田”無關或關聯甚少,主要分佈在西藏、甘肅、青海、內蒙古、四川等地。


我們今天主要介紹與“水田”密切相關的“那”字地名,另外一類在以後的文章中會談到。


在古壯侗人的語言中,母親為“那”。因為古壯人認為田地像母親一樣養育著他們,因此,他們也將田稱為“那”

。像廣東吳川地區現在仍有人稱母親為“那”。


“那”字地名的特點是以各類田的俗稱作為標誌,採用類名+專名的辦法,構成以“那”、“納”起頭的“齊頭式”地名,即“那…”式,如那坡、那馬、那板、那龍,等等。

地名系列第1期:那朝、那茂、那坡、那供……

圖1 “那”字地名構成示例


早在清代初期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指出:“自陽春至高、雷、廉、瓊,地名多曰那某、羅某、多某……


當我們打開亞洲地圖就會看到,在珠江水系流經的地帶,都分佈著許多冠以“那”字的地名,其中又以桂西的左右江和邕江流域最為密集。

地名系列第1期:那朝、那茂、那坡、那供……

圖2 “那”字地名分佈示意圖


地名系列第1期:那朝、那茂、那坡、那供……

圖3 徐松石1938年《粵江流域人民史》


從分佈範圍來看,“那”字地名主要分佈在廣西一帶,周邊地區略有分佈,如雲南、廣東、貴州、湖南,北方分佈得比較少。


地名系列第1期:那朝、那茂、那坡、那供……

圖4 “那”字地名全國分佈圖


從數量上來看,廣西最多,有22928個,雲南次之,2786個,廣東也有1289個,湖南貴州均有500左右。

地名系列第1期:那朝、那茂、那坡、那供……

表1 6種地名類型統計表


從地名類型來看,居民點、地片/片區、居委會/村委會、陸地地形、陸地水系這樣的小地名最多(99.8%),行政區域(主要是鄉鎮)則比較少(0.2%)。


以廣東臺山為例:三合鎮有那金;廣海鎮有那章;海宴鎮有那陵、那馬;北陡鎮有那琴,那域;端芬鎮大隆洞河流經的五個村委會分別有那合、那洪,那洲、那獲、那梅、那居、那蓬、那泰、那呂、那潮、那敘、那灣、那仁、那由等十多個以“那”字作冠首字的自然村。


這些小地名中,有不少還是

重複出現、重複使用的,以廣西為例,“那坡”重複使用了85次,“那良”72次,“那村”34次,等等。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居民點數量最多(9905),佔統計地名類型的46.68%,陸地地形次之,佔27.42%,地片/片區佔20.19%,剩餘3種地名所佔比例不足6%。

地名系列第1期:那朝、那茂、那坡、那供……

行政區域中還在使用的“那”字地名,主要是鄉鎮廣西最多,有30個,雲南有7個,廣東3個,貴州2個。


至於其他的“那”字地名,實在是太多,這裡就一一舉例,若各位看官有興趣,可以移步“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搜索。



參考文獻/網站

[1]覃乃昌.‘那”文化圈論[J].廣西民族研究,1999(4)

[2]潘其旭.從 “那” 字地名和稻作習俗看壯族和泰族的歷史文化關係[J].廣西民族研究,2008(4)

[3]龐觀燦.那字地名何其多[N].湛江晚報,2012.3.11日

[4]譚楚明.“那”字等古僮語與台山地名[N],江門日報,2019.3.4日

[5]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http://dmfw.mca.gov.cn/online/map.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