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侍衛的權力有多大?

腦洞外星人


清朝的侍衛起源可以追述到努爾哈赤時期。作為清朝奠基人,努爾哈赤需要在戰爭中積攢家業,靠別人支持獲得成功。侍從是努爾哈赤身邊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們大多是努爾哈赤的親信子弟,感情極為深厚,長期陪伴他一同征戰。努爾哈赤去世時,侍從就像父親去世一樣悲痛。

皇太極稱帝后,效仿明朝,草創清朝制度。侍衛作為一種長期制度被保留下來,且有所變更。侍衛除了保衛皇帝外,還要保衛皇宮,以及負責一些宮廷禮儀。因為皇帝跟大汗不同,它需要一些禮儀來體現自己的地位。當然,武力仍是侍衛挑選的主要標準。

不過,這時侍衛挑選開始夾雜政治上的考量。皇太極從蒙古族中挑選一批武藝高強,人品可信任的人勇士擔任侍衛。

皇太極時,許多制度仍不完善,侍衛選拔也沒有固定標準。這主要是因為沒有太多精力去調整。而且,對於一個割據一方的政權來說,這樣的制度仍是足以支撐。

清朝入關後,對於一個想要統一的政權來說,完善制度成為必然。當時順治年幼,大事由多爾袞主持。在天下局勢未定的情況下,多爾袞卻開始整頓侍衛的制度,確立侍衛品級、人數,選拔標準。可見侍衛制度的重要。

隨著皇帝需要處理的政務增多,侍衛也會協助處理。比如幫忙通報、傳遞公文等。這個時候,侍衛更多以出身,而非能力,作為選拔標準。換句話說,清朝侍衛從最初保衛工作,逐漸擴張,涉及禮儀、政事等職權。

對於一個官員來說,職權是權力來源的一部分。在規定範圍內,他們可以合法從事相應事務。除此之外,品級同樣是權力的來源。清朝官制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從兩個級別。順治年間,侍衛品級定為四等。一等侍衛屬於正三品官階。

清朝時,正三品屬於中高級官員行列。他們可以坐四人抬轎,住12間房規格的四合院。退休後還可以為他們的子嗣留一個去國子監讀書的名額,將來只需參加國子監考試,無需科舉,就可以獲得官職。此外,還有正四品的二等侍衛,正五品的三等侍衛,正六品的藍翎侍衛。品級可以讓他們享受到相應的待遇。隨著品級降低,待遇隨之下降。

官員退休後可以領取固定的養老金,朝廷會派遣官員慰問探望等。這些都是官員權力的表現,也是普通人無法得到的特權。

不過,在侍衛內部,也有一些權力差距。跟古代官員相似,侍衛權力除了受品級影響,也受工作地點影響。整個帝國官員成千上萬,皇帝一般只認識那些中高級官員,或者是那些在身邊工作的官員。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得到皇帝賞識,無論將來升遷速度或隱形權力,都會增加。在皇帝至高無上的年代,距離皇帝越近,權力就可能越大。

當然,這個必須得到皇帝許可。清朝皇帝對於身邊工作人員干政的情況,一直十分警惕,對他們極為限制。所以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中,基本沒有出現太監干政的情況。侍衛也是如此。他們雖然在皇帝身邊工作。但是,一般情況下,更像是傳達室工作人員,只是跑腿問話,幹好本職工作。

不過,極少數情況下,皇帝會派遣侍衛,到某個地方代替自己處理事務,扮演類似欽差大臣的角色。只不過這是非正式任命,由皇帝許可,而不是走正式程序。

嘉慶就曾多次讓侍衛擔任相似職位。嘉慶十四年,嘉慶皇帝發現發給京官的俸米和八旗兵丁甲米的京倉和通州倉儲管理混亂,便派遣大臣、侍衛進行調查。

嘉慶十八年,河南、山東出現起義軍造反打入皇宮。嘉慶皇帝大怒,讓侍衛前往剿滅叛軍。事情結束後,嘉慶皇帝就開始整頓皇宮的保衛工作,負責皇宮保衛工作的九門提督,由正二品升為從一品。

侍衛如果能獲得皇帝特殊信任,獲得特殊權限,自然權力大增。 但是,這種情況比較特殊,屬於超出侍衛的本職工作。只有少數特殊情況下才會授予。

而且,侍衛制度在清朝得以被保留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是作為八旗宗室的一個升官途徑。他們不用參加科舉,或者擔任侍衛,或者擔任秘書工作的筆帖式,就可以獲得官職。而且,升官速度極快。一般官職,往往無法比較。如乾隆朝的和珅,道光朝的敬徵、禧恩、布彥泰等人,都是從侍衛,升遷到高級官員的行列。

這種以出身作為標準的選拔,帶來嚴重弊端。侍衛內部問題極多,出現酗酒、賭博、吸食鴉片等問題。乾隆時期,皇帝經常賞賜侍衛,他們生活不錯。可隨著清朝國庫枯竭,侍衛得到賞賜越少,受賄收賄情況越多,腐敗嚴重,人才枯竭。

清朝皇帝也逐漸降低從侍衛中選拔官員的頻次。到清朝後期,基本沒有侍衛升遷到高級官員的例子。侍衛權力自然會萎縮,更多是保留本職權力和品級權力,不再擁有額外權力。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腦洞外星人


可能在很多人的思想中,大內侍衛一般都是武林高手,但是,在清朝時期,御前侍衛卻並不是都以“武林高手”的身份出現。

反而他們一直都在積極參與軍國大事,清朝的很多軍機大臣、大學士等等都出自御前侍衛之中,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有索額圖、和珅等人。從他們這些人的身份上來看,有些侍衛甚至官拜朝中一品大員。



侍衛制度起源

我們都知道,清政府統治者一定程度上有女真人血統,而女真人很早之前還曾經依附過朝鮮王朝,侍衛這一制度就來自於朝鮮。而且,清朝統治者愛新覺羅氏當年在朝鮮王朝的職務就是侍衛。

在愛新覺羅氏強大起來之後,他們統一了女真各個部落,建立起來後金政權,朝鮮王朝的這一“侍衛”制度也被他們繼承了。

滿清入關之後,清統治者選定文武百官之時,形成了“三旗侍衛”體系,從排在前面的三個旗中挑選出宮中侍衛。



而隨著清政府的統治不斷穩固,侍衛一職漸漸地也成為了對滿族一些大家族、大勢力的拉攏。為了對這些侍衛們進行有效管理清政府還成立了侍衛處,侍衛內大臣為侍衛處的最高官員,屬於朝中的一品大員。

作為皇帝身邊的貼身保鏢,侍衛們對皇帝的安全工作提供保障的同時,還為鞏固清政府的統治發揮巨大作用。

侍衛的權力

首先,侍衛制度的出現,為很多八旗子弟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只要獲得了資格,那些八旗貴族們,甚至不需要考取科舉就能獲得世襲權。

從中可以看出侍衛制度其實就是八旗貴族入駐清朝官場的一個捷徑,很多八旗的貴族世家都受到了侍衛制帶來的一些利益。

另外,皇帝們對侍衛的信任程度非常大,為了控制全國各地的官僚體系,侍衛經常被皇帝們派出去,監督各地官員的工作,調查民情等等。

在皇帝派欽差大臣出去辦事之時,還需要一些侍衛跟隨,這些侍衛雖說受到欽差大臣的調遣,實際上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幫助皇帝監督欽差大臣的工作。所以說,在官僚體系中,侍衛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在軍隊中,侍衛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開頭提到很多軍機大臣都是侍衛出身,其實除了他們,很多大將軍也都是侍衛出身,比如清初的索尼、清中期的傅恆、福康安等都是如此。在遇到緊急軍情之時,侍衛有權力直接向皇帝彙報,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侍衛有時候也會主持軍事部署。

總結

侍衛制度為清朝帶來了大量的儲備人才,雖然他們在做侍衛的時候官職和權力並不是很大,但是他們卻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經過侍衛階段的培養之後,很多人都成為了朝中的重要官員,成為了皇帝的左膀右臂,而且,他們的這種升遷是不受到文武官員制度的限制的,


夏目歷史君


清初,順治入關後,清帝為了護佑所居之地紫禁城和皇室的安全,他們選拔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等上三旗子弟為侍衛,讓他們去日夜保護著紫禁城的安全。



清朝侍衛分為六個等級,即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

其中以御前侍衛地位最高,他“日侍禁廷,供驅走”,他們日夜貼身保護著皇帝的安全,及負責內廷宮殿門戶和殿內警衛工作。稍次者為乾清門侍衛,他們負責守衛著內廷的大門“乾清門”,而在他們的身後就是帝后寢宮以及嬪妃、皇子等居住的生活區域。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皆為內廷近御之臣,為皇帝最信任的人,因是保護著紫禁城最核心的區域,所以在選拔這兩類侍衛時,清朝只從上三旗的滿、蒙八旗中選拔,其餘如漢軍皆不得入。



而在乾清門侍衛之後,就是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這四類侍衛皆從上三旗中選出,漢軍亦可。此外,自康熙二十九年開始,康熙擢武進士之擅於騎身者為侍衛,附於三旗,自此武進士出身亦可為侍衛。雍正五年始定製:“武進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衛,二名、三名授二等侍衛,二甲選二等侍衛,三甲選藍翎等衛”。同時在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增宗室侍衛,雍正七年,雍正又將宗室侍衛併入上三旗。



此外,清時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歸屬御前大臣管轄,而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則歸屬領侍衛內大臣管轄,他們分屬於不同的機構,其中一等侍衛至藍翎侍衛皆有“侍衛處”管理。

而據相關記載可知,清時隸屬於“侍衛處”的一等侍衛有60人,二等侍衛有150人,三等侍衛有270人,藍翎侍衛90人。同時自康熙後,增加的宗室侍衛中,一等侍衛有9人,二等侍衛18人,三等侍衛66人。



同時清時的侍衛也是有品級的,其中一等侍衛正三品,二等侍衛正四品,三等侍衛正五品,藍翎侍衛正六品。而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是沒有品級的,他們的品級是基於他們被調任前所擔任的幾等侍衛的品級,如果是從二等侍衛調任,則為正四品,是從三等侍衛調任,則為正五品。

當時就是由這些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等數百位侍衛守衛紫禁城內外安全。他們分成內外兩班宿衛,內班宿守乾清門、內右門、神武門、寧壽門等內宮,外班宿守太和門等外朝。



說了這麼多,該回答題主所問的問題啦,就是“侍衛的權力大不大”。簡單的說侍衛這個職務本身所帶來的權力是不大的,說白了他們就是一個看家護院的,只是他們看的是皇家的門院,地位相對高了點。但是一出了紫禁城,他們就沒啥權力了,所以大多數的侍衛都是沒啥權力可言的。

不過在這些侍衛中,有一小部分的侍衛雖本身沒有多大權力,但日後的成就確是極大的,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天子近臣,為皇帝最信任的臣子,而這個就是御前侍衛。清時,如索尼、索額圖、傅恆、福康安、鰲拜、遏必隆、肅順、扈爾漢、博爾晉、明珠、和珅等都曾擔任過御前侍衛,都是從這個位置走向人臣之巔峰的。



總得說清朝侍衛本身沒多大權力,但是侍衛背後帶來的政治回報確是不可限量的。因有些侍衛是時刻在皇帝的身邊護佑著的,所以極易得到皇帝的信任的,之後皇帝為了掌控朝政,多數都會讓這些親信侍衛去朝堂上擔任要職,以此方便皇帝牢牢掌控出朝政。如康熙時期,索尼之子索額圖在擔任一等侍衛時,因協助康熙生擒鰲拜有功,再加上鰲拜集團剛除,康熙需要大量的親信去掌控朝政,索額圖就一躍成為正一品的保和殿大學士,位列百官之首。


澳古說歷史


侍衛的權力並不大,護衛看門罷了。

首先,說一個“謠言”。

有朋友說,三品侍衛可以坐四人抬的嬌子。。。額,這個有點不合實際了。侍衛是武職,武職官員只能騎馬,不能坐轎子的。清朝坐轎子的只能是文官和年老的武官。像侍衛那樣的年輕武官,都是騎馬的。所以,坐轎子跟侍衛永遠不搭邊的。

其次,侍衛的權力不大。

侍衛的職責就是日常在宮中宿衛值班,皇帝出巡時隨扈守衛,等等。也就是負責皇宮和皇帝日常安保。這也談不上什麼權力。

唯一有油水、耍威風的差事,就是穿著黃馬褂替皇帝辦差。但是,權力也僅限於交代的辦好差事。額外的事,不能管,也管不了。

最後,當侍衛不是因為權力大,而是因為離皇上近,前途好!

因為在皇帝身邊當差,所以,很容易受到皇帝的信任。皇帝看著小夥子有能力,就可能安排他出去擔任別的官職,就此開始步入“當官的”仕途。

和珅、明珠、索額圖、索尼、隆科多,等等,都是侍衛出身的。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之前我們也提到了,清朝的侍衛,特別是御前侍衛的待遇問題,那我們就再延伸一下,深究清朝的侍衛平常都具體幹些什麼,藉此瞭解清朝侍衛手裡有多少的權力。

首先侍衛平日最經常乾的當然就是站崗了,這算是他們的主要工作內容。有一個曾在道光年間當過三等侍衛的鶴侶氏,他寫過一本《侍衛論》,裡面就詳細的記載。他說在六年裡曾“值門宿,左門四十四次,右門二十八次,乾清門二十七次。”

這些侍衛平日站崗也沒什麼危險,反而是隨龍護駕的近臣,穿著光鮮亮麗的黃馬褂再戴一頂金翎,要多威風有多威風。可是話又說回來,這還是和看大門的沒甚麼區別啊。於是,就有人找門路溜號。

這裡就能看出這些侍衛是怎麼用小手段的了。沒關係沒背景的就算剛娶了新媳婦該值夜班也得值,新媳婦獨守空房都不好使。但是有些滿侍衛比之漢侍衛就有活動空間,有可能矇混過關不去值班。再厲害些的就可以做到只拿錢糧不當班,在《少侍衛嘆》中記載一個年輕侍衛出身名門,工於心計,每次到當班的時候都找藉口退脫掉,然後到了有好處的時候,還總能攬過來。

侍衛另外一個重要工作就是皇帝出行狩獵時隨從保護,康熙設的木蘭秋狩來磨練八旗兵,所以之後的皇帝基本上都經常去木蘭圍場打獵,而侍衛們自然是要隨從保護的了。另外像先行探路和殿後收拾的活,自然是沒人想幹的。於是有門路的就可以在皇帝面前晃盪,沒門路的漢侍衛等就要幹這些不能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活。

當然這些都算是小打小鬧,接下來才有可運轉的機會。比如乾隆二年因為地方上發生了水災,皇帝派遣侍衛去賑恤百姓,傳達皇帝對水災的關注和對百姓的體恤。同年,山東災旱,皇帝又派遣侍衛前去查勘地方情形。這個時候侍衛遠離皇帝,代皇帝監察百官和安撫百姓,很難說他們會不會從中獲得某種好處。

其實,在我看來,當侍衛要不要權力都還是其次,畢竟職責是保護皇帝,也沒有太多可以行使的權力。但是當侍衛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比如上年說的那個出身名門的年輕侍衛,上班摸魚還得到了皇帝近侍的職務,這就是給關係戶最好的晉升通道。


邯鄲醉


皇帝的女人全靠這群人保衛---侍衛

清代皇宮大內有很多的侍衛,那麼他們有沒有級別呢?

1.侍衛有幾個級別?

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等。

這裡面肯定御前侍衛最吃香啊,能經常在皇帝面前露臉的角色。其次是乾清門侍衛,這個是看守什麼的呢?乾清門就是內廷的正門,就是所謂的後宮,他們這群侍衛說白了就是替皇帝看守家眷的侍衛,權利暫且不說,倒是很重要。

2.到底權力大不大?

清朝一個君主權利達到巔峰的封建王朝,皇帝權利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連王公大臣的權利都被剝奪的差不多了,更別提侍衛了。所以他們權利也就看家護院,沒多大權利。

3.為什麼那麼多人想要擠進去?

沒有其他原因,就跟時下考公務員一樣,旱澇保收,福利好,生活待遇優厚,除本身俸祿外,還有各種形式的補貼和恩賞,如帝后壽誕或扈從出行的話,還有相當多的賞賜。更重要的是,御前侍衛靠近皇帝,職位清高,升遷容易。其中尤以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福利最好。比如前段時間熱播的延禧攻略裡的傅恆。當然歷史上還有索尼,索額圖父子,索格圖的黨政對象明珠,還有那滿清最大貪官和珅,這些都是御前侍衛出身。

所以清朝侍衛權利並不大,但是這個職位福利好,升遷快。所以八旗子弟擠破頭要進去。


侃歷史的大山


當侍衛時其實沒什麼權力,但好處不少。一是品級高,我記得《紅樓夢》裡賈蓉買的那個官,好像是五品。五品,一個知府也只有五品。二是身份高,皇帝賞一件黃褂,那是何等榮耀的事。三是提拔的機會多。和珅開始是乾隆的侍衛,很快升到了領軍機大臣,位同宰相,比劉羅鍋強多了。



朵朵佬爺


侍衛,在帝王左右衛護的武官,說白了,就是皇帝極其眷屬的私人保鏢,危急時刻是要為皇帝們擋刀劍的。說得不好聽一點,所謂侍衛,不過就是高級一點的保鏢和看大門的。尋常的朝代,侍衛們基本上都是沒有什麼存在感的。

但是清朝的侍衛,稍微有點不太一樣。

論本質,清朝的侍衛仍然逃不出侍衛固有的範疇,依舊是為了護衛皇宮大內的安全,手中並沒有多少權力。但是和其他朝代不太一樣的是,清朝的侍衛上升的空間很大,清朝不少一品的大員,都是侍衛出身,比如說清朝乾隆時期的權臣和珅就是侍衛出身,康熙時期寵臣索額圖同樣也是侍衛出身。

可以這麼說,清朝的侍衛,算是一條通往高官厚祿的終南捷徑。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和清朝的統治階層有很大的關係。

清朝是女真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權。相當於中原漢人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女真族的人口是比較少的。在這種情況下,清朝的統治階級對於漢人是比較忌憚。所以皇宮大內這種緊要的地帶,必然是要自己信得過人護衛才安心。什麼是信的過人,那必然是八旗子弟才行。

即便是八旗子弟,想要成為侍衛,那也是不容易的首先,你得是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出身才行,而且得是滿洲上三旗和蒙古上三旗,漢軍上三旗也是不行的。下五旗原則是沒有資格去參選侍衛的,偶爾也有特殊情況,下五旗子弟入選侍衛,稱之為“入上三旗行走”,諸如正紅旗出身的和珅便是如此。

即便是出身上三旗,也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參選侍衛的,還得有爵位在身之人才有資格。也就是說,清朝的侍衛,基本都是貴族出身。

而且,並不是有爵位在身就能選上,還得弓馬嫻熟,如果有文彩,那更妙。

正是因為清朝侍衛選拔如此嚴格,造成了清朝侍衛的上升空間。

清朝侍衛,共分為六等,從高到低依次為: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

最低級別的藍翎侍衛,一般來都是低等爵位的上三旗子弟,屬於正六品的級別,比知縣還高一個級別。而三等侍衛,則是正五品 ;二等侍衛,則是正四品;一等侍衛,正三品。而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那就更不用說,基本上都是皇帝的親信,已經不歸領侍衛內大臣管轄,一般都是由皇帝親信的王公貴族兼職管理。

侍衛都是吃青春飯的,年紀大了,就該離職了。離職之後怎麼辦?回家養老嗎?不然,離職之後才是侍衛真正輝煌騰達的開始,這個叫做外任。

一般而言,最低等的藍翎侍衛,外任以後,也是五品武官起步,而一等侍衛外任,則是正二品武官起步了,至少會擔任副都統級別。至於御前侍衛就更不用說了。正二品,那可不是輕鬆就能達到的品級。

清朝以來,八旗軍營中的軍官,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外任的侍衛擔任。

當然,外任的侍衛如果不想繼續幹武官,也可以轉文官,只不過級別要比武官降一級。

這還不算,這些侍衛們本就是皇帝身邊人,在忠心程度上都是過硬的。所以,這些侍衛一旦外任,升遷速度遠超尋常人。諸如和珅、阿桂、索額圖、福康安都曾是侍衛出身。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清朝的侍衛,絕不是電視劇中那樣的背景帝,恰恰相反,侍衛只不過是他們仕途上的一個加速器。渡過了侍衛這段時期,日後就是高官厚祿。


小鎮月明


滿清在立國的時候,對宮中皇帝和嬪妃的安全也是相當的警惕,所以有大量的高手都被安排在皇宮中保護他們的安全,這些人就被稱為大內侍衛。

滿清的大內侍衛和中國其他朝代的侍衛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其他朝代的宮廷侍衛在人們想來也就是一個高級點的保鏢而已,而且他們一輩子也就幹這些事情,晉升的空間可謂是相當的有限。而滿清則不同,滿清的侍衛很多都可以成為皇帝的親信,並且在朝野都有著非常強大的實力。

一般滿清的皇帝想栽培某個人,往往都會讓他先去當大內侍衛。比如乾隆皇帝想栽培他的小舅子傅恆,就是先讓他當宮廷的侍衛,而宮廷的侍衛也分等級,傅恆所當的那個侍衛肯定是級別比較高的。後來傅恆就從大內侍衛開始當起一直當到巡撫,甚至尚書軍機大臣。這在其他朝代是不可想象的,其他朝代都要通過考科舉才能夠當大官。

而在滿清一朝通過侍衛當上大官的可不在少數,另外其他的還有索額圖,和珅,兆惠等人。因為大內侍衛的重要性,所以滿清一朝的大內侍衛都是從上三旗中精心挑選,要經過非常嚴格的政審。很多大內侍衛本身就是高官子弟,所以他們往往能夠親近皇帝,成為皇帝的親信,通過這條路就會平步青雲。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在清朝雍正王朝期間,朝廷中有很多位高權重的職位,例如總理王大臣、上書房大臣、九門提督、領侍衛內大臣。這些都是要皇帝身邊的人才能擔任的。在這其中的領侍衛內,更是有直接調動軍隊,進入京城的權力。要知道在古代,一般只有皇帝才有這樣的權力的。所以說這個領侍衛內的權力可謂是相當之大。在清朝,負責皇帝皇宮保衛工作的有三支軍隊力量。第一是豐臺大營,2萬多人,他們是京城外圍的巡邏部隊。第二就是九門提督,有2萬多軍調動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的軍隊。相當於3萬人。他們的戰鬥力要比豐臺大營更高,大多數一些有過實戰經驗的老兵。最後就是京師的內衛部隊,這些都在雍正的直接控制之下,有1000多名侍衛,這是最後一道防線。真因為領侍衛內的權力之大,為了防止發生意外,通常領侍衛內大臣都不是一位,總計共有6位,輪流值班。以杜絕那一個人權力獨大。領侍衛內大臣職位之重要,在整個朝廷中,沒有幾個人有這樣的資格可以擔任。大多都是皇帝的親信,到了乾隆在位的後期,和珅長期擔任這個職位。雖然能調的軍隊不多,可是能直面皇帝,威脅還是相當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