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老公,卻像個單親媽媽”,25歲寶媽“喪偶式育兒”引人深思


引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少不了父母的陪伴,但在照顧孩子的問題上,媽媽們一直都是“主力軍”,很多時候,父親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更有很多媽媽,嫌棄丈夫無法很好地照顧孩子,乾脆就不讓對方插手了,但這種做法,不僅不利於夫妻之間的交往和溝通,甚至還有可能不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

“我有老公,卻像個單親媽媽”,25歲寶媽“喪偶式育兒”引人深思

“我有老公,卻活得像單親媽媽”,25歲寶媽“喪偶式育兒”引人深思

小陳和丈夫相識多年,兩人大學時正式交往,畢業後結婚,夫妻關係也十分親密,是眾人眼中的“模範夫妻”,結婚後不久,小陳就懷孕了,在小陳孕期期間,丈夫對自己也無微不至,但孩子出生後,小陳卻明顯感覺到兩人關係的逐漸疏遠。由於孩子出生後,小陳每晚都要頻繁起夜,考慮到丈夫第二天還要上班,需要保證睡眠質量,小陳就主動提出了讓丈夫暫時睡到書房。

起初丈夫還會頻繁來房間逗孩子開心,時不時和小陳說上幾句話,但小陳所有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對丈夫基本不予以回應,當丈夫想幫忙照顧孩子時,小陳還會嫌棄丈夫的粗心,說:“你不懂,別瞎操心了。”久而久之,兩人間的交流越來越少,丈夫下班後也只是徑直回到書房。

“我有老公,卻像個單親媽媽”,25歲寶媽“喪偶式育兒”引人深思

一次孩子生病了,小陳照顧孩子手忙腳亂的,還要收拾家裡的衛生,看到丈夫躺在沙發上一動不動,小陳直接就怒了:“我這麼忙你沒看見?不能幫忙帶一下孩子嗎?”沒想到丈夫回嘴道:“你每天在家帶孩子,我哪裡會這些?不就是一點小事嗎,至於這麼矯情。”丈夫的一番話像潑在頭上的涼水,自己的付出成了“理所應當”,小陳越想越氣,一個人偷偷躲到房裡哭了起來。

雖說小陳的“喪偶式育娃”令人心疼,但造成小陳現如今後果的“始作俑者”,也正是小陳自己,丈夫想要幫忙時,小陳以“什麼都不會”為由拒絕了,一扇臥室的房門,不僅阻擋了兩人的距離,也將對方作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隔絕在了門外,丈夫之所以覺得輕鬆,是因為那扇門一開,一關,孩子就長大了。

“我有老公,卻像個單親媽媽”,25歲寶媽“喪偶式育兒”引人深思

當面對“喪偶式育兒”時,父母應該如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1、好的婚姻關係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對於很多新手媽媽們來說,當孩子出生後,最難權衡的就是孩子與丈夫之間的關係,但對於一段好的婚姻關係來說,夫妻關係應該永遠排在親子關係的前面。孩子剛出生需要照顧固然沒錯,但照顧孩子的責任應該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而不是媽媽們一個人的責任。

很多妻子面臨“喪偶式育兒”或者“喪偶式婚姻”時,往往都是因為女性將丈夫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搞反了,有項數據研究表明,在孩子出生的前三年,夫妻雙方的離婚率最高,孩子出生,對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天大的喜事,但如果父母無法權衡好孩子與夫妻之間的關係,那麼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兩人感情中的“離間因素”。

“我有老公,卻像個單親媽媽”,25歲寶媽“喪偶式育兒”引人深思

2、孩子應該是夫妻感情中間的“黏合劑”

孩子是夫妻雙方愛情的“結晶”,只有當女性足夠愛一個人時,才會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為對方生孩子,有句話叫“父母恩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反過來說,孩子的出生也是父母感情上的昇華,孩子本來就應該成為夫妻感情中間的“黏合劑”。

“我有老公,卻像個單親媽媽”,25歲寶媽“喪偶式育兒”引人深思

3、丈夫應該擔負起身為父親的責任

作為父親,永遠都不只是貢獻一個“精子”那麼簡單,當孩子出生後,丈夫要主動擔任起做父親的角色,替妻子分擔照看孩子的責任,一句“我又不懂”,不是成為推卸責任的理由,夫妻之間要做的,就是相互扶持、相互體諒,才能走得更遠。

“我有老公,卻像個單親媽媽”,25歲寶媽“喪偶式育兒”引人深思



育兒問題巧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小巧媽咪,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