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顆心——學作李紳《憫農詩》之二

春種一顆心——學作李紳《憫農詩》之二

春種一顆心,秋收萬棵林!——問天行者

春種一顆心——學作李紳《憫農詩》之二

人們常說,春種秋收。要有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滿滿的收穫。果真如此嗎在?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寫作李紳的《憫農詩》之二,看看你能不能從裡面找到答案呢?

憫農詩之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01 春種一粒粟——一顆憫農心!

人們在春天裡播下一顆種子,就盼望著到秋天,能夠收穫千千萬萬顆糧食了。

農夫很勤快,把所有可以耕種的地方都開墾出來,種上了莊稼,以至於四面八方都找不到一塊空閒之地了。可是,到了災荒之年,人們照樣還是吃不飽,穿不暖,還時常會飢寒交迫,甚至凍餓而死呀!

農民最懂得春種秋收的道理,沒有春天的勤勞耕作,怎麼可能有秋天的憧憬和收穫呢?正是因為人們渴望秋天裡面那千千萬萬顆喜人的收穫,所以,人們才會及時耕種,去抓緊眼前這大好的春光呀!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出九時節,正是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時候,也正是春耕下地的時候,正是勤勞的人們甩開膀子大幹的時候。

要是耽擱辜負了這麼美好的春天,人們的生活還怎麼美好呀?人們這一年就會白白過去了,這可怎麼得了呀?上半年,還有一點餘糧,到了秋天還沒有收成,一家人可就要忍飢挨餓,等著喝西北風了。

人們一邊吆喝著耕牛,一邊這樣想著,一直耕作到過晌了,還捨不得回家吃飯。要不是老牛在地裡哞哞直叫,一個勁地給人們提示:“餓了!餓了!”,那農夫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收工呢!

春種一顆心——學作李紳《憫農詩》之二

春種一顆心,秋收萬兩金。

農夫沒有高深的學識,只知道最簡單的生活道理,不勞動就不會有收穫;不抓緊勞動,就可能會餓死。所以,他們的勞動才是最勤奮最真誠的。人們的勤奮就和春耕的老牛一樣,別人都在踏春賞春,享受著美好的春光,他們可是要在原野上踏實腳下的黃土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深耕前行呀!有哪一步前進不是凝結著人們無限的憧憬和辛勤的汗水呀?

是不是有了春種就會有豐碩的秋收呢?詩中沒有寫,只寫了春耕人們的無限憧憬。有了這個無限憧憬也就足夠了。人們那麼急切地渴望著秋天的豐收,人們那麼及時地去春耕生產,又怎麼不去辛勤地管理莊稼呢?

他們每天都會眼巴巴地望著盼著,盼著禾苗出土,盼著禾苗一天天長大,盼著它們開花結果,盼著它們千倍萬倍的收成。人們每天都這樣想著,又怎麼會容得下雜草叢生,害蟲肆虐呢?你看,時當正午了,烈日當頭,他們還在揮汗如雨,還在田間不停地鋤草呢!

春種一顆心——學作李紳《憫農詩》之二

及時當勉勵,春光不待人!

春天是屬於勞動者的。人們那麼渴望,又那麼勤勞,怕是那麼多溝溝坎坎,田頭地角都讓人們開墾種植一遍了吧?怕是那麼多的莊稼早就長得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了吧?可是,為什麼還會有人忍飢挨餓,甚至凍餓致死呢?

這些現象在今天看來,可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可能就是很殘酷的現實,也十分 發人深省的。我們國家基本解決溫飽問題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實行包乾到戶的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土中求食的艱辛,靠天吃飯的辛酸,忍飢挨餓的痛苦,以前農村人的艱苦勞動,艱苦生活,要不去躬耕體會一下,可真的是一言難盡的。

在這裡,作者使用了襯跌的寫作方法。前面極言農夫如何勤勞,最後一下子寫到農夫還是餓死了。這一襯一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落差和十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古時候一個殘酷的農村現實問題。

春種一顆心——學作李紳《憫農詩》之二

春種一顆心,秋收萬棵林。

02 春種一顆心,秋收萬棵林。

其一 昔日教師

春種一顆心,秋收萬棵林。

桃李滿天下,生活最窮困!

其二 昔時農民

春種田一方,秋收萬擔糧。

四季無閒適,逃荒餓斷腸!

其三 今日農民

春種一時忙,秋收萬擔糧。

四海無閒田,生活奔小康!

其四 書生

早揮一支筆,晚讀萬卷書。

十年寒窗苦,天下無人知!

春種一顆心——學作李紳《憫農詩》之二

及時當勉勵,春光不待人!

03 及時當勉勵—— 學作指導。

仿寫中常見的問題。這是李紳的第二首《憫農詩》。要仿作好這首詩,我們要注意解決好詩歌之中的這兩個問題。

一是前兩句使用了對偶,在工整的對仗中顯示了農業的豐收之大。特別是“一粒粟”和“萬顆籽”,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差別巨大。不動一番腦筋,要想找出合適的形象替換,那可是太困難了。

二是末句使用了襯跌。經過了前三句的襯托,一下子讓辛勤的“農夫”跌下了深淵。單看這種寫法不難,難就難在詩人把農民的悲慘遭遇和對農民的無限同情,寫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這不但和我們今天的社會現狀完全不符,而且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認知和情感深度。因此,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模仿的。

春種一顆心——學作李紳《憫農詩》之二

及時當勉勵,春光不待人!

仿寫指導。下面結合個人體會,略談一二。

一、選材時,可以適當避開農民生活,或農村題材,因為你可能不太熟悉農村生活,或者缺少做農夫的切身感受。

二、一定要寫農村生活,可以選擇過去的農村生活,或是以部分點化為主。遠景描繪,適度襯托,能表情達意就可以了。

三、儘量選用熟悉的人或事物,讓自己有話可說,有感而發。

四、學習其中的襯跌寫法,多做一些對比。前後都有一定的描繪和敘述,但是前後卻是一個十分鮮明的反差對比。這對突出農夫辛勞的人物形象,突出憫農的詩歌主題,十分有用,也表現了詩人十分熟悉農村生活,十分感嘆農夫的辛勞,以及十分嫻熟高超的詩歌藝術才能。

五、仿寫的時候,不能太過拘泥,死守章法。寫不好時,不要輕言放棄,靜下心來,就會有靈感上心;反覆推敲,就會有佳作盈門。

總之,仿寫以練好為佳,以快樂為宜,不要讓自己太過勞心傷神,產生厭煩情緒。

春種一顆心——學作李紳《憫農詩》之二

春光不待人!

04 春光不待人!

。春種一顆心,秋收萬棵林。

。及時當勉勵,春光不待人!

。我們要是想收穫一個碩果累累的秋天,就要在春天播種一顆勤勞的心!就要靠自己的勞動和汗水,去拼搏一個勤勞的人生!

。問天行者在此搜腸刮肚,不唯淺薄,只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和家人們一起共同播種一顆春心,去收穫一個金色的秋天。我也擔心自己錯過這麼美麗的大好春光呢!

——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