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颗心——学作李绅《悯农诗》之二

春种一颗心——学作李绅《悯农诗》之二

春种一颗心,秋收万棵林!——问天行者

春种一颗心——学作李绅《悯农诗》之二

人们常说,春种秋收。要有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满满的收获。果真如此吗在?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写作李绅的《悯农诗》之二,看看你能不能从里面找到答案呢?

悯农诗之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01 春种一粒粟——一颗悯农心!

人们在春天里播下一颗种子,就盼望着到秋天,能够收获千千万万颗粮食了。

农夫很勤快,把所有可以耕种的地方都开垦出来,种上了庄稼,以至于四面八方都找不到一块空闲之地了。可是,到了灾荒之年,人们照样还是吃不饱,穿不暖,还时常会饥寒交迫,甚至冻饿而死呀!

农民最懂得春种秋收的道理,没有春天的勤劳耕作,怎么可能有秋天的憧憬和收获呢?正是因为人们渴望秋天里面那千千万万颗喜人的收获,所以,人们才会及时耕种,去抓紧眼前这大好的春光呀!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出九时节,正是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时候,也正是春耕下地的时候,正是勤劳的人们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候。

要是耽搁辜负了这么美好的春天,人们的生活还怎么美好呀?人们这一年就会白白过去了,这可怎么得了呀?上半年,还有一点余粮,到了秋天还没有收成,一家人可就要忍饥挨饿,等着喝西北风了。

人们一边吆喝着耕牛,一边这样想着,一直耕作到过晌了,还舍不得回家吃饭。要不是老牛在地里哞哞直叫,一个劲地给人们提示:“饿了!饿了!”,那农夫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收工呢!

春种一颗心——学作李绅《悯农诗》之二

春种一颗心,秋收万两金。

农夫没有高深的学识,只知道最简单的生活道理,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不抓紧劳动,就可能会饿死。所以,他们的劳动才是最勤奋最真诚的。人们的勤奋就和春耕的老牛一样,别人都在踏春赏春,享受着美好的春光,他们可是要在原野上踏实脚下的黄土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深耕前行呀!有哪一步前进不是凝结着人们无限的憧憬和辛勤的汗水呀?

是不是有了春种就会有丰硕的秋收呢?诗中没有写,只写了春耕人们的无限憧憬。有了这个无限憧憬也就足够了。人们那么急切地渴望着秋天的丰收,人们那么及时地去春耕生产,又怎么不去辛勤地管理庄稼呢?

他们每天都会眼巴巴地望着盼着,盼着禾苗出土,盼着禾苗一天天长大,盼着它们开花结果,盼着它们千倍万倍的收成。人们每天都这样想着,又怎么会容得下杂草丛生,害虫肆虐呢?你看,时当正午了,烈日当头,他们还在挥汗如雨,还在田间不停地锄草呢!

春种一颗心——学作李绅《悯农诗》之二

及时当勉励,春光不待人!

春天是属于劳动者的。人们那么渴望,又那么勤劳,怕是那么多沟沟坎坎,田头地角都让人们开垦种植一遍了吧?怕是那么多的庄稼早就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吧?可是,为什么还会有人忍饥挨饿,甚至冻饿致死呢?

这些现象在今天看来,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可能就是很残酷的现实,也十分 发人深省的。我们国家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行包干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土中求食的艰辛,靠天吃饭的辛酸,忍饥挨饿的痛苦,以前农村人的艰苦劳动,艰苦生活,要不去躬耕体会一下,可真的是一言难尽的。

在这里,作者使用了衬跌的写作方法。前面极言农夫如何勤劳,最后一下子写到农夫还是饿死了。这一衬一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落差和十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古时候一个残酷的农村现实问题。

春种一颗心——学作李绅《悯农诗》之二

春种一颗心,秋收万棵林。

02 春种一颗心,秋收万棵林。

其一 昔日教师

春种一颗心,秋收万棵林。

桃李满天下,生活最穷困!

其二 昔时农民

春种田一方,秋收万担粮。

四季无闲适,逃荒饿断肠!

其三 今日农民

春种一时忙,秋收万担粮。

四海无闲田,生活奔小康!

其四 书生

早挥一支笔,晚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苦,天下无人知!

春种一颗心——学作李绅《悯农诗》之二

及时当勉励,春光不待人!

03 及时当勉励—— 学作指导。

仿写中常见的问题。这是李绅的第二首《悯农诗》。要仿作好这首诗,我们要注意解决好诗歌之中的这两个问题。

一是前两句使用了对偶,在工整的对仗中显示了农业的丰收之大。特别是“一粒粟”和“万颗籽”,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差别巨大。不动一番脑筋,要想找出合适的形象替换,那可是太困难了。

二是末句使用了衬跌。经过了前三句的衬托,一下子让辛勤的“农夫”跌下了深渊。单看这种写法不难,难就难在诗人把农民的悲惨遭遇和对农民的无限同情,写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不但和我们今天的社会现状完全不符,而且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和情感深度。因此,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模仿的。

春种一颗心——学作李绅《悯农诗》之二

及时当勉励,春光不待人!

仿写指导。下面结合个人体会,略谈一二。

一、选材时,可以适当避开农民生活,或农村题材,因为你可能不太熟悉农村生活,或者缺少做农夫的切身感受。

二、一定要写农村生活,可以选择过去的农村生活,或是以部分点化为主。远景描绘,适度衬托,能表情达意就可以了。

三、尽量选用熟悉的人或事物,让自己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四、学习其中的衬跌写法,多做一些对比。前后都有一定的描绘和叙述,但是前后却是一个十分鲜明的反差对比。这对突出农夫辛劳的人物形象,突出悯农的诗歌主题,十分有用,也表现了诗人十分熟悉农村生活,十分感叹农夫的辛劳,以及十分娴熟高超的诗歌艺术才能。

五、仿写的时候,不能太过拘泥,死守章法。写不好时,不要轻言放弃,静下心来,就会有灵感上心;反复推敲,就会有佳作盈门。

总之,仿写以练好为佳,以快乐为宜,不要让自己太过劳心伤神,产生厌烦情绪。

春种一颗心——学作李绅《悯农诗》之二

春光不待人!

04 春光不待人!

。春种一颗心,秋收万棵林。

。及时当勉励,春光不待人!

。我们要是想收获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就要在春天播种一颗勤劳的心!就要靠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去拼搏一个勤劳的人生!

。问天行者在此搜肠刮肚,不唯浅薄,只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和家人们一起共同播种一颗春心,去收获一个金色的秋天。我也担心自己错过这么美丽的大好春光呢!

——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