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嗎?孩子感統失調嚴不嚴重!竟然是父母可以決定的...

親戚家的小孩9歲了,6歲時被醫院判斷為感統失調。


他的孩子是剖腹產生的,日常的學習和生活有以下表現:


上課精神不集中,坐姿歪歪扭扭,小動作多;


運動方面很沒有天賦,是唯一班裡不會繫鞋帶系紅領巾的孩子;


笨手笨腳,在學校還是家裡老是會碰到桌子椅子角啊什麼的,身上總會莫名其妙青一塊紫一塊;


害怕陌生的場合,在人多的地方會很不自在,總是躲在大人的身後;但是去遊樂場特別喜歡玩過山車大擺錘等驚險刺激的遊戲;


做事沒有條理,房間和書桌經常亂七八糟的;


……


看到這裡,各位是不是覺得這個孩子多半是個智商不全的小孩呢?


但現實是,他現在可是個妥妥的學霸啊,數學常年考第一,奧數還拿了市裡的二等獎,被評價為空間想象和幾何為卓越的孩子。


你敢相信嗎?孩子感統失調嚴不嚴重!竟然是父母可以決定的...


雖然沒有啥運動天賦,但是從很小就開始學籃球和游泳,已經開始和專業比賽的小隊員一起訓練了。


他剛上學的時候寫字特別難看,然後就找了個書法班,現在寫得一手漂亮的硬筆書法,作文寫得特別好,幾乎都是範文。


原來被醫院判為感統失調後,兩夫妻並未放棄。


他們除了抓住孩子的最佳時期,堅持帶孩子去機構進行感統訓練,除此之外,夫妻倆還有著不一樣的教養方式。


你敢相信嗎?孩子感統失調嚴不嚴重!竟然是父母可以決定的...


1

幾乎不讓孩子看電視,而是用繪本名著或故事代替


從孩子生下來幾乎沒讓他看過電視,兩夫妻不是給孩子讀故事書就是給孩子聽少兒版的名著,各種故事、英語兒歌。家裡休息日或者晚上的日常就是一家三口吃飯然後聊天,吃完飯一人一本書看。


2

每日和孩子談心交流


每天晚上會利用吃飯或者飯後的時間跟孩子聊天,聊聊學校和小朋友老師,孩子有什麼高興的事兒不高興的事兒都聊聊,然後爸爸媽媽給些看法,孩子慢慢也愛上了聊天,心裡沒什麼疙瘩,每天都很開心。

就算孩子做錯事了首先也不會捱打捱罵,而是父母先會帶著他出去溜達一圈,期間不會提孩子做錯的事情,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溝通心事。


你敢相信嗎?孩子感統失調嚴不嚴重!竟然是父母可以決定的...


3

有豐富的戶外活動


夫妻倆對孩子的戶外活動特別上心,一有空就會帶孩子出去轉悠。還給孩子報了他很感興趣的籃球和游泳課,還鼓勵孩子多參與興趣班舉辦的各種活動。

每逢節假日會規劃親子旅遊,帶孩子游山玩水,增長見識。


4

不干預太多,鼓勵孩子親身嘗試


親戚說他家兒子剛剛開始爬的時候,他們就在家裡全屋鋪了厚厚的地墊,孩子隨便爬,想去哪就爬著去,所以現在孩子也喜歡席地而坐,跟小朋友玩兒嗨了在地下摸爬滾打也無所謂。

除此之外,對孩子不包辦太多,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夫妻倆絕不參與幫忙,而是讓他自己解決。這在無形中也鍛鍊了他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你敢相信嗎?孩子感統失調嚴不嚴重!竟然是父母可以決定的...


孩子在他漫長童年裡,只用了三年,不知不覺在很多方面就已經得到鍛鍊和糾正了,現在已經進步和成長了很多。


看完今天的文章,不得不說:

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孩子的問題,往往就是家長的忽略和疏於教養造成的,而且感統失調真的不是要命的毛病,經過漫長的時間打磨,家長持續不斷的付出和以身作則,上天頂會還你一個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