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引言:1900年,美國的黑人不足900萬(相比之下,1950年是大約1500萬),他們絕大多數集中在美國南方。他們不僅十之八九生活在那裡,而且有將近四分之三的人生活在南方鄉村。一代人以來,他們享受著名義上的自由人身份;但他們由於貧困、惡劣的健康狀況、糟糕的居住條件、不充分的教育、缺乏機會,以及在南方法律面前低人一等的地位,而處於令人絕望的不利環境中。

20世紀的美國多達44.5%的黑人是文盲,總體上,他們乾的都是一些低三下四、繁重骯髒、報酬最低的工作;他們最典型的職業是摘棉花,是不經濟的、士氣低落的租佃制度的受害者,一個憤世嫉俗者可能會把這一制度想象成故意設計出來的,為的是在佃農當中反覆灌輸被他們歸到黑人頭上的懶惰無能和不負責任的特徵。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黑人示意圖

美國南方黑人被白人歧視

美國南方白人當中對黑人的主流看法是:他們實際上是低於人類的,沒有能力從教育中受益;當一個黑人表現出異常聰明的時候,這被當作是他的血管裡必定有白人血脈的跡象。只要他們安分守己,人們便會以友愛和娛樂的心態對待他們,但是,他們一旦表現出任何越過雷池的跡象,就必定會受到威脅。

因為,美國南方白人所欣賞的是他們令人愉快的行為舉止,他們溫和友善的幽默,他們唱歌的天才,他們對節奏韻律的熱情,他們謙恭有禮的本能,而在這種欣賞的底下,是一種對他們的深刻恐懼——由於對"重建時期"的漫長記憶,由於在南方的很多地方黑人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白人,這種恐懼因此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黑人示意圖

這種恐懼導致黑人的公民權逐步被諸如《祖先法》之類的設計所剝奪:1900年,據估計,在阿拉巴馬州181471名達到選舉年齡的黑人男性當中,只有3000人登記。私刑大量存在:1900年,多達115宗私刑被記錄在案,1901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最高紀錄:達到了130宗(相比之下,在50年代,一年平均不超過4宗)。

大約100萬生活在南方之外的黑人,一般來說生活要好很多,部分是因為北方和西部的工資水平更高,受的教育更好,衛生條件也不那麼原始,但也是因為這些地區迄今為止很少有對他們的恐懼;在某些更小的社區,少數常住黑人受到人們的高度尊重,擁有幾乎與他們的鄰居完全平等的社會地位。

但是,即便是在北方,總的來看,黑人通常被認為是美國生活這出大戲中滑稽的或獨特的次要角色,在有良好教養者的談話當中,黑人僕役最近所說的趣話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有點類似於一個有趣孩子的童言稚語。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黑人示意圖

長期以來,在那些出得起金錢的黑人當中,一直存在著向北方城市移民的趨勢,但直到1915年左右,向北方移民才達到了洪水氾濫般的規模。加速這一趨勢的是北方工業由於戰爭繁榮而不斷增長的對非技術工人的需求。年復一年,這一趨勢一直在繼續著,原因是,不斷有這樣的說法在南方一個縣接一個縣地傳播:紐約、費城或芝加哥的黑人朋友和親戚能夠有規律地吃上飽飯了,而且覺察不到有種族歧視限制。

但隨著北方黑人人口的膨脹,尤其是在大城市,它們消化了這些移民中的絕大多數,先前只在南方才強烈的那種恐懼也開始纏住北方人。有人曾試圖不讓黑人染指白人想幹的工作,並把他們圈在他們自己的貧苦區之內,唯恐他們出現在其他房地產價格較低的地區,這些努力如今變得更深思熟慮,更組織化。

黑人在付出代價之後才懂得:對任何一個被視為異族的群體的組織化歧視,其量級很可能跟該群體在社群中的相對規模成正比,而且,當他們遷到北方的時候,他們也把自己的問題帶到了那裡。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黑人示意圖

美國經濟蕭條對黑人的影響

接著,20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來了,它對黑人的衝擊是駭人聽聞的。在那些日子,對失去工作的憂慮和恐懼,成了數百萬美國人縈繞心頭的噩夢,處境最糟糕的受害者,不可避免地是那些傳統上總是最後被僱傭、最早被降級、最先被解僱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南方黑人繼續向北方移民,那主要是因為在北方獲得救濟的機會總體上比南方更大。

1935年,在很多大城市,有人對黑人家庭的中等收入進行了估算;在北方城市,大約是白人家庭中等收入的一半以下;在南方城市則更少。就在同一年,北方大約有一半黑人家庭靠救濟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逼近,帶來了一次明顯的經濟改善。隨著總體工資水平的增長,黑人難免也會得到一些好處。然而,這些好處遲遲才落到他們頭上,因為,白人工人總是想把最好的新工作留給自己,如今這一願望變得更加堅定,從而演變成了一種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工業繁榮時期更加有意識、更加深思熟慮的姿態。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黑人示意圖

到這一時期,另一個因素也開始發揮作用。岡納·繆爾達爾在戰爭期間撰寫他那部厚重而冷靜的研究美國有色人種境況的專著《美國的困境》時寫道:"讀關於黑人的新聞報道,聽關於黑人的報告——它們全都來自那些常年跟南方和北方的黑人打交道的觀察者——使我確信,在今天的美國黑人當中,有很多慍怒的懷疑主義,以及曖昧的、厭煩的、憤怒的不滿情緒。"

像1943年、1944年和1945年的大多數人一樣,繆爾達爾也預期著戰爭之後緊接著會出現另一次蕭條,他很懷疑,蕭條所帶來的摩擦是否會讓黑人的前進受挫。

一度,黑人與白人之間互相憎惡,看來,這種敵對姿態好像不可能依然保持在和平的限度之內,尤其是因為,在戰爭結束之後不久,某些黑人領袖建議他們的黑人同胞:只要美國的武裝部隊不把兩個種族置於平等的地位上,就抵制徵兵。

但戰後蕭條並沒有出現。焦慮不安的"美國良心"自始至終都在發揮著作用。結果是,戰後歲月目睹了一場在十年之前似乎令人難以置信的變革。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地位提升後的美國黑人示意圖

美國黑人地位得到提升

美國最高法院的一連串裁決,廢除很多讓黑人無緣於投票和教育機會的法律。一項裁決削弱了從種族上限制不動產契約的力量。很多南方州廢除了使很多窮人(包括黑人和白人)與投票無緣的人頭稅法;在1948年的選舉中,超過100萬南方黑人參加了投票。空軍和海軍正式終結了種族隔離,陸軍修改了它從前的種族隔離慣例。

在幾個北方州,"公平就業"法律所帶來的壓力,加上很多僱主對樹立開明就業政策榜樣的熱情,導致了有色人種的工人進入了很多在他們看來是新的領域。

比方說,在紐約,任何一個在離開很長時間之後回到這座城市的人,都會大吃一驚:在中心市區的大街和巴士上有大量的黑人男女,正趕著去上班,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從前只有白人才可以幹,或者去從前很少見到黑人顧客的商店購物。在北方和西部的城市,酒店、飯館和劇院裡,種族歧視的限制明顯式微了。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黑人音樂

自20世紀20年代直到現在,知識分子越來越欣賞黑人對藝術(尤其是爵士樂)所作出的貢獻;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更狂熱的爵士樂研究者越來越尊敬新奧爾良和孟菲斯的原創爵士樂手,以及貝森街和比爾街傳統的繼承人,以至於像艾靈頓公爵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這樣一些人發現,自己在成千上萬的音樂愛好者當中成了深受尊敬的對象。

與此同時,在完全不同的另一個領域,作為近東的調停者,拉爾夫·本奇的政治才能和威嚴品格,正在為他贏得無數白人的敬佩。但是,對黑人的聲望來說,更重要的是偉大的重量級拳擊冠軍喬·路易斯的威力,吉米·坎農說他是本種族——人類——的榮耀;職業棒球賽中的種族歧視限制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被廢除之後,也有很多黑人棒球運動員取得了非凡的成績。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著名黑人幫球員“傑基·羅賓遜”

像傑基·羅賓遜這樣一些人,他們非凡的技藝和值得效法的行為,不僅讓早年棒球運動中的膚色界線變得在棒球愛好者們看來十分荒謬,而且,到1950年,大多數棒球愛好者在選擇他們最喜愛球員的時候幾乎不帶任何膚色偏見。

而且,報道棒球比賽的電臺記者是如此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及球員的膚色,以至於那些足不出戶的粉絲們能夠準確說出羅伊·坎帕尼拉的近似擊球率,卻不知道他是一個黑人。

埃莉諾·羅斯福寫道:"在種族關係領域,美國所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大概是:如今,有那麼多涉及兩個種族融合的事情都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那是在1945年白宮裡的總統就職典禮上,我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當時,一群一直注視著接見隊列的報界女士在那天結束的時候找到我,說:'您是否認識到這12年做了什麼?如果在1933年的招待會上大量有色人種走進隊列,並以今天的方式與其他人混在一起的話,全國的每家報紙都會報道此事。而現如今,我們甚至不認為這是新聞,我們當中沒人會提及這事。'"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黑人示意圖

雜誌、報紙和電影不再僅僅把黑人表現為滑稽角色或僕人角色。那些古老的典型形象基本上被消除了。

所有變化中,最令人吃驚的多半是年輕美國白人的一種新姿態——一種非常普遍的姿態,決心要承認黑人是自己的同胞,而不考慮他們的膚色。

當南方和邊境各州的很多大學在最高法院的裁決之後都承認黑人享有不受種族隔離的身份的時候,這一姿態便顯而易見了。大學的管理者們很擔心:學生當中某些頭腦發熱的人會不會出現騷亂呢?直到1951年底,沒有任何地方出現騷亂。學生們全都很平靜地對待這種革新。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南方棉花種植園示意圖

與此同時,老南方的經濟模式中所發生的一場深刻變革,對黑人的命運有著進一步的影響。摘棉機和剝棉機的發明,終結了"棉花王"在東南地區的統治,緩慢地削弱古老的農場租佃制度的基礎。

當密西西比三角洲、德克薩斯、俄克拉荷馬、新墨西哥和亞利桑那的棉花種植園主們證明自己能夠在完全適合機械化操作的大片土地上更經濟地收穫棉花的時候,喬治亞、阿拉巴馬和南北卡羅來納等州從前的棉花種植園便一點一點地被棄耕了。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種植園示意圖

東南地區各州一點一點地從棉花轉向了奶牛飼養、家禽飼養、蔬菜種植,以及栽種提煉纖維素的松樹。結果是,從前的佃農(既有黑人也有白人)進一步流向全國各地的工業城鎮。

1950年的統計數字顯示了這種轉移的廣度。在1900年,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美國有將近四分之三的黑人生活在南方鄉村;到1950年,生活在南方鄉村的黑人不到五分之一(其中身為佃戶的黑人不到一半)。

在幾個南方州(阿拉巴馬、阿肯色、喬治亞和密西西比)有色人種的總人口自1940年以來實際上一直在下降;儘管在南卡羅來納有過一次增長,但增長數非常小。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人口分佈示意圖

黑人湧進美國各州

與此同時,各北方州的數字,生動說明了黑人人口分佈得多麼廣泛。比方說,在康涅狄格州,黑人居民的人數在十年間從3萬多人躍升到了5萬多人;在威斯康星州,黑人人口從2萬多人躍升到了4萬多人。向北流動的大潮,不僅僅是湧進了最大、最擁擠的中心城市,它也滲入了全國的其他地方。

美國黑人的經濟命運如何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岡納·繆爾達爾寫道:黑人的經濟狀況是病態的。除了極少數人享有中上層階級的地位之外,大多數美國黑人,無論是生活在南方鄉村,還是生活在南方和北方城市裡被隔離起來的貧民區,都是窮困的。

黑人擁有很少的財產;就連他們的家庭用品大多也是不充足的、破舊的。他們的收入不僅很低,而且很不穩定。他們就這樣日復一日地生活著,未來缺乏保障。他們的整體文化,以及他們的個人興趣和個人奮鬥,都很狹窄。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人口統計表示意圖

到20世紀中葉,這一概括依然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然而,有跡象表明,在40年代,不斷上漲的繁榮之潮在相當可觀的程度上裹挾著黑人人口一同向前。

誠然,有人在1948年估計,中等黑人家庭的收入比中等白人家庭的收入要低47%。但在1950年的《國民經濟評論》上,有一項對不同收入群體黑人人口的估計,從稍微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這一情況。

在那些稅前貨幣年收入低於1000美元的收入群體當中,白人佔85%,黑人佔15%。在年收入在1000~2000美元之間的美國人當中,白人佔90%,黑人佔10%。在年收入2000~3000美元這一階層,白人佔93%,黑人佔7%。在年收入3000美元以上這個龐大群體當中,白人佔97%,黑人佔3%。

當你審視這些數字的時候,請記住,美國黑人剛好佔到了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因此,這些分類當中每一類別的平均值都應該是10%。這些數字顯示了更富裕群體當中有色人種的顯著不足,而最低收入群體中有色人種過多。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黑人示意圖

還有另外一些可喜的跡象。在50年的時間裡,黑人的文盲率從44.5%下降到了11%,黑人的預期壽命增長了將近26歲。

私刑幾乎終止了:在整個美國,1945年記錄在案的私刑只有1宗,1946年6宗,1947年1宗,1948年2宗(其中一宗的受害人是白人),1949年3宗,1950年2宗(其中一宗的受害人是白人)。

你會發現,在20世紀中期一個有1.5億人口的美國,你很難找到哪種社會弊病如此稀罕,或者哪類意外事故如此不常見,以至於它們導致的死亡率會比私刑還低。

到20世紀中期,美國的大學裡有94000名黑人學生。人們注意到,美國南方的城市裡黑人警察的數量越來越多——常常拘捕白人違法者;諸如一個黑人被選進弗吉尼亞州里士滿市議會之類的象徵性事件,也時有發生。

美國黑人文化:從被歧視到地位提升,黑人如何在白人生活中求生?

美國黑人區:哈萊姆區

結語

總而言之,證據是強有力的,證明了黑人的地位已經大為提升,這種提升,不僅遠遠超出大多數歐洲人的想象,而且也超出了大多數美國人的想象。

這個重大的美國難題,要想在沒有進一步的摩擦和互相對抗的前提下順利走向解決,希望不是很大。友睦和諧的時代並非近在眼前。

然而至少,輿論的戰場正緩慢地轉向一個對黑人不是那麼不利的位置。正如沃爾特·懷特在1951年夏天所寫的那樣,美國正朝著擦去其民主記錄中最黑汙點的方向前進——"常常慢得令人痛苦,但它依然在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