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那些小留学生(高中之前就出国留学)现象?

锦江评论



上海老克勒808


朋友的孩子,小学毕业去的加拿大蒙特利尔。现在应该五、六年了吧。听说花费不少,朋友是大学老师,妻子在国企,加上是独生子,所以还勉强承受得住。后来当妈的辞职去陪读,在当地找了工作。朋友一年去一次,娘俩一年回来一次。

这个孩子很独立,当年临走时,小小年纪就跟爸妈说:我自己能照顾自己,你们在家太闷,不行再要个二胎吧?一个就够受的了,哪敢再要!

经济条件允许,孩子独立,父母又舍得,出去也就出去了。个人的自由,没法评价太多。但让我选择,我不会让孩子出去的,因为舍不得!在国内能学精,照样出类拔萃嘛!


一孟之言


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些小留学生的家长不管他们算不算得上精英,起码个个非富即贵,每年高昂的留学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不管你承不承认,那些学生的家长哪一个脑子也不比我们迟钝,所以不要用我们自己的思维去抨击别人的事情。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一样,当我们对一些事情感到匪夷所思的时候,其实不一定都是别人错了,我们的视野也可能局限了我们的判断。

网上已经把那些小留学生的父母让孩子留学的目的分析的比较透彻了,可能有人就是为了十年后孩子能够拿到所在国永居,进而取得国籍。不用去纠结国外到底比中国好多少,以中国富贵阶层对国外生活的了解,想必比我们这些没有踏出过国门半步的国民要清楚的多,如果非要去和他们争个是非曲直,恐怕我们真该怀疑一下我们是哪来的自信了。不用去探讨这些人爱不爱国,和改革开放初期大批的公费留学生出国学习,学成后逾期不归、滞留国外相比,这不是一个概念。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的自费留学应当得到尊重,吃不到的葡萄不一定都是酸的。

至于学生年龄太小,背井离乡远离家庭的生活,肯定不利益孩子的性格成长及日后的民族、国家归属感养成。既然出去就是直接奔着以后入籍打算的,那么爱国就只能凭借着他们自己的良心了。现在疫情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滞留国外的小留学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如果国家有计划让他们自费包机撤离,应该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包机撤侨是我们国家新时期国力强大后的一项社会福利,在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什么社会制度,社会福利都是面对贫困和弱势群体,每一个小留学生背后的家庭都是非富即贵,显然他们没有条件免费享受国家的这项福利。只是这样庞大的人数规模,回国后的隔离措施我们怎么实施,这才是事情背后的最大考验。



土人老冒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罢了。那些从小在外国接受外国的爱国教育的小留学生,以后也就是一个香蕉人。肯定是反华反中的。这种人不要让他回来。

从小就去读书, 和大学生去留学, 和成年人去游学,完全是不同的。

如果一定要让他们回来的话, 那么也必须让他们先进行一年的专门的爱国教育, 每天唱国歌,读爱国誓言誓词。 之后,从此在中国完成义务教育,且规定至少要读三年以上,不管几岁。


财经小将云


现状:

近些年处出国留学的年龄越来越低,据统计,中国自费出国留学生每年约有3万至5万人左右,其中18岁以下的中小学生留学人数就占到一半。

导致因素:

低龄留学热潮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教育供求关系存在矛盾。目前国内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较低,许多孩子无法考上大学或者理想的大学。社会就业竞争激烈让很多家庭走上了送孩子出国这条路。还有一点国内教育压力过大,国内教育从初中开始就充满竞争,尤其高考。号称十几年寒川苦读打败富二代,你如果是富一代你怎么让你的富二代不被打败呢 ,哈哈。其次孩子学习比家长工作还要辛苦的。

优缺点

  1. 目前国内的教育模式来看的确实不如国外,有机会接受国外优良的教育体制当然很好。
  2. 可以锻炼孩子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他们将一生受用;反之孩子出去没人管,不会照顾自己,容易学坏(国外的很多新事物对于孩子吸引力很大,孩子又没有太多社会经验,也没有身边的大人即使叮嘱发现,很容易让自己走弯路或者说耽误学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 孩子可能会成为学贯中西的人,能够在两种体制下游刃有余地工作和发展的人,而且老师与同学都是他很好的人际网络,对他今后事业的发展有好处;反之如果以后要回国发展,国外的思维方式不一定在国内可行,可能会起到反面的效果(这点自行理解吧,不好多说)。

写在最后

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固然是比国内好但是还是要想清楚, 孩子要面临的压力有多大,毕竟是自己一个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说陌生的语言。

是否出国留学,其实和很多因素有关。我不能用简单的“好”或者“不好”来回答中国父母是否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我觉得要因人而异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内心感受,来决定是否应该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并经历巨大的文化差异,当然还要问问你的腰包同意吗?


唯一胡小然


如果是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无可厚非,小学生就留洋以前闻所未闻。其他的目的昭然若揭,都心知肚明。

就算是自己回来了一个个严查他们家长的经济来源及家庭背景,总之个人质疑其中有左右政策、的位高权重者,以免让国人民寒心。


湖南怀靖州传媒工作者


关于小学留学生问题,肯定有利弊。对国家对民族长远发展的利好肯定有很多,不用赘言。此次,只谈一点存弊端问题,即每个小学留学生会带来的家庭问题:

先分享一个故事:过去在央视上有一个答辩题,即养之恩大于生之恩,还是生之恩大于养之恩,辩论不分伯仲。我认为是养之恩大于生之恩。

那么,对接家庭来说,你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国外,从孩子的养育来说,也就是在国内经过学前幼儿教育,真正的启蒙教育是小学起步的。到了国外就相当于把养育交给了外国人,也可以说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血脉,把当事家庭的血脉,改变为要输入外国的血脉。特别是会改变中国的传统伦理的理念,比如,孝敬感恩父母等观念。资本主义的国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我们的是完全不同的。如,他们从小就培养商品意识,就连学生之间辅导交流,他们是要互相付费的等等。

作为中国家庭的孩子,你的根是中国血脉,就要改变为外国人生观。按照养之恩大于生之恩的观念,这个孩子将来要用外国的价值观来对待父母老人。

当然,这是仅仅是遇到的一个弊端,也是给送小学留学生家长的一个共同探讨的话题。一孔之见。讨论而已!


川一石


在高中之前就把孩子送到国外上学,很多家庭根本目的是为了孩子成为外籍华人做铺垫,这些孩子从出国之日起,己经是一个准外国人了,所以他们不应该算留学生,未来即使再度来中国发展,也是侨胞身份了。但他们和过去那些为生计打拼的侨胞不同,天然的优越感,会使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变成自欺欺人、妄自尊大的假洋鬼子。


伏枥16


中国有句成语叫“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有所损失,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有所收获。这句话翻过来理解也是一样的。

上帝为我们关闭了一扇窗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翻过来理解亦如此。目前很多中国家长在小留学生的问题上充满着思考与苦恼,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得失。

得:虽然初来美国时可能有水土不服情况,但中国小留学生完全有可能溶入美国文化并适应它。一旦适应后,就可以在很多方面提升自己,比如英语水平,独立思考能力,开阔眼界,掌握新的学习方法。美国学校在教育体系中整合了多种课外活动,它能培养出多才多艺且成熟的学生。

失:未成年的孩子和家长在一起,非常重要,尽管教育很重要,但在孩子的关键成长发育期人格品质的塑造更重要。这一时期是建立世界观、道德观和自信心的关键时期。独自出国的如果家长不陪读,他们很可能会感到格外地孤单。如果语言不好,就不能获得最大的留学收益,在美国的漫长过渡就很不值。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是否出国留学,不能用简单的“是”或者“否”来回答。还要因人而异考虑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和内心感受。


清晨英语


首先是大学留学生和小学留学生是两码事儿!大学留学生是去国外学习外国的优势专业,毕业后回国报效祖国,但是小学留学生是为了将来加入英国籍。我们来算个账,在英国的小留学生每年送给英国90个亿,相当于这1.5万个小学留学生,每年给英国送去两个航空母舰。他们是去学习吗?不是!英国人教他们鸦片战争吗?教他们火烧圆明园吗?英国人请他们去英国博物馆看陈列的圆明园文物是哪里的吗?中国的小学教育还比他们好!而是为了毕业后加入英国籍,那时他们也长大了,如果我国和英国开战,他们就会开着自己送给英国的航空母舰,枪口直接对准中国,就是我们的死敌!这些家长说,我们仇富,我们说我们不是仇富而是仇敌!我们国内成千万的留守儿童又有谁派包机去接送他们上学?比起小学留学生,我们更应该关心这些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为祖国建设做贡献,而小学生留学生父母在中国赚的钱送给了英国,为英国做贡献。所以,这些父母不要说小学留学生是祖国未来,你们的目的你们自己非常清楚,不要为难中央,给你们的孩子派包机,那么留守儿童他们上学又怎么管?难道你们留学就高人一等了吗???请求中央给你们协调运输工具,把孩子接回家,费用全部自理(包括隔离费用),你们都要非常感恩中央和中国人民,就再不要提小学留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了,特别难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