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名字的汉高祖,名和字都是精致的马屁


没有名字的汉高祖,名和字都是精致的马屁


阿元

说刘邦是小流氓,可能没啥问题,但问刘邦的名字是咋来的,是不是傻啊?

每个人不都是有名字吗?名字不都是父母,或者父母请人起的吗?

但汉高祖刘邦的名字,不是爹妈给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好多精英用马屁拍出来的。

这些马屁,是司马迁起的头。

对于刘邦,名门望族出身的司马迁,是打心眼里看不起。看不起的原因是,刘邦虽然后来当了皇帝,但出身低下,就是个平头小老百姓。所以,司马迁在记录刘邦家庭的时候,刘大爷、刘大妈直接上,连帮忙编个名字都不肯,刘邦更是被他直接写成了小流氓。

如果说司马迁真的秉笔直书,一点假也不肯整,那咱啥也不说。但真不是。

司马迁虽然看不起刘邦的出身,但刘邦毕竟当了皇帝,按儒家理论,那是“感天而生”的,老天爷的儿子,所以必须非常的高贵。

人长成龙貌是啥样,想象不出来,但估计就是脸特别的长。但你平常人脸长,比如李咏,只能被开驴脸马面之类的玩笑,搁人家刘邦身上就是真龙天子的象征。

在司马迁说刘邦是个无赖的时候,还不忘了往刘邦脸上贴金。

说刘邦没有多少钱还喜欢喝酒,于是经常到王媪、武负开的两家小酒店里去赊酒喝。说是赊酒喝,实际上就是耍赖,我就不给你钱,你咋地吧!而且喝醉了躺倒就睡,结果开小酒店的这两人就看着啊,刘邦身上有龙晃来晃去的。还有更奇怪的,每次刘邦来喝酒,来买酒的人就特别的多,不知道是不是想沾点龙气,结果小酒店的生意也特别的好。开酒店的武负、王媪琢磨着,这人不平常啊,能带来财运,再加上在刘邦身上看到龙的影子,所以干脆不收刘邦钱了,你来随便喝吧!

估计看了这段,现在那些干黑社会的小混混都得哭了。你看人家刘邦这流氓当的,那才真叫个牛,不用动刀动枪的,照样有白饭可以吃。

刘邦混个黑社会,都是龙的形象,这不是瞎编,又是啥呢?

还有,为了衬托刘邦的高贵,司马迁一巴掌,把刘邦拍成了野种。

关于刘邦的降生,《史记》里是这么说的:刘邦的老妈也不是啥正经人,整天串门子。有一天串门串累了,就跑到一片沼泽地去玩,玩累了就躺在地上睡着了。睡着了就开始做梦,在梦里遇到一个神仙,老漂亮了。正当刘邦老妈在梦中对着神仙发情的时候,天空变的特别昏暗,又是打雷又是闪电四射的。正好刘邦的老爸刘大爷,看老婆出去这么长时间还不回去,担心给戴绿帽子啊,于是就出门去找。找到他老妈的时候,正好看到了这幅电闪雷鸣的景象。接下来,是刘邦老爸见证奇迹的时刻。一条龙飞到了刘大妈的身上,一痛忙活之后(强奸还是通奸说不清楚),刘大妈怀孕了,生下来的儿子就是刘邦。

这个故事叫司马迁讲的悬悬乎乎的,实际过程相当的简单,那就是刘邦是老妈被龙强奸,或者和龙通奸后生下来的,和他的老爸一点关系也没有。

刘邦是龙的儿子,这一记马屁可谓是相当的响亮。因为按着古代中国帝王是真龙天子的说法,刘邦天生就该当皇帝。

司马迁拍刘邦是“感天而生”,理所当然应该当皇帝这个马屁的时候,拍出了漏洞。他在拍前几个王朝,比如夏商周啥的创始人是“感天而生”的马屁的时候,拍的都是创始人的老祖宗,等拍到刘邦这儿的时候,却直接拍到刘邦的身上。这样的马屁虽然把刘邦拍成了感天而生,拍成了龙的儿子,但也拍出了一个误会。那就是刘邦实际上不是他老爸的儿子,而是他老妈偷情的产物,结果在刘邦的出身上抹上一个大大的黑点。

虽然刘邦是不是他老妈偷人的产物,只有他老妈知道。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他老妈也不知道,除非她能做DNA鉴定,还得是在当地大面积地做。

那么司马迁为啥拍马屁能拍出这么大一个误会呢?这不是因为不是司马迁拍马屁的功夫不到位,而是说明刘邦的往上数八辈老祖宗,实在是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人物。所以司马迁才不得不把这种“感天而生”的马屁实实惠惠地拍到了刘邦的身上,硬生生把刘邦拍成了野种。

虽然说刘姓是现在的中国第四大姓,现在的中国虽然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但那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造成的后果。在汉代建立之前,刘是个非常不入流的一个姓。这一点在东汉文字学大师许慎著的《说文解字》里,当时的堂堂国姓,也就是“刘姓”,竟然没有任何的记载可以看得出来,说明的是刘姓可能真的没有啥可说的。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出于避讳的缘故,但避讳只避名字的。而且刘字在《史记》《汉书》等书中经常出现也看得出来,当时并不因为皇帝姓刘,而必须避讳刘这个字,或者让人不能去姓刘。

而且古代中国一向是名字需要避讳,对姓并没有要求。比如徐世绩也就是《说唐》里著名的徐茂功,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名字里的世字,把名字改为徐绩,但又被赐姓李,最终变成了李绩。徐茂功最后姓了李,说明姓是不需要进行避讳的。

虽然有人根据《左氏春秋传》的记载,说刘姓是从一个会养龙的人,叫尧的后代里,一个叫刘累的那里传下来的。但实际上,刘累和刘邦真的没有啥关系。

关于刘累的故事也是个神话传说:说夏代的孔甲被天帝所看重,赏给他四条龙。孔甲没有找着以养龙为生的氏族,那些龙都不吃饭,差一点儿就要饿死了。这时候有个唐尧的后人叫刘累的,会喂龙,于是夏后(不是孔甲的王后,而是夏王的意思。后在夏代是最高统治者的意思。)非常高兴,赐给他御龙的姓氏。结果刘累,实际应该叫御龙累了,养龙的水平也不咋地儿,把一条龙给养死了。养死了他也没有向上报告,而是悄悄地把龙肉给腌了,送给夏后吃。龙肉好吃啊,不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吗?这夏后一吃龙肉,太好吃了,吃了还想吃,但刘累(应该是御龙累)不敢把那些龙都杀了,于是就给吓跑了。跑了之后也不敢姓御龙了,更不敢姓刘,最后姓的是范,这也是范这个姓的起源之一。

故事玄幻了一点,但说的非常明白,刘累不可能是刘邦的老祖宗。第一他已经被改姓了,姓御龙;第二他逃跑之后,御龙也不敢姓了,也是改姓范了。所以,刘累咋也算不上刘邦的老祖宗。

而且现在关于刘姓的来历,比较被人认可的说法之一,是“刘”字来自“斧钺”的解释。也就是说刘姓一族可能是砍柴的出身,或者是铁匠专门生产斧头的,反正他家族的起源和斧头有很大关系。

老刘家最早可能是砍柴的出身,或者是造斧头的铁匠,这种社会地位很符合刘邦父母家的情况。刘邦的父母,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能证明这一点的是他们连个名都没有,更不要说字了。

而之所以说司马迁因为看不起刘邦,所以没有给刘大爷(太公)刘大妈(刘媪),整个名字,让他们变得高贵,是因为司马迁为了体现刘邦的高贵,给刘邦编了个字。

在当上皇帝之前,因为刘邦的老爸老妈没有文化,当然更是因为没有社会地位,所以刘邦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一个代号,叫刘季。这个季字不是什么名字,是古人的排行。古人兄弟排行叫伯,仲,叔,季,刘邦的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没听说三哥,书上没有,到刘邦这就是刘季。也就是说他哥儿几个叫刘大、刘二、刘三、刘四,所以刘季翻译成现代汉语,叫刘小儿或者是刘四儿,整个一个没有名字的平头老百姓。

而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里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也就是刘邦字季,也是司马迁拍的马屁之一。在《史记》里,刘邦是一个连名都没有的人,能有字吗?名是一出生就有的,字可是加冠后才能起的,只能是先有名,后有字。

那么刘邦的名,这个邦字,是咋来的呢?是另一个精英荀悦补拍的。

东汉的荀悦在研究到这一段的时候,发现司马迁拍的,刘邦字季的马屁毛病太多,一个没有名的人咋能有字呢?于是补拍了一记马屁,给刘邦起了个名,就是刘邦。

而《史记》、《汉书》中之所以不出现刘邦的字样,苟悦解释说是因为避讳:“讳邦字季,邦之字曰国。”另一个东汉学者项岱也跟着云了“高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後因讳邦不讳季,所以季布犹称姓也”。

但问题又来了,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避讳邦这个字。据不完全统计,《史记》中共出现邦字11个。

还有更可怕的,那就是班超所写的《汉书》中,对邦字也没有避讳,没有进行全书的统计,但查出来的最少有一个:《诗》载其制曰:“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汉书诸侯王表第二》)。这里头的“大邦惟屏”中的邦字,狠狠地抽了那些补拍刘邦马屁,说刘邦是有名有字的人,一个响亮地大嘴巴子。

既然早期的司马迁、班超都没有避讳邦这个字,说明刘邦根本没有名。所谓名叫邦,也是后人拍的马屁;所谓的字,也就是刘邦字季,也是马屁。季字仅仅是他的排行,也再次说明了他的低贱出身。

古代中国人是讲究面子的,既然刘邦都感天而生了,既然刘邦是天的儿子,最后还当上了皇帝,当然不可能那么没有面子。所以,虽然荀悦等人说汉高祖刘四儿的名字是刘邦,就是编出来的。但这个马屁一拍,打东汉以后,小痞子刘邦也成了文化人,人家有名有字了。

所以,你出生是个啥,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你成了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