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 匠心未變——永興坊開園首日見聞


好久不見 匠心未變——永興坊開園首日見聞

精心製作子長煎餅的店員。圖片來源:陝西日報

春分日,草如茵,柳煙新。3月20日,沉寂了許久的永興坊終於迎來了“煥新重啟”的激動時刻。

10時許,在永興坊唯一入口處,寫有溫馨提示的紅色標誌牌十分醒目,裝扮成金甲武士的工作人員守候在此。市民和遊客正有序排隊,出示“西安市民一碼通”,綠碼者方可進入下一道關卡——門式紅外線測溫。遊客只需將手掌心對準探測頭,即可快速測溫通過,體溫高於37.3攝氏度的禁止進入,並登記在冊。

當日,永興坊陝西非遺文化特色街區舉行了千年古都·常來長安——永興坊“好久不見,匠心未變”主題活動,邀請了非遺傳承人代表、文化學者等共同見證。永興坊還為陝西支援武漢的全體醫護人員定向捐贈了1500份、價值30萬元的永興坊陝西非遺大禮包。

用藝術傳遞力量,以匠心致敬中國。一進街區,“以藝抗疫,匠心守護”非遺抗疫紀實展便吸引了人們駐足觀看。深入街區,不僅會被非遺文化的匠心所震撼,還會被舌尖上美味的碰撞所吸引。

在網紅打卡點毛筆酥店鋪中,廚師韓冬豔端出了新鮮出爐、色澤誘人的毛筆酥。得空兒,韓冬豔又加緊製作包裝盒。“我在這裡工作2年多了,生意一直不錯,年前每天就可賣出1000多支毛筆酥。”韓冬豔說,現在人流量不比從前,今早開業到現在只賣了兩三單。

說話間,來自周至的王女士一家在櫃檯前拍照打卡:“老闆,來兩支!”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和丈夫帶著孩子從周至過來,打算閒逛放鬆心情,沒想到正趕上永興坊開園,便決定進來品嚐美食。

永興坊每家店鋪門口都擺放著免洗手消毒液、測溫儀以及“本店已消毒”的桌牌,店員們皆佩戴口罩和防護帽。

子長煎餅非遺文化傳承人趙延東早在兩天前就回到店鋪,對店面進行徹底大掃除,將廚具餐具進行清洗消毒,全力為開業備戰。“無法正常營業,我們心裡著急啊!最近幾天,大傢伙天天忙活到晚上,不斷查找防疫漏洞,為恢復營業做準備。”趙延東說,“只要把我們手頭的工作做好,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遊客放心地坐下來,品嚐我們的手藝。我相信那一天不會太久!”

在漢中涼糕店鋪,店主楊秋利熱情地招攬著顧客:“涼糕嘗一嘗嗎?涼爽又好吃!”早在3天前,楊秋利就過來打掃衛生、籌備物料。

疫情期間,永興坊“苦練內功”,在產品升級、管理升級、服務升級等方面提前謀劃佈局,並通過線下場景化展示、數字化表達、情景化體驗、科技化互動等形式,重塑傳統民俗文化體驗。

不負春光不負卿。永興坊以“購好物——送你一個陝西,正宗美味直達”等8大主題活動按下了發展“重啟鍵”。為了幫助更多的文旅企業“復甦”,西安市新城區定向投放了30萬元惠民卡,促進消費潛力釋放、提振旅遊市場,還明確了推進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支持措施,通過減稅、降費、獎補等形式,向轄區文旅企業提供總額720萬元的援助支持,在擴大文化惠民覆蓋面的同時,推動文旅行業快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