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长校“十番锣鼓”古老的民间音乐共同欣赏(三明非遗系列21)


清流长校“十番锣鼓”历史悠久,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永乐年间,当时十番锣鼓在南方盛行,长校镇到邵武一带做纸的工匠,闲暇之余,参与当地的十番锣鼓演奏自娱自乐,返乡后把这种娱乐形式带回,后流传开去,成为当地人逢年过节、吉事贺喜时自娱自乐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文化艺术活动。十番锣鼓有两种演奏方式,坐着或路上行进着演奏,所以也叫摆十番。摆十番是乐手执着乐器边行进边演奏,难度较大,须经长期排练,具有相当的艺术功底后才能出行。十番锣鼓常用的锣鼓谱有长流水(走马锣鼓)、起板锣鼓和过门锣鼓三大类。起板锣鼓用于开场,长流水用于较长的路途行进,过门锣鼓最为复杂,难度也大,它与曲调配合,时而穿插、时而过门,讲究紧凑、整齐的效果。该项目2009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流长校“十番锣鼓”古老的民间音乐共同欣赏(三明非遗系列21)


清流长校“十番锣鼓”古老的民间音乐共同欣赏(三明非遗系列21)


清流长校“十番锣鼓”古老的民间音乐共同欣赏(三明非遗系列21)


清流长校“十番锣鼓”古老的民间音乐共同欣赏(三明非遗系列21)


清流长校“十番锣鼓”古老的民间音乐共同欣赏(三明非遗系列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