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开疆拓土定国安邦,照样拜相封侯

不用开疆拓土定国安邦,照样拜相封侯

“人过留名,燕过留声”,古往今来,多少黄发青丝,一直都为光宗耀祖,名书竹帛而奋斗,然而“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不用开疆拓土定国安邦,照样拜相封侯

有这么个老人,终其一生无任何亮点,大部分时间像所有老人一样,坐在小凳上晒着不太炙热的太阳,打着盹儿打发时光,却同开疆扩土、安邦定国、人中龙凤们并书于简书,“时也运也,全是命也”。

在汉文帝一朝,有一位老人叫冯唐,年轻时靠着祖父辈是征杀战场的将领,在皇帝身边谋了个侍卫的差事,冯唐中规中矩,每天按时打卡上下班,“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他就到了70岁了。

不用开疆拓土定国安邦,照样拜相封侯

某天,就向前面说的,他正在侍卫宿舍前昏昏欲睡,恰好汉文帝带着一帮大臣从此经过,看见一老头在打旽,顿时起了“爱幼敬老”之心,主动上前与他搭讪,不曾想这偶然的一搭,竟使他名留史册,冯唐当时不知道,直到他离世也不知道!

不用开疆拓土定国安邦,照样拜相封侯

汉文帝轻轻推醒了冯唐,嘘寒问暖:“老人家高寿”,冯唐睁开惺忪的眼皮,一看是文帝,没有一丝受宠若惊,假装要起身的样子,汉文帝立即示意让他坐下,与老人热聊了起来,谈话中得知冯唐老家在代国,而汉文帝在做皇帝前,就分封在代国,于是文帝对冯唐倍感亲切,文帝问:“我在代国当王时,听说有位将军叫李齐,曾经参加过著名的钜鹿之战,表现得非常英勇,代国到处流传他的故事,您知道这个人吗?”

不用开疆拓土定国安邦,照样拜相封侯

冯唐不屑地说:“李齐与赵国大将廉颇和李牧相比,就好象蝼蚁比大象不足挂齿。”文帝的偶像被冯唐不值一提,有些惊讶,问道:“您何以知道的呢?”冯唐满是折皱的脸上泛起了红光,说道:“我祖父也曾是赵国的将军,与廉颇、李牧的关系都很好,我父亲曾担任过代相,与李齐的关系也不比寻常,所以知道他们的为人!”文帝若有所思地说:“我要是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辅佐,还害怕匈奴吗?”冯唐倚老卖老地说道:“就算廉颇、李牧在世,你也不会重用他们!”气氛一下尴尬了,显然文帝热脸贴了冷屁股,当着众大臣面有点下不了台,于是拂袖而去。

不用开疆拓土定国安邦,照样拜相封侯

回去后,文帝左思右想心里不对劲,于是派人把冯唐叫过来责问:“你就不能私下跟我说吗?当着这么多人让我下不了台吗?”冯唐仍然平淡地说:“我年龄大了,不懂得回避忌讳!”汉文帝真的是认老乡呢,没有与他计较。

不久匈奴犯边,文帝又想起了老乡冯唐,召冯唐问策,冯唐把幼时听爷爷、父亲说的廉颇、李牧的故事向汉文帝又叙述了一遍,无非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不用开疆拓土定国安邦,照样拜相封侯

汉景帝时,委派他到楚国任相国,但因才能实在不济,很快就下课了。到了汉武帝一朝,冯唐已经90岁高龄了,武帝缅怀先祖时,又想起了这位老者,想让他出来为官,但冯唐处耄耋之年,不能动弹了,于是武帝封了他的后人。

不用开疆拓土定国安邦,照样拜相封侯

冯唐的仕途顺利得堪称奇迹。很多年后,21岁的王勃路过南昌作过一首《滕王阁序》,留下了千古奇叹,现摘抄一段共勉:“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