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鱼并不依靠味道寻找食物,它们更依赖震动和触觉进行觅食!

钓鱼时间越久越对传统钓鱼知识产生疑问,首当其冲的就是鱼类真的能够像狗一样嗅觉那么灵敏吗?很多人都在研究小药的配方和饵料的味型,以黑坑为主的钓鱼人我相信100个人作钓就有100种味型!而并不意味着这里面只有1个人能够爆连吧,况且钓黑坑的人都明白“屁股”正比什么都重要!那么我们的味型到底还具备什么意义呢?由此我引出本篇的主题:鱼类在水中觅食主要依靠的是震动和触觉而非嗅觉!

鱼类虽然有嗅觉,但是觅食却不完全依靠嗅觉!

真相:鱼并不依靠味道寻找食物,它们更依赖震动和触觉进行觅食!

在水中气味分子很难在短时间内传播的很远,这就导致只有当鱼游到某个区域范围内才能够闻到附近有没有食物!而且我认为鱼在饥饿时是不会挑剔饵料的味型,原因就是野钓中大家所有的味型都不一样但大家鱼获相对会比较平均!还有一点就是鱼之所以产生偏口的原因只是因为地域的影响而已,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会食用其他味型的饵料!那么我们在作钓中还有那些事实可以证明鱼并不靠嗅觉觅食呢?

(一)白饵:竞技比赛、黑坑糗鱼、练杆坑钓滑鱼时经常使用的一种饵料,这种饵料本身没有什么味道但却是应付此等极端鱼情时的利器!白饵本身没有味道,没有味道就意味着没有威胁性!所以此时鱼类才能更大胆的进行觅食!

(二)拴红虫作钓:不要跟我说红虫入水有味道!如果没有刺破红虫身体,那是不可能有味道的!

(三)鲜玉米粒和青草:这个不容我多说了吧,钓草鱼时的必备佳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挂整颗玉米作钓,味道极其清淡可在炎炎夏日时却是垂钓大鲤鱼和大草鱼最好的饵料!

补充:我并不是说鱼类没有嗅觉,只是我认为鱼类的嗅觉只是给觅食过程中锦上添花而已!很多钓友会误以为鱼类的嗅觉很灵敏,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就算鱼类嗅觉灵敏那也要等气味分子漂到鱼身边才能被鱼闻见吧!而这个过程中水流会受到地形的影响从而改变方向,鱼如果按照气味来源的地方游很有可能最后只会在原地打转而已!

鱼类的“腥线”是他们最重要的感官之一:震动传感器!

真相:鱼并不依靠味道寻找食物,它们更依赖震动和触觉进行觅食!

鱼类身体两侧的侧线是感受周围环境以及躲避危险的重要器官之一,而侧线的主要功能就是感受周围的震动!因为在水下鱼类可以通过四周传递过来的震动感来分析出水下的基本情况,而且当有危险来临时侧线还可以不经过大脑来支配身体做出应激反应从而躲避危险!那么我们鱼类是如何通过震动来寻找食物的呢?

(一)其他鱼类啄食的声音:鱼在水下觅食时会产生特定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就好比信号一样传达给其他鱼:此地有食物的信号!鱼类会顺着声音的来源搜寻到食物源头,这也是几乎所有鱼类共同的一个觅食特点!

(二)震动类型假饵:这是一个证明鱼类靠震动捕食的最典型的技法,路亚用的假饵中有许多都是模拟小鱼游动或者挣扎时产生的震动频率来促使捕食型鱼类进而攻击!

(三)鱼类拥有好奇心:鱼类在水下算是个二维平面,它们无法通过俯视或者空间来分析出附近有什么危险或者食物!所以当水中出现异样的声音时许多鱼类会因为好奇游到此地前来查看,在南方或者沿海地区许多根钓玩家和垂钓肉食性鱼类的玩家都会用竿子敲打水面来吸引鱼的原因!

(四)养殖鱼的特点:池塘养殖的人都会在喂食前敲击金属从而吸引鱼前往特定的地点觅食,这也是证明鱼类依靠声音来寻找食物的最好证明!

小结:我认为震动才是鱼类最依赖的觅食手段之一,而且震动无处不在也不可避免!这是鱼类生存的保证!我们只要合理的利用鱼类的这个特点,相比我们离“钓的明白”更进一步!

鱼类的嘴唇并不仅仅充当进食工具,它们还是鱼类感知外界重要的器官!

真相:鱼并不依靠味道寻找食物,它们更依赖震动和触觉进行觅食!

鱼类没有手也没有脚,那么嘴就是它们感受食物是否可食用的唯一工具!逐渐的鱼类也就养成了试探性就饵的习惯!

试探性就饵:鱼类在吃食之前需要先试探一下食物是否可食用,当确定可食用后才会一口吞入的动作成为试探性就饵!

试探性就饵在野生鱼当中尤为突出,它们在水下几乎是碰见什么吃什么并不会太过挑剔。所以它们需要试探每一种可触碰到的物体,从而分辨出哪些可食用哪些不可食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野钓时都需要钓钝处理的原因,这也是许多野钓玩家共同的一个作钓习惯~让口!

让口:在鱼试探性就饵时会因为吐吸从而使得浮漂出现轻微的上顶或者下挫的动作,而我们需要让掉这些不真实的鱼口的技法叫做让口!

让口是考验每一个野钓玩家对浮漂理解是否深刻最好的方式,每一名野钓达人都会对浮漂信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垂钓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浮漂的动作来脑补出鱼在水下的觅食情况!很多时候当我们想要垂钓滑口鱼时会选择很软或者很滑的饵料,让鱼在试探性就饵中就会把饵料误吸入口中!而野钓我们虽然不至于到如此的地步,但我们使用拉饵作钓时的鱼获还是要比搓饵作钓时多出一些的!而我们钓鱼人管这个叫做适口度!

适口度:饵料可以很容易的被鱼吸入口中的状态叫做适口度!

而这个的代表作就是拉饵的状态表现,一款饵水比非常恰当的拉饵能够在垂钓中大大的帮助到我们!拉饵最好的状态就是入水后成为一个松散的绒球,但提起来后却仅仅包裹钩上一点而已!这也就意味着它看上去很大,当鱼进行试探性就饵时却很容易被误吸入口中!

补充:说白了就是鱼没有手,你总不能让它用鱼鳍去“摸摸”周围环境吧!所以鱼嘴也就成为鱼类用来感受周围环境最依赖的器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鱼可以在非常浑浊的水中生存的原因!但对于我们钓鱼人只要了解到鱼类是如何通过嘴来感受世界的,就可以利用此点钓获到它们!

总结:我并不是否认鱼类对味道的敏感度,而是希望通过实际作钓中经历来为大家打开对钓鱼的全新的认知。当我们一直在琢磨如何配比出“通杀”的饵料时,当我们不断的琢磨所谓的“万能”小药时是否可以停下脚步来认真的思考一下:鱼类到底是依靠什么来觅食的!只有当我们逐渐趋于真相时,我们才能获得更好的渔获!

我也同时在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到12点期间在西瓜视频直播间与大家现场分享作钓思路,让我们钓鱼之路上不在迷茫!座右铭:不讲鱼情的言论,都是无稽之谈!我是柯南小饵,一名热爱钓鱼的钓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