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单针探底是“疫情双底”的信号吗?


3月17日单针探底是“疫情双底”的信号吗?


非常开心的看到3月17日走出一根单针探底,尤其是核心板块不再延续下跌,贺兰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止跌的信号。沪指已经非常接近2685支撑,让我们一起耐心期待贺兰之前讲的2700-3000的“疫情双底”机会。我多次明确指出5G科技股为核心的新基建+券商为核心的金融股,仍然是唯一可以持续关注的方向,其他股票风险大于机会。

3月15 日美联储紧急降息至零,推出 7000 亿美元大规模 QE计划,直接 all in。 美联储再次祭出了应对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组合“零利率+QE”。全球金融市场雪崩,疫情只是导火索,根源是长期货币超发下的经济、金融、社会脆弱性。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12 年过去了,美国欧洲主要靠量化宽松和超低利率,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债务杠杆上升、居民财富差距拉大、社会撕裂、政治观点极端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国面临股市泡沫、 企业债务杠杆、金融机构风险、社会撕裂四大危机。欧洲、亚洲等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从金融周期的角度,这是一次总清算。

面对疫情中国没有学习美国大幅单一使用货币政策,而是进行财政政策和或货币政策稳就业来稳增长,重点发展新基建和资本市场改革。但是美国仍然不忘记围追堵截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者透露,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中兴通讯涉嫌贿赂以获取国际订单的优势。贸易战的老套路可能再次使用,中兴通讯是否再次出现股价腰斩?贺兰认为现在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有很大不同。即使最终出现不利于公司的调查结果,对公司的冲击也会较2018年制裁时候减弱。中国通信产业链逐步完善,自主可控程度提高,美国已无法通过正常的贸易和技术手段抑制中国。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和决心不会改变,5G和云计算为代表的科技新基建中长期仍是最确定的方向。5G建设如火如荼,业务需求不会有问题。5G建设的“内循环”已经能够实际实施,足以支撑中兴的发展。2020年2月以来中央和工信部曾在20天内的5场会议中对5G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政策密集落地,5G基站建设被列为七大“新基建”之首。三大运营商响应政策号召开启大规模集采。运营商集采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北美市场较为封闭,中兴正在积极拓展非美国市场。目前,美国运营商市场对中兴和华为是不开放的,所以两家公司在北美的主要营收来源是手机等消费电子,而非通信基站设备。北美以外,中兴正在积极与全球运营商合作开展5G合作。公司在全球基站市场份额仅为10%,海外市场空间明显。中兴的无线网络产品包括2/3/4/5G全套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率先推出了5GAAU,固网传输产品覆盖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光传输稳居全球前二。中兴以2561个专利位列第三位,仅次于华为和三星。经历了2018-2019年的产业培育阶段,目前基站各配件环节,如光模块、天线、PCB、滤波器等相关技术均已相对成熟,产业链供货不会有问题。中国内循环已经有了底气和实力,持续发展不会有问题。中兴通讯在2018年事件之后,在美国产品收缩和战略减重,美国对中兴长臂管辖权利的正确性和影响力,不如以前。同时,华为良好的应对也为中兴提供了样本和战略支撑,中兴深耕国内也比前两年回旋余地充裕(市场份额超30%),中兴通讯应对的力度和坚决性将超过上次。毕竟没人愿意在5G加速之前接受“城下之盟”和前进中跌倒两次。

2020年新基建规模3.3万亿,至2025年均复合增速15%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20年新基建规模3.3万亿元,同比增长26%。至2025年新基建保持年均15%复合增长,显著高于基建总体投资增速,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规模将增至6.25万亿元。新基建还将带动新经济实现高速发展,预计5G将拉动相关产业规模从2020年1.2万亿提升至2025年6.3万亿,人工智能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从2020年1万亿提升至2025年5万亿,年均复合增速近40%。科技成长二次进攻号角正在吹响。科技成长此前的超涨已消化的较为充分,无论仓位结构或相对估值均显著优化。从微观结构看,“新基建”、半导体大基金二期等也给5G、半导体等人气板块提供新的催化。中长期,科技成长仍将是市场主线:1)宽货币环境持续。2)基金发行持续带来增量资金涌入。3)再融资放松周期来临,科技成长最为受益。4)从基本面看,科技成长同样具备较强支撑和景气优势。

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20年新基建规模3.3万亿元,同比增长26%。至2025年新基建保持年均15%复合增长,显著高于基建总体投资增速,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规模将增至6.25万亿元。新基建还将带动新经济实现高速发展,预计5G将拉动相关产业规模从2020年1.2万亿提升至2025年6.3万亿,人工智能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从2020年1万亿提升至2025年5万亿,年均复合增速近40%。

硬科技涵盖新基建。硬科技是比高科技更加核心、更加高精尖的原创性技术,包括八大主要领域: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光电芯片、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新基建七大领域均包含在硬科技中。美国上个世纪90年代,通过推行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当前政策力推新基建,正是为硬科技等新技术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助力我国在未来科技领域取得领先。

在疫情冲击以及房住不炒要求下,经济仍处于下行期。受益政策推动以及新一轮科技周期,2020年新基建将迎景气度加速上行期。长期看,全球开启新一轮货币宽松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资本市场改革推进以及疫情恐慌峰值过后风险偏好将不断提升,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成长股会更加占优,推荐新基建七大领域投资机会。

资金投向上,主方向还是扩大基建、放松地产、做大做稳资本市场。经济的超预期反弹可能来自哪些领域?1)稳增长可能需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 7%以上,基建增速超两位数,房地产差异化宽松。2)“延迟的消费”不等于“消失的消费”,提示实物消费三条主线:疫情本身利好医药,地产链可能随竣工修复,家电汽车消费刺激等。此外,服务消费占比达57%,关注医疗保健,以及疫情之后交通、文娱等反弹。3)科技产业仍有较大空间,对 GDP 贡献率可能较 2018 年的 16.1%继续提高。4)疫情下改革仍在推进,可关注土地改革、央地关系(放权)、资本市场改革、国改等。新基建包含七大领域: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根据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推动。新基建有助提高资本积累、增加新经济劳动力和推动技术进步,激发中国经济新动能。告别地产旧基建刺激,重点发力新基建。近期多部委强调坚持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21个省份公布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总额为7.89万亿元,同比增长3.9%,与去年基建增速3.8%基本持平。交通运输部2020年投资计划中只有铁路投资持平,公路水路和机场投资均较去年下降。今年以来5次中央会议提到加快新基建建设,政策重点发力新基建,2019年前2月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中新基建比例仅为1.2%,至2020年前2月占比已提升至18%。

建议在下跌过程中买入竞争力强的公司,包括医疗健康、5G、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等。上证综指 PE (TTM) 12.6 倍,远低于道琼斯指数的 17.2 倍和标普 500指数的 17.3 倍,在全球主要市场来看,基本处于估值洼地。科技股中长期的配置价值主要来自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目前公布的 2019年报及业绩预告数据来看,创业板、中小板的盈利增速分别为 82.89%、56.61%,远高于 A 股整体水平,中小创的盈利改善特征更为明显;第二,流动性持续改善,自 2019 年底以来,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第三,政策支持,尤其目前稳就业上升到比完成经济增速目标更重要的位置。科技行业更为受益于稳就业相关支持补助性政策持续出台。A 股下跌主要来自国内外悲观经济预期难以支撑估值 A 股下跌主要源自美联储降息至 0 和国内经济数据表现较差。

一手抓科技新基建,一手坚定金融市场改革发展。

在疫情冲击以及房住不炒要求下,经济仍处于下行期。受益政策推动以及新一轮科技周期,2020年新基建将迎景气度加速上行期。长期看,全球开启新一轮货币宽松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资本市场改革推进以及疫情恐慌峰值过后风险偏好将不断提升,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成长股会更加占优,推荐新基建七大领域投资机会。对于A股,海外风险已较大程度释放。一旦海外这一短期掣肘消除,A股将重回自身正轨,继续看好其向上趋势。中长期,A股美股新旧龙头易主也是大势所趋:1)盈利增速转负拖累,疫情和石油更成为终结美股十年牛市的最后一根稻草;2)新兴市场vs发达市场十年拐点出现,全球资产配置钟摆将再度摆向新兴市场。而A股作为新兴市场中的优质资产,也将成为全球资金配置的重要方向;3)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A股迎来股权投资大时代。

证监会明确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央行16日实施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新三板改革复制科创板速度,精选层IPO申报或月内启动。全球股市大幅震荡并集体下挫,A股亦难独善其身,但从跌幅比较看A股韧性明显强于外围市场,体现出投资者对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信心,本周A股日均成交额较上周小幅回落,3月日均成交额仍在万亿以上,若本月剩余交易日日均成交能维持在万亿且假设佣金率同比不变的情况下,预计2020Q1证券行业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幅将超55%。继1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透露出证券业对外开放日期要提前的信息后,周五证监会明确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外资券商在财富管理、衍生品、新兴企业投行等业务上具备优势,外资股比限制的放开一方面将重塑国内证券行业竞争格局,中小券商可能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将推动行业收入结构加快优化调整,引领行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央行决定于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流动性充裕持续利好券商板块。当前券商板块估值较低,业绩增长预期确定,增加券商板块配置短期看有助于避免财报季业绩预期差引起的踩雷,长期看资本市场全面深改的推进将推动券商股估值业绩双提升,建议把握券商板块投资机会。3月日均成交额仍在万亿以上,若本月剩余交易日日均成交能维持在万亿且假设佣金率同比不变的情况下,预计 2020Q1证券行业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幅将超55%。 证监会明确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符合条件的境 外投资者可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外资券商在 财富管理、衍生品、新兴企业投行等业务上具备优势,外资股比限制的放开一 方面将重塑国内证券行业竞争格局,中小券商可能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另一 方面将推动行业收入结构加快优化调整,引领行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伴随新《证券法》落地,叠加多项利好政策出台以及基金投顾试点出台,受政策利好与流动性宽松驱动,券商2020年将受业绩上涨与政策宽松利好双重影响,或将有不错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