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單針探底是“疫情雙底”的信號嗎?


3月17日單針探底是“疫情雙底”的信號嗎?


非常開心的看到3月17日走出一根單針探底,尤其是核心板塊不再延續下跌,賀蘭認為這極有可能是止跌的信號。滬指已經非常接近2685支撐,讓我們一起耐心期待賀蘭之前講的2700-3000的“疫情雙底”機會。我多次明確指出5G科技股為核心的新基建+券商為核心的金融股,仍然是唯一可以持續關注的方向,其他股票風險大於機會。

3月15 日美聯儲緊急降息至零,推出 7000 億美元大規模 QE計劃,直接 all in。 美聯儲再次祭出了應對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組合“零利率+QE”。全球金融市場雪崩,疫情只是導火索,根源是長期貨幣超發下的經濟、金融、社會脆弱性。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12 年過去了,美國歐洲主要靠量化寬鬆和超低利率,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債務槓桿上升、居民財富差距拉大、社會撕裂、政治觀點極端化、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美國面臨股市泡沫、 企業債務槓桿、金融機構風險、社會撕裂四大危機。歐洲、亞洲等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從金融週期的角度,這是一次總清算。

面對疫情中國沒有學習美國大幅單一使用貨幣政策,而是進行財政政策和或貨幣政策穩就業來穩增長,重點發展新基建和資本市場改革。但是美國仍然不忘記圍追堵截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科技發展。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者透露,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中興通訊涉嫌賄賂以獲取國際訂單的優勢。貿易戰的老套路可能再次使用,中興通訊是否再次出現股價腰斬?賀蘭認為現在的條件和環境已經有很大不同。即使最終出現不利於公司的調查結果,對公司的衝擊也會較2018年制裁時候減弱。中國通信產業鏈逐步完善,自主可控程度提高,美國已無法通過正常的貿易和技術手段抑制中國。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路線和決心不會改變,5G和雲計算為代表的科技新基建中長期仍是最確定的方向。5G建設如火如荼,業務需求不會有問題。5G建設的“內循環”已經能夠實際實施,足以支撐中興的發展。2020年2月以來中央和工信部曾在20天內的5場會議中對5G發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政策密集落地,5G基站建設被列為七大“新基建”之首。三大運營商響應政策號召開啟大規模集採。運營商集採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北美市場較為封閉,中興正在積極拓展非美國市場。目前,美國運營商市場對中興和華為是不開放的,所以兩家公司在北美的主要營收來源是手機等消費電子,而非通信基站設備。北美以外,中興正在積極與全球運營商合作開展5G合作。公司在全球基站市場份額僅為10%,海外市場空間明顯。中興的無線網絡產品包括2/3/4/5G全套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率先推出了5GAAU,固網傳輸產品覆蓋電信級市場和企業級市場,光傳輸穩居全球前二。中興以2561個專利位列第三位,僅次於華為和三星。經歷了2018-2019年的產業培育階段,目前基站各配件環節,如光模塊、天線、PCB、濾波器等相關技術均已相對成熟,產業鏈供貨不會有問題。中國內循環已經有了底氣和實力,持續發展不會有問題。中興通訊在2018年事件之後,在美國產品收縮和戰略減重,美國對中興長臂管轄權利的正確性和影響力,不如以前。同時,華為良好的應對也為中興提供了樣本和戰略支撐,中興深耕國內也比前兩年迴旋餘地充裕(市場份額超30%),中興通訊應對的力度和堅決性將超過上次。畢竟沒人願意在5G加速之前接受“城下之盟”和前進中跌倒兩次。

2020年新基建規模3.3萬億,至2025年均複合增速15%根據我們測算,預計2020年新基建規模3.3萬億元,同比增長26%。至2025年新基建保持年均15%複合增長,顯著高於基建總體投資增速,預計到2025年新基建規模將增至6.25萬億元。新基建還將帶動新經濟實現高速發展,預計5G將拉動相關產業規模從2020年1.2萬億提升至2025年6.3萬億,人工智能將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從2020年1萬億提升至2025年5萬億,年均複合增速近40%。科技成長二次進攻號角正在吹響。科技成長此前的超漲已消化的較為充分,無論倉位結構或相對估值均顯著優化。從微觀結構看,“新基建”、半導體大基金二期等也給5G、半導體等人氣板塊提供新的催化。中長期,科技成長仍將是市場主線:1)寬貨幣環境持續。2)基金髮行持續帶來增量資金湧入。3)再融資放鬆週期來臨,科技成長最為受益。4)從基本面看,科技成長同樣具備較強支撐和景氣優勢。

根據我們測算,預計2020年新基建規模3.3萬億元,同比增長26%。至2025年新基建保持年均15%複合增長,顯著高於基建總體投資增速,預計到2025年新基建規模將增至6.25萬億元。新基建還將帶動新經濟實現高速發展,預計5G將拉動相關產業規模從2020年1.2萬億提升至2025年6.3萬億,人工智能將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從2020年1萬億提升至2025年5萬億,年均複合增速近40%。

硬科技涵蓋新基建。硬科技是比高科技更加核心、更加高精尖的原創性技術,包括八大主要領域: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光電芯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新基建七大領域均包含在硬科技中。美國上個世紀90年代,通過推行信息高速公路戰略,在信息技術領域取得世界領先。當前政策力推新基建,正是為硬科技等新技術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助力我國在未來科技領域取得領先。

在疫情衝擊以及房住不炒要求下,經濟仍處於下行期。受益政策推動以及新一輪科技週期,2020年新基建將迎景氣度加速上行期。長期看,全球開啟新一輪貨幣寬鬆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資本市場改革推進以及疫情恐慌峰值過後風險偏好將不斷提升,以新基建為代表的成長股會更加佔優,推薦新基建七大領域投資機會。

資金投向上,主方向還是擴大基建、放鬆地產、做大做穩資本市場。經濟的超預期反彈可能來自哪些領域?1)穩增長可能需要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 7%以上,基建增速超兩位數,房地產差異化寬鬆。2)“延遲的消費”不等於“消失的消費”,提示實物消費三條主線:疫情本身利好醫藥,地產鏈可能隨竣工修復,家電汽車消費刺激等。此外,服務消費佔比達57%,關注醫療保健,以及疫情之後交通、文娛等反彈。3)科技產業仍有較大空間,對 GDP 貢獻率可能較 2018 年的 16.1%繼續提高。4)疫情下改革仍在推進,可關注土地改革、央地關係(放權)、資本市場改革、國改等。新基建包含七大領域: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根據經濟學理論,經濟增長是由資本、勞動力和技術進步推動。新基建有助提高資本積累、增加新經濟勞動力和推動技術進步,激發中國經濟新動能。告別地產舊基建刺激,重點發力新基建。近期多部委強調堅持房住不炒、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21個省份公佈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總額為7.89萬億元,同比增長3.9%,與去年基建增速3.8%基本持平。交通運輸部2020年投資計劃中只有鐵路投資持平,公路水路和機場投資均較去年下降。今年以來5次中央會議提到加快新基建建設,政策重點發力新基建,2019年前2月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中新基建比例僅為1.2%,至2020年前2月佔比已提升至18%。

建議在下跌過程中買入競爭力強的公司,包括醫療健康、5G、新能源汽車、雲計算等。上證綜指 PE (TTM) 12.6 倍,遠低於道瓊斯指數的 17.2 倍和標普 500指數的 17.3 倍,在全球主要市場來看,基本處於估值窪地。科技股中長期的配置價值主要來自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從目前公佈的 2019年報及業績預告數據來看,創業板、中小板的盈利增速分別為 82.89%、56.61%,遠高於 A 股整體水平,中小創的盈利改善特徵更為明顯;第二,流動性持續改善,自 2019 年底以來,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第三,政策支持,尤其目前穩就業上升到比完成經濟增速目標更重要的位置。科技行業更為受益於穩就業相關支持補助性政策持續出臺。A 股下跌主要來自國內外悲觀經濟預期難以支撐估值 A 股下跌主要源自美聯儲降息至 0 和國內經濟數據表現較差。

一手抓科技新基建,一手堅定金融市場改革發展。

在疫情衝擊以及房住不炒要求下,經濟仍處於下行期。受益政策推動以及新一輪科技週期,2020年新基建將迎景氣度加速上行期。長期看,全球開啟新一輪貨幣寬鬆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資本市場改革推進以及疫情恐慌峰值過後風險偏好將不斷提升,以新基建為代表的成長股會更加佔優,推薦新基建七大領域投資機會。對於A股,海外風險已較大程度釋放。一旦海外這一短期掣肘消除,A股將重回自身正軌,繼續看好其向上趨勢。中長期,A股美股新舊龍頭易主也是大勢所趨:1)盈利增速轉負拖累,疫情和石油更成為終結美股十年牛市的最後一根稻草;2)新興市場vs發達市場十年拐點出現,全球資產配置鐘擺將再度擺向新興市場。而A股作為新興市場中的優質資產,也將成為全球資金配置的重要方向;3)政策引導中長期資金持續流入,A股迎來股權投資大時代。

證監會明確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央行16日實施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新三板改革複製科創板速度,精選層IPO申報或月內啟動。全球股市大幅震盪並集體下挫,A股亦難獨善其身,但從跌幅比較看A股韌性明顯強於外圍市場,體現出投資者對國內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的信心,本週A股日均成交額較上週小幅回落,3月日均成交額仍在萬億以上,若本月剩餘交易日日均成交能維持在萬億且假設佣金率同比不變的情況下,預計2020Q1證券行業經紀業務收入同比增幅將超55%。繼1月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透露出證券業對外開放日期要提前的信息後,週五證監會明確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外資券商在財富管理、衍生品、新興企業投行等業務上具備優勢,外資股比限制的放開一方面將重塑國內證券行業競爭格局,中小券商可能會面臨更大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將推動行業收入結構加快優化調整,引領行業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央行決定於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流動性充裕持續利好券商板塊。當前券商板塊估值較低,業績增長預期確定,增加券商板塊配置短期看有助於避免財報季業績預期差引起的踩雷,長期看資本市場全面深改的推進將推動券商股估值業績雙提升,建議把握券商板塊投資機會。3月日均成交額仍在萬億以上,若本月剩餘交易日日均成交能維持在萬億且假設佣金率同比不變的情況下,預計 2020Q1證券行業經紀業務收入同比增幅將超55%。 證監會明確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 外投資者可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外資券商在 財富管理、衍生品、新興企業投行等業務上具備優勢,外資股比限制的放開一 方面將重塑國內證券行業競爭格局,中小券商可能會面臨更大競爭壓力,另一 方面將推動行業收入結構加快優化調整,引領行業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伴隨新《證券法》落地,疊加多項利好政策出臺以及基金投顧試點出臺,受政策利好與流動性寬鬆驅動,券商2020年將受業績上漲與政策寬鬆利好雙重影響,或將有不錯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