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精品之《惠感造像记》

《惠感造像记》全称《《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记》》,刻于北魏景明三年(502),“龙门二十品”之一。佛龛位于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造像记正书可见66字,正文现存56字,残损2字。有翻刻本,第12行“顾”字左上缺一点,末行“像”字缺二笔。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北碑中若《杨大眼》、《魏灵藏》、《惠感》诸造像,巨刃挥天,大刀斫阵,无不以险劲为主。若不得执笔之势,如何能之?”

  当代书法理论家张强在《中国书法鉴赏大字典》中评价《惠感造像记》道:“这是一块能够真正显示出魏碑风格的石刻。”他还说:“我们之所以认为《比丘惠感造像》能够在魏碑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不是说在整体风貌上它已经超出了《始平公造像》那样惊世骇俗的扁笔平刷。这也许正如诗中仙、圣之间的区别:前者天纵奇才,后者功力升华。‘圣’可由修炼而至;‘仙’远离浊世,可望而不可摹及。如果我们拿《始平公》与《比丘惠感造像》相比较,似乎可借‘仙’‘圣’喻之……《比丘惠感造像》这类刻石具备一种‘圣哲’性格的条件,显然来自于它本身在笔画上具备了《始平公》一路的特征,即方硬的转折加上略显稚拙的造型。然而它却没有走得更远,与楷隶之间的某种距离又足以令一般观者感到可取。”张强对《惠感造像记》的评价好像高了一些。但是此造像记书、刻确实有一种稚拙质朴的韵味。其用笔方劲挺括,得峻厉之势;结字参差错落,意在自然。这些带给人一种天真烂漫、很接地气的感觉,似乎无意于向“仙”“圣”靠近。

  当代书法理论家祝嘉在《书学论集》中评价《惠感造像记》道:“隶意很深,是善于用拙的。古碑用拙多于用巧,即所谓‘宁拙毋巧’,不是力劲笔熟是办不到的。结构上奇特的也多,像‘父’字上右一点,竟向上撇去,但仍见其紧凑,未曾离散。‘敬’字本来可以使其平衡的,但又故使其不平衡。各字画多含蓄,笔短意长,是很可爱的。”


魏碑精品之《惠感造像记》


魏碑精品之《惠感造像记》


魏碑精品之《惠感造像记》


魏碑精品之《惠感造像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