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最“安靜”的古鎮,曾經商賈雲集,名字卻常被遊客叫錯

我喜歡重慶的燈紅酒綠,更愛繁華背後的古鎮故事。很多人遊重慶都會首選熱門景點如:洪崖洞、解放碑、磁器口等等,而我更鐘情於一些閒適、安靜的古鎮,即使在熱鬧非凡的重慶也有寧靜的一面。今天這一站,位於重慶市永川區的——松溉古鎮,一座安靜、閒適,卻常被遊人叫錯名字的古鎮,在這裡叫松溉(jì),不叫松溉(gài),相信不少遊客朋友也犯了跟丫丫一樣的錯誤吧。

重慶最“安靜”的古鎮,曾經商賈雲集,名字卻常被遊客叫錯

松溉古鎮坐落於這條長江流脈南岸,建鎮史已無從查詢,只知道早在宋代以前人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便利的水路優勢使得古鎮曾經商賈雲集,繁華喧鬧。

重慶最“安靜”的古鎮,曾經商賈雲集,名字卻常被遊客叫錯

我自重慶市區驅車前往,大約兩小時車程。初到古鎮,一派青牆黛瓦的明清古建群與市區的高樓大廈形成了鮮明對比,給人感覺重慶在變,松溉卻好像按了暫停鍵。在古鎮入口處一座粉牆上繪有古鎮導覽圖,我疾步上前大致觀看了導覽圖,鎮上兩條主街一縱一橫,主要聚集著餐館、酒家。而一些古建、院落、廟宇等都聚集在縱橫交錯的小街巷中。

重慶最“安靜”的古鎮,曾經商賈雲集,名字卻常被遊客叫錯

漫步在古鎮街巷中,兩旁古色古香的樓房前懸掛大紅燈籠,簷下幌旗飛揚,盆栽綠植點綴其間,一條佈滿青苔的石階梯指引我走向古鎮深處探尋,這種氛圍使我感覺到了久違的寧靜致遠。鎮上的遊客不多,碰到的大多是原住民:挑著扁擔剛忙完農活往家趕的阿姨;老奶奶慵懶的依靠在椅子上養神;孩童們暢快的遊戲於巷道間,人們在祠堂裡打牌、喝茶、聽曲兒好不快活。

重慶最“安靜”的古鎮,曾經商賈雲集,名字卻常被遊客叫錯

重慶最“安靜”的古鎮,曾經商賈雲集,名字卻常被遊客叫錯

重慶最“安靜”的古鎮,曾經商賈雲集,名字卻常被遊客叫錯

位於松子山街旁的羅家祠堂,距今已有600餘年。門前蹲坐兩尊面目猙獰的石獅,與粉牆看起來煥然一新,應該是經後來修繕過的。走進祠堂內,呈回字形的天地裡,用幾根粗壯木柱支撐搭建起戲樓,每根大柱上都刻有楹聯歌頌。戲臺看似簡雅,但認真欣賞卻發現細節造型精美,飛簷翹角,飛龍盤於屋頂,普天同慶四字懸於梁下,戲臺邊緣還雕刻有形象生動的故事小人,而樓下四周皆擺有四方桌與長板凳可供人們喝茶、聽戲、休閒。在大門的正前方既是供奉羅家列祖列宗的世德堂,青瓦飛簷,房頂雕有雙龍戲珠,氣宇軒昂,堂內除了供奉羅家牌位外,牆壁上還掛有羅家家法、祖訓,以此訓誡羅世後人。

重慶最“安靜”的古鎮,曾經商賈雲集,名字卻常被遊客叫錯


重慶最“安靜”的古鎮,曾經商賈雲集,名字卻常被遊客叫錯

順著村民的指引,我來到了永川縣衙。該縣衙建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593年),經明末清初戰亂,縣衙幾乎被毀盡,目前是舊址上新建的仿古建築。縣衙門庭不大,青瓦翹角盡顯莊重威嚴,推門而入是前廳,廳門前左右各設鳴冤鼓,廳內就是像我們電視上看到的升堂的場景,以蠟像人物佈置,正堂上坐著身穿明朝服飾的縣太爺(松溉永川縣衙第一任知縣:徐先登),身後高掛明鏡高懸匾額;旁邊立著手持筆墨的師爺;堂下兩旁各站有三名衙役,手持殺威棒好似正吶喊著“威~武”。縣衙雖小,五臟俱全,縣衙內還設有衙門眾人的寢室、議事廳、犯人牢房。

重慶最“安靜”的古鎮,曾經商賈雲集,名字卻常被遊客叫錯

古鎮中處處有景緻:傳統手藝九大碗、玉皇觀、湖廣會館等等。如果你恰好在重慶,你也是個人文愛好者,你正值壓力山大期間,來松溉古鎮一遊放鬆下自我,感受古鎮慢時光,或許很多難題過後都會隨雲煙,煙消雲散呢!

重慶最“安靜”的古鎮,曾經商賈雲集,名字卻常被遊客叫錯

那麼,你到過鬆溉古鎮嗎?對古鎮印象如何呢?現在知道松溉(jì)的讀音了嗎?松溉古鎮的景點你最喜歡哪一處呢?歡迎留言評論告訴丫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