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拍摄主体和背景隔离?

郑日安


如何将拍摄主体和背景隔离?

摄影拍的是美,有主题有背景有色彩才能让人赏心悦目,所谓“隔离”我想提问者的意思是要问如何“分”、如何“净”、如何让人看着舒服。隔而不分,离而不弃,才是摄影中的“隔离”。想了几条共大家参考:

(一)纯色背景

摄影忌讳的就是乱,要想突显主体就要“隔离”或者叫分离背景,最简单的就是纯色背景,“黑白背景巧搭配,蓝色天空去点缀”。黑与白两个极端,做为背景,不但可以凸显主体,还可以做到画面干净极致,蓝色的天空让主体飘飘然然,却保持着静静的神态。

方法实施起来也很简单,使用黑白背板(补光板套装),相机使用大光圈,近距离拍摄,或者使用长焦段拍摄,为了拍照的时候方便,要将曝光锁定设置成【*H】保持锁定,拍天空的时候躲开阳光直射,可顺光拍也可逆光拍,拍天空背景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小光圈。纯色背景达到了“隔离”的目的。

家里的小区玉兰花刚刚开,正好拍了几张。

▼使用黑色背板

光圈-F/2.8,ISO-100,快门-1/400,焦距-118mm

▼使用银色背板

光圈-2.8,ISO-100,快门-1/500,焦距-110mm

▼天空背景

光圈-F/1.8,ISO-100,快门1/1100,焦距-17mm

(二)虚化背景

一张照片有主次之分,背景虚化就是要使主体突出出来,淡化杂乱的背景,使得画面更加简洁,增加主体的美感。大光圈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使用长焦段虚化的程度会更好。虚化背景达到了“隔离”的目的。

▼光圈-F/2.8,ISO-100,快门1/12500,焦距-100m

(三)远离背景

背景是远景让近景主体突出,背景景物只是一种衬托,衬托出主体的魅力,使得整体画面干净梦幻。

(四)后期制作

“隔离”也好,分离也罢,其目的就是使得整体画面层次感强烈,而且遮羞美化,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后期处理作品,下面举个例子:

打开手机APP【picsart】

打开一张照片,选择【特效】功能,选择模糊,再选择径向模糊,点击蓝框(图2),调整迷糊程度100,然后改变迷糊中心点,调整时要根据花的走向来调,我调整到花的左上角。然后点击上方橡皮擦,用双指放大图片,擦涂图片(图3),将想要的地方擦涂清楚,不要怕擦过了,可以点击左下角的铅笔把擦过头的地方补,上然后点击上方右侧“→”确定。下一步再点击径向模糊(图4),将中心点上的小圆圈标调到右下角,迷糊程度调到100,然后用橡皮擦再擦一遍(图5),然后点击图右上角“→”(图6)

然后再选择工具,选择RGB通道,调整明亮度。最后确定保存。

原图看着有点乱,修完后就好多了。基本上“隔离”了乱景,突出了主体,使得画面看上去比较舒服。

▼原图

▼效果图

方法多多,需要自己去发现,去琢磨,发挥自己的灵感,调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笑天写意


摄影创作,拍摄的画面中,主体元素一定要与背景元素隔离开来,换句话说,就是在拍摄的时候,需要要画面的主体突出,不能将主体淹没在背景中,这样会大大减弱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难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如何将拍摄主体和背景隔离?

一说到主体与背景要分离开,大家都会想到很常见的方法,那就是运用大光圈拍摄,将背景虚化,但个人觉得不仅仅只有这种方法,还有其它的处理方式。根据个人的拍摄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利用虚化的方式分离

利用大光圈或者长焦对背景进行适当虚化,将背景与主体分离,使得主体在画面中更加突出,从而提高视觉冲击力,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分离方式,但有的时候虚化效果不理想的话,很难将主体与背景分离。

第二:利用简洁的背景方式分离

在摄影创作的时候,我们在拍摄中选择背景的时候,可以选择简洁干净的背景,比如色彩单一、元素简单的墙面等,减少背景元素在画面的视觉干扰,从而使得画面的主体元素更加突出,提高视觉冲力,将观者的视觉直接引导在画面的主体元素上。

第三:利用明暗对比的方式分离

比如我们在拍摄秋叶或者花卉的时候,运用大光比的方式,点测光模式,对焦点落在叶子或花卉的亮部,选择暗色角度拍摄,这样拍摄出深色的背景,使得画面主体与背景形成反差较大的明暗对比,主体变得更加突出。

第四:利用色彩的鲜灰对比方式分离

色彩的鲜灰对比,同样在拍摄中能够将主体与背景分离,我们将主体用鲜色来表现,背景运用饱和度较低的色彩或者黑白灰来表现,这样主体与背景形成鲜灰对比,将主体与背景分离,也能提高主体元素在画中的表现力。

第五:利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方式分离

色彩的冷暖属性,在摄影创作中也是我们常用的表现方式。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色彩的冷暖属性运用到主体与背景的分离上来。比如主体是暖色,那么我们可以将背景的颜色表现为冷色,这样主体与背景形成冷暖对比,使得主体突出。

第六:利用质感对比的方式分离

大家都知道,不论什么拍摄对象,都要其材质上的质感,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材质,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质感对比来进行主体与背景分离,比如水果与布纹,二者的质感不一样,当水果为主体的时候,布纹为背景,这样也能将主体与背景分离。

第七:利用透视原理进行分离

透视原理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近大远小,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大透视背景,用显著的空间感,来分离主体与背景。比如在宽阔的大海边拍摄人物,大海由近到远,形成很强的距离感。以及一些建筑空间,也能形成大透视,从而将主体与背景分离开来,使得主体更加突出。

以上七种分离主体与背景的方法,在不同的拍摄情况,选择不同的分离方式,灵活运用到我们的摄影创作中去。


脑摄狼图世界,爱好摄影,且擅长后期处理,敬请关注本头条号!



脑摄狼图事界


我们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将拍摄主体和背景隔离,有许多种方法。

第一:拍摄时找一片蓝天、绿草地、白墙等单纯色的背景,我们就可把主体和背景隔离出来(图1、2、3)。有时这背景还真难找,这就得我们围绕主体,转动机位,调至最佳位置时,按下快门。

第二:更换相机镜头。拍摄时更换成长焦镜头,使主体成像于焦平面上,把背景模糊(图4、5)。手机拍摄时,使用人像模式,然后调整主体大小,背景也会变得模糊起来(图6、7)使主体和背景隔离。

第三:使用微距镜头或大光圈。对于拍摄细小的主体就得使用微距镜头,使用微距镜头或大光圈,景深浅,主体也容易从背景中剥离出来(图8、9)。手机微距可使用专业拍摄模式,主体调至合适大小,对焦后随即轻按快门。

以上这些是我们平时常用的方法,不知大家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是 ,希多多关注指教。











田园TyAA


关键词:摄影 主体 背景 隔离 方略

一,题目中的“隔离”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知道,每一张摄影照片都是由被摄体(即主体)和背景组成的。如果一张照片只有主体,没有任何背景,那么,这张照片就成了“空中楼阁”了。因而,一张照片的主体与背景,是不可分离的。既然“主体”与背景不可分离,那为什么还要问“如何将拍摄主体和背景隔离”呢?换句话说,这里所说的“隔离”是什么呢?只有了解了“隔离”是什么,才能想法去“隔离”。

所谓隔离其实就是在拍摄过程中突出主体,弱化背景。

简单通俗滴说:就是使主体更加突出,使背景更加弱化。“加大”主体与背景的“对比度”。

二,如何将主体和背景隔离?

下面谈谈我的方法

1,景深法。

所谓景深法,就是使用中长焦镜头,利用大光圈,控制好焦点,掌握好距离,一般是可以达到虚化背景效果的。当然,光圈大到什么程度,怎么才算是控制好焦点、掌握好距离,这个就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而定了。可以先试拍几张,满意为止。

2,“道具法”。所谓道具法,就是利用纯色“背景布”、“背景墙”。把这些纯色的“道具”,放在拍摄主体后面,利于突出和烘托主体。

下图就是在主体后放了蓝色绒布。

3,长焦镜头法。比如利用70-200镜头的200端,配合大光圈,虚化背景。不过,要注意可能使人像脸部变形。所以要先试拍几张作参考。

4,构图法

有时候还可以移动镜头,上下左右,仔细观察背景,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背景。或者镜头向上向下,改变取景角度,回避一些不必要的元素,从而使画面干净简洁。

基本的,常用的办法,就是这样的吧。

以上体会,纯属井底蛙见,班门弄斧,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见谅!

谢谢!


木兰山人836


如何将拍摄主体和背景隔离?这里的“隔离”应该是“分离”的意思,就是主体与背景不重叠,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选择纯净的背景

自然界中纯净的背景很多,天空是最理想的,无论是蓝天白云还纯净的蓝色天空、灰白天空都可以将主体分离出来;另外,绿色的草地、蓝色的水面、灰白的建筑墙体等,都是很理想的背景材料。

以蓝天白云为背景(摄影/夏雪)

2、选择与主体影调不同的背景

主体与背景重叠,主要问题是色彩或亮度过于接近,如果选择色彩、亮度反差比较大的背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色彩方面,穿红色衣服的人物选择白色背景、黄色主体选择红色背景等;亮度方面,明亮的主体选择深色背景,深色主体选择明亮背景等。此方法对于主体与背景相距很近的场景,效果尤其明显。

明亮的主体选择深色背景(摄影/夏雪)

3、通过景深控制主体与背景分离

景深控制就是虚实对比,以主体为实,以背景为虚,一虚一实,主体突出。根据大光圈小景深原理,采用F2.8之类大光圈可以有效地虚化背景,或采用70-200MM中长焦镜头压缩画面空间,突出主体。此方法更适应主体与背景距离大的场景,如果主体与背景距离太近,背景虚化效果较差。

利用长焦镜头和大光圈虚化背景(摄影/夏雪)

总之,将主体与背景分离,其目的是突出主体,减少背景对主体的干扰。对于上述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拍摄条件灵活选择,有时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图文原创/夏雪)


夏雪视觉


也可以考虑用点测光











飞飞6886


如何将拍摄主体和背景隔离?

将主体和背景隔离,目的就是让主体突出,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让主体更显眼、更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更容易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将主体和背景隔离,我们可以大体分这么两类:一是背景的有针对性选择,比如通过变换拍摄角度,让不好的背景“移走”,让好的背景“进来”,这是纯物理上,主体虽然还是那个主体,但可能通过改变机位或角度,选择一个更合适的背景,这叫物理上的“避”,“避开”的“避”!二是通过拍摄技术来让主体和背景隔离。这里一般是通过大光圈小景深来实现!

背景选择

在背景的选择上,要么比较“顺溜”、色调单一、不零乱,要么与主体在色调上有明显的对比,不“顺溜”、色调杂乱等不好的背景,要避开,通过转换角度等, 如果主体可移动,也可以让主体远离背景。

比如在拍一些花卉的时候,花的前后左右标杆很零乱,如果以仰拍角度、以天空为背景,背景就利索了很多,主体也就很容易从背景里隔离出来。

要想让主体与背景隔离,背景与主体在色调上就不能太接近,应该是反差越大越好,反差越大越容易将主体从背景里隔离出来。

大光圈小景深

这应该是摄影里最经常用到的拍摄手法了,比如在花卉、人像拍摄里,通常会用大光圈小景深来拍摄,这样做的目的就通过小景深,让主体从背景里隔离出来。其实,这是一种虚实对比的拍摄手法。

当然,大光圈也不是小景深的唯一,还有长焦镜头和近距离拍摄。

先说大光圈:

大光圈,除了提高进光量,还有一个最大的用处就是它的小景深。比如上图,一些无法避开的、且又有些杂乱的背景,就非常需要大光圈小景深、通过虚实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体。

长焦镜头,本身自身小景深,它不但让主体从背景里隔离出来,它连前景都给隔离出来了,这可能是某些镜头号称“切割机“的由来吧?哈哈。

近距离拍摄。近距离拍摄,与镜头有关,每一不同焦段的镜头的近摄距离也不一样,所以近距离拍摄也不是想多近就多近,太近了就无法完成对焦。但近距离拍摄,可以显著缩小景深,让主体从背景里隔离出来。

放这一张照片的目的,是想说明还可能通过明暗、色彩上的对比来实现主体与背景的隔离。

主体与背景的隔离,无这就这几招:换换角度和机位,这是选择一个好背景;通过改变镜头的光圈、拍摄距离等,用大光圈、小景深、虚实对比来让主体实现与背景的隔离。


南方之南


如何将拍摄主体和背景隔离?

要想把主体和背景分离开来,方法有很多。我们既可以通过拍摄手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镜头来实现。





一:通过拍摄手法。

首先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人工布景。这种拍摄常见于一些静物摄影。拍摄静物时,我们可以把要拍摄的主体放置于任何理想的位置,而且可以任意布置想要的背景。所以这时候要想把主体和背景分离开来就非常容易了。





当然我们在摄的时候大部分场景是在室外进行的。这时候的主体位置固定,你想要把主体和背景脱离开来就要通过一些手段才能实现。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不停的变换拍摄角度,尽量把主体至于纯色干净的背景之上,都比较能容易实现了。





这样的纯色背景在自然界中还是很多的。比如蓝蓝的天空,建筑物的表面,静静的湖水,青青的草地等等都可以巧加利用。


当然拍摄方面的技巧还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多说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谈一谈关于镜头的选择。





二:镜头的选择。

想要拍摄出这种效果,对镜头的选择还是很关键的。一般来说最常见的镜头有两种。一种是长焦镜头,一种是大光圈镜头。





长焦镜头可以利用它的长焦距实现一种空间透视效果。这种效果可以让处于焦平面的主体清晰,而让远离的背景模糊,从而实现一种分离的效果。大光圈镜头,其实是利用了镜头的景深特性,让处于较平面的主体清晰,焦平面以外的前景和背景都是相不同程度的虚化,从而实现主体背景分离的效果。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就简单的聊到这里。文中的插图都是我过这些方法拍摄的。喜欢我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苏州三忆影像。


苏州三忆影像


第一,景深。大光圈实现浅景深,对焦主体通过浅景深,实现主体清晰,背景虚化。

第二,通过长焦镜头的长焦段实现主体清晰,背景虚化。

此图,就是通过大光圈长焦段实现,主体清晰背景虚化。



熊健996


如何将拍摄主体和背景隔离?


一张照片是由被摄主体和背景组成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我猜想题主的意思是怎样让主体更突出,背景更弱吧。下面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使用大光圈拍摄

我们知道光圈的大笑影响景深的大笑。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背景越虚化,反之,景深越深,背景就越清楚。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大光圈拍摄,把背景的细节虚化掉,这样主体和背景就会有一个明显的分界,主体和背景就隔离开了。

使用长焦镜头拍摄

使用长焦镜头的原理和使用大光圈差不多,同样也是将背景的细节虚化掉,然后突出主体。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用来拍摄静物,如果使用长焦镜头来拍摄人(比如70-200mm的200端),虽然人物和背景也能隔离,但可能会导致人脸看起来非常大。

让相机靠近被摄主体

我们知道,物体离焦平面越远就越虚化,所以我们可以将相机凑近被摄主体(不超过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让背景原理焦平面,这样背景就被虚化掉了。

使用物理隔绝方法

如果你没有大光圈镜头也没有长焦镜头,没关系,那么就用物理隔绝的方法吧。准备一块纯色的布放在被拍摄物体的背后。比如拍摄花朵,可以用一块黑色的布放在花的后面,这样就可以拍出纯色背景的花卉特写了。


以上,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像摄影精选 分享ps后期技术 | 分享摄影教程 | 分享拍摄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