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大屠殺"與十五世紀歐洲背景文化的直接聯繫

導語:《巴黎聖母院》裡隱修女這位老母親像一隻野獸捕食一樣,撲向那劊子手,用盡所有的力氣把他咬住,為拯救女兒盡她的最大努力,作最後一次搏鬥。

幾百年來,我們一直用修女來作為聖潔的代名詞,同樣也用女巫來成為邪惡的代名詞。她們就像天使和惡魔一樣永遠站在對立面。童話里美麗的永遠是公主,醜陋的永遠是女巫。甚至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公主就是善良的,漂亮的,而女巫為什麼是邪惡的,醜陋的。我們不免沉思,"善"也有偽善,"惡"也許只是表象。藝術來源於生活,女巫為什麼壞?也一定用當時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有關。

一、女性為萬惡之源?

(1)女權主義的兩種輿論觀點

歐洲十一世紀以來,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在社會各個領域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對於女權主義的發展形勢是一片大好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積極宣傳者教士羅伯特對於女性觀點的看法十分開明,還呼籲社會各界為女性建造修道院等,但同時在歐洲社會各界。"女性是萬惡之源的消極女性觀"仍然佔據主導地位。所以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女性很容易就成為了被欺凌侮辱的弱勢群體。

女巫

(2)思想禁錮對女權主義的阻礙作用

文藝復興時期,由於社會條件不完善的原因,人們的思想同樣也比後期狹隘許多,對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更是很弱,在當時有一種畸形的思想,認為女巫其實就是魔鬼的性奴,她們被魔鬼勾引和利用,並作為魔鬼的僕人與其進行性交,而魔鬼在與女巫性交之後會留下獨特的印記,人們認為這個印記是黑色的,而女巫異於常人的非凡能力也是因為這個神秘的印記,所以這個印記不會疼痛也不會流血,為了尋找這個印記,人們把女巫的衣服扒光並剃光毛髮。並在女性三點區域進行探索,這個文化是純粹西方的手段,它把女性的羞恥心和自尊心狠狠地踐踏,同時也暴露了人性最劣根的東西之一。

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形象

任何事物包括人,因為優秀所以被人嫉妒迫害,我們不妨來用這個理論解釋一下,歐洲十一世紀這瘋狂的舉動,女性在性格上相較於男性來說是謹慎的,考慮周全的,同時也比男性要穩重,成熟度要高,當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女性可能比男性對事物的完成度更高,效率更好,但同時女性在力量和耐力上和男性有很大的差異。所以頭腦上優先於男性的女性在體力上卻處於弱勢,而在無數的迫害中,人們很少會使用頭腦,任何不計後果的殘酷行為都來自於衝動的結果。所以在屠巫運動中女性佔據大比例的並不稀奇。

二、社會輿論的導向

(1)女巫運動的理論依據

《女巫之錘》在發表的200年裡在歐洲暢銷書裡盤踞第二,第一是聖經,我們不禁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這本書能在這麼長時間內一直暢銷,原因有兩點,人類天生的好奇心,因為沒有接觸過這個群體,覺得這個群體尤為神秘,但神秘中又帶著畏懼,所以民眾們不免對此又怕又愛,非常想了解它,又害怕它傷害自己。

而《女巫之錘》成功地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讓人們對女巫這個神秘的群體有了看似更深一層的理解。這也許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女巫之錘》可以說是打開了女巫的大門,所以不管裡面的內容是好是壞,都會很大一個程度的影響女巫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女巫之錘

(2)女權主義的脆弱在抗爭中的消極影響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女巫之錘》這本書的話,它完全可以被當作一本性交的教科書來拜讀,和我國古代的《金瓶梅》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無從得知,本書的作者是否是這些言論的締造者,但他一定是這本書諸多言論的收集者。毫無疑問,這本書大多數言論的輸出者一定以男性為主,原因很簡單,第一女性不會自己去攻擊自己的同類,即使對方是惡人,女性天生母性情懷會引導她們向慈愛發展。第二在當時的歐洲,已經有一些有智慧有思想的女性在社會各界擔當重要角色,而天主教認為女性就應該安分守己,而不是出來主導這些本該是男性的工作。

歐洲獵巫運動

其實不難看出來,當你在自己的領域遇到一個強勁的對手,對方可能現在並沒有你的能力超凡,但你卻總是有一種被人追趕的感覺,有些人也許會喜歡,但對於已經長期處於領導地位的男性群體來說,崛起的一小部分知識女性已經讓他們看到了女性的潛力,也同時感受到了威脅。那麼對此最好的回應就是剷除她們,利用她們本身的弱勢去擊潰她們。

三、天主教侮辱女性的遮羞布

(1)與宗教之間的利益衝突

在宗教改革中,基督教和天主教大量的強調禁慾的價值觀,聖經里亞當和夏娃偷食禁果,有了人類的預言一直被人們深信不疑,所以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性是醜陋的,不堪的,而天主教的教士們在長期的性壓抑情況下,不免對女性產生了憎惡或者說故作憎惡實則垂涎的變態心理。

天主教堂

(2)錯誤的引導促使女巫滅亡

其實不難理解,寓言裡有狐狸吃葡萄的故事我們都聽過,難道這不就是最鮮明的寫照嗎?那些長期壓抑自己天性的教徒們就是狐狸,而女性就是那個葡萄,作為天主教徒在當時社會地位極高的情況下,自然要享受最優越的物質和生活,那麼本來就存在的優勝心自然不允許他們有一定點的缺陷。所以他們就理所當然地把當時那些追求自由,有思想,有能耐的女性,不願意臣服自己的女人們當作敵人般的存在。

當然這也只是我們的猜測而已,也許還有其他的原因,譬如,當時的歐洲基督教,天主教兩足鼎立,而突然規模壯大甚至影響力的頗深的女巫群體好像已經影響了兩大宗教在民眾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越來越多的底層民眾更加相信巫術,這對於原本處於統治階級的宗教有了巨大的威脅,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當然要對異類進行屠殺,這就是那句"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了。

女巫形象

其實仔細想想,為什麼更多的底層民眾願意去相信女巫呢,除了女巫自身的因素有關,還與當時的社會制度有著必然聯繫。當時的社會大多數的資源都掌握在貴族和宗教手中,甚至統治者也要徵求教皇的意見,而宗教內部也是糜爛不堪,奢侈享樂,民不聊生,而這時候誕生於民眾之中又略高於民眾的巫人群體自然就備受世人追捧,不是因為那些實質性的改變,而是在尋求一個精神的安慰。

四、歷史錯誤的替罪羔羊

(1)歐洲屠巫運動的導火索

在色彩學中,黑色一直都是異樣,黑暗,邪惡,死神的顏色。而女巫們的打扮一般都是身穿黑色服裝,全身被黑布包裹,可能是為了營造一種神秘的氛圍,也可能是某些不為人知的原因。但是這些特殊的服飾卻讓她們不幸成為歷史的替罪羔羊。歐洲中世紀爆發的鼠疫在今天還被人們津津樂道,當時的歐洲陷入一片黑暗,其實這應該是與歐洲人粗曠豪放的生活方式以及平時生活的地方缺少陽光有關。所以才會造成大規模傳染病的誕生,與女巫根本就沒有直接的關係。

歐洲鼠疫

(2)女巫不被接受的根本原因

也許女巫們工作的地點可能也是偏陰暗的角落,但相信與其工作的神秘感有關之外,還與她們的社會地位有關,因為她們這個職業本來就是偏小眾的,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多人對這一工作都是不理解的甚至是誤解的,那麼在那樣的條件下,女巫們不能像正常男士一樣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甚至有工作的女性都不被認可,被稱為女巫。

五、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

(1)世界各地女性的不平等待遇

在我國古代有對女子"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的嚴苛要求,非洲對女性進行"割禮",阿拉伯女子長年受宗教文化束縛以黑紗拂面,印度女子地位卑賤,只有少數貴族女子能得到尊重,歐洲屠巫運動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受迫害者為女性。因為在原始社會之後有很大一段時間都是女權社會,女性的地位遠遠高於男性,所以在新時期男性掌權的時代很大一段時間對女性是壓迫和敬畏的。

接受割禮的嬰兒

而不管是黑人還是白人都有領袖站出來捍衛女性的主權,女權運動比比皆是,世界婦女保護組織也是磷次節比,但實質性的保護卻是少之又少,世界紅十字會對其的保護也是維護甚至在今天,還有黑人模特在自己的部落裡被強行進行割禮,失去做為一個女人的權利。我們對此卻也無能為力。

結語:

不管是維也納女神,還是勝利女神,不管是女戰神,還是聖女貞德,不管是什麼職業,什麼身份,其實都是自然規律下的產物,不管是男女,還是動物牲畜,都不應該有高低貴賤之分,這也許就是我們追求的平等,自由真正的意義,女巫運動已經成為過去,即使它的錯誤延續至今,對女性工作者的傷害仍然存在,但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把它過渡化,讓其和平化,不管是黑人白人黃種人還是男性女性都應該放下偏見,面向陽光。

參考文獻:

《當醜陋與美好相遇》佚名

《中學生必讀名著閱讀手冊》李歐

《巴黎聖母院》維克多.雨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