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國家的未來

滯留英國的1.5萬名小留學生事件沸沸揚揚,最後我國駐英國大使也表態,會盡全力保障在英留學生的安全和生活,如果有特殊情況的留學生,會協調各有關部門,接機回國。國內防疫壓力很大,能做出如此決定也是政府背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考量。

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國家的未來


當然,當我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那1.5萬名小留學生的身上時,也許更應該把目光轉向我們祖國大地上6100萬的留守兒童,相當於英國人口的總和。(還是2013年數據,現在人數肯定會更多。)

他們都是留守兒童,但一個在國外,一個在國內。一個是家底豐厚,非富即貴,在外享受著各種優渥的條件,有諸多路可以走;一個在國內家境貧寒,地位卑微,在國內尚能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難得體會到親情的溫暖。

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國家的未來


留守兒童可憐的困境,有時候超乎我們的想象。飛機是什麼,從沒有見過;外國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和不熟悉的地名;幾年來從未見過父母一面;窮的甚至過年吃一包方便麵都是奢侈;為了省點路費,徒步幾公里上學;回家之後還要劈柴做飯,照顧年幼的弟妹和年邁的爺奶,做的飯只夠果腹,絕不敢談營養。誰又何曾關注過這些可憐的孩子?

即便是在豐富的言辭,碰上他們的可憐到心痛的無助的處境,也是黯然失色。無依無靠,自生自滅。要麼堅強樂觀的活下去,但大多數缺乏親情,性格孤僻,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

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國家的未來


區區1.5萬人就能引起如此軒然大波,166名學生家長聯名寫信,建議政府包機接回國內,以至於國家不得不採取巨大折中辦法,這背後折射出資源分配的極大不平衡。不管是教育資源,醫療衛生,還是話語權,都不平衡。這種孩子之間的先天的不平衡,與生俱來,誰都很難改變。但國家就要在後期努力地把天平適當平衡一點,把寶貴的資源向留守兒童傾斜。

正如名校學生建設世界,普通高校學生建設祖國。非名校的學生才是祖國未來的基石,在祖國大地各行各業辛勤著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也應該更多關注我們國內的留守兒童,已經先天資源分配不均,那就在儘量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中彌補,長大後,種地養家,保家衛國的肯定是我們的國內的孩子,捍衛國家利益的,也必然是他們。

留守兒童,作為我們國家一群十分特殊的群體,他們過著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大多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被遺忘在了社會的陰暗角落。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去疼,還能指望誰來幫助。所以與其遠渡重洋錦上添花,不如反躬自省雪中送炭。

我們應該幫助國外的孩子,也更應該善待國內的孩子。公平,的確是一個奢望,但也不應該僅是說說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