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朱元璋得国最正?

武汉校园足球


蒙古人用自己的铁蹄征服了南宋,建立了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元朝立国后,将全国人分为四等,以蒙古人、色目人为上等人,汉人、原南宋人地位最低。种族歧视使文化上也进入了倒退时期。

98年后,百姓反抗愈烈。天下大乱,四海纷争,八方骚扰,逐鹿中原。元顺帝昏庸不堪,眼看守不住祖宗抢来的花花江山。

英雄每多屠狗辈,濠州钟离县皇觉寺的朱重八投身红巾军郭子兴营中。这一年,他25岁。其实,小时候的他是更穷困的,一直在地主家放牛为生。谁也没想到,朱重八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改名朱元璋后,数年工夫就被部下奉为吴国公。

1368年,朱元璋击破各路义军,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最终统一中国。成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汉族大一统政权。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使被蒙元蹂躏近百年的神州大地再次回到中华大一统的版图中。明朝让中华民族从马背上回到了书房里,是对这个国家的文明的根续。朱元璋本人也演绎了一个从匹夫到天子的传奇!如果没有他,汉民族也许还生活在几家人用一把菜刀的日子里。所以,他建立的政权,重开神州尧舜之天,再回赤县文明之域。他得国可以说是顺天应人。


去影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明太祖朱元璋一直被世人称为传奇皇帝,因为他建朝的方式古今罕有,也是得国最正的一位皇帝,具体原因如下:

一、生于元朝末年的朱元璋,从小就历经辛酸,放过牛、乞过讨、当过和尚,朝廷的压榨曾逼得他无处安身,最终在幼年同伴的引荐下,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起初只想跟着义军除暴安良,过上太平日子足矣,但令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入军营,竟步入了开创大明盛世的道路。他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资源,但却凭着自己的军事才干,一步步的升迁,最后打败了其他义军首领,赶走了元军,建立了明朝。

二、汉人一直以来作为华夏正统,但自元代宋以来,便由蒙古人统领天下,当时元朝将人分为四等,而汉人最不受待见,因此拥有汉族血统的朱元璋灭元建明,其实是从蒙古人手中夺回应有的尊严,恢复汉人的地位。并且朱元璋取天下的方式既无阴谋也没诡计,他是堂堂正正从马上打出的天下。

三、大明王朝建立后,由于常年受战乱之苦,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尽管朱元璋实施的政法是以严治天下,但他因生于民,了解民生疾苦,因此处处为民谋取福利,正因为这样,很快便得到百姓的认可,政权也得以巩固,使得天下归心。

总结

朱元璋凭借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及优秀的军事才能,取得天下,恢复汉人正统,使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对于前朝官员,他也没有动用残忍手段进行杀戮,至于想要回到大漠的蒙古人都实施放行。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仁义并施,真正算得上得国最正的皇帝了。


游子dream


孟森在《明史讲义》开国篇中说到: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其实,在这一段话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以布衣得天下者惟有刘邦与朱元璋,他们一开始要的也只不过是能在乱世之中生存,为民除暴想的是推翻的前一个暴虐的王朝,从想过有一天自己可以当皇帝。而其它开国皇帝,晋、隋、宋无不过篡权夺位,李唐本是门阀大族推翻自己亲戚上位。

所以说,得国正者,惟汉与明。

但,有一点就不得不说了,朱元璋与刘邦相比之下,老朱比老刘“屌丝”太多太多,老刘再怎么说也还是个亭长出身,也算是个官,而朱元璋呢?一个乞儿出身,混到了九五至尊的地位,可谓是屌丝逆袭的典范。

此外,还有一份民族情感的因素在,明朝建立之前,华夏正统为胡窃居百年,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光这一点就可以吊打老刘几条街了!

宋朝灭亡后,这是汉人第一次被异族统治。自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可见在当时无数文人墨客眼中,崖山海战失败后,陆秀夫背宋幼帝投海,中国已不再是“中华”。明朝推翻元朝统治的意义就不用像素多说了,“谋汉家之恢复”。所谓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此外,朱元璋还是由南向北完成统一的第一人,在此之前的王朝无不是由北至南完成的统一。太祖起于江淮市井,历数年而成大功,复幽燕、逐漠北、收河套、终瓯华夏。故自古得国最正者,惟明而已

以“谋汉家之恢复”而言,明朝在政治上是完全正当的,没有丝毫不合法性。综上,得国最正者惟朱元璋,是完全说的通的。


像素说


朱元璋能获得得国最正的评价是因为他出身社会最底层,其天下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而且他最后统一天下是击败了元朝,恢复了汉家天下,深得民心,而他也是自古以来由南而北成功夺取天下的第一人。所以有得国最正的评价。

朱元璋夺取天下历程艰辛

朱元璋出身贫寒,家里好多人都是饿死的,他做过乞丐,当过和尚,之后从军反元,从底层干起,凭借过人的能力和魅力,身边聚集了一批能人异士,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成长为乱世中的一位枭雄。

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明史》

之后败陈友谅,灭张士诚,而这个过程是相当不易的,特别是陈友谅兵多将广,张士诚富甲天下,但朱元璋硬是突破重重难关,战胜对手,在众多强大军阀中脱颖而出,成为元朝最大的对手。

朱元璋推翻元朝,深得民心

而在平定南方之后,朱元璋终于对上了元朝,朱元璋先是攻占了集庆路,改名应天,之后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而这两位名将不负众望,在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同年,便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氵卖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过望。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辟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寿,以旌其忠。—《明史》

但这还远远不够,之后又接连平定了西南,西北,辽东等地,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而元朝也被打成了北元。

而这对于被元朝压迫,地位卑微的广大汉人来说,这无疑是深得民心之举。

朱元璋由南而北成功的第一人

在朱元璋之前,还没有一个南方政权可以通过北伐,成功夺取天下的,这与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等都有紧密的关系,因此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朱元璋却做到了,他打破了这个宿命。

而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与其战略思想得当,后方的稳固都是密不可分的。而也正因为此,朱元璋得国含金量极高。

总结:综上所述,朱元璋之所以有得国最正是因为朱元璋夺取天下靠的是实打实的战绩,而因为赶跑了元朝统治者,恢复了汉家天下,深得民心,加上朱元璋是由南而北成功的第一人,统一天下的含金量极高,所以会被称为得国最正。


临石观海


从朱元璋的经历来看,出身贫苦,年轻参军,带领的是自己的武装部队,反抗的是元蒙外族的残暴统治。从南到北一路打过来,重新恢复了汉族的统治,得国不可谓不正。

既然说到最正,就得看明之前的历代王朝得国是什么来路,没有比较,就不能说朱元璋得国最正。秦汉不必说,都是依靠自己的武装建立的政权,尤其是光武帝刘秀,白手起家,消灭王莽军和赤眉军,恢复大汗天下。魏晋都是窃国,历来被后世质疑不断。南北朝各政权都是半壁江山,且中间夹杂了世族权贵的争斗,没有正统可言。隋朝虽然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了天下统一,但隋文帝的政权是从北周手机抢过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的东西。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原本是山西军阀,后来反隋自立,严格来说算是叛乱。后面的五代和宋都是半壁江山,且是依靠政变夺取的政权。

所以综上来看,除了秦汉,往后当属朱元璋得国最正。





泠喃


清代历史学家孟森在《明史讲义》中 “ 说:“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自始皇以来,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孟森的意思就是说,得国最正的朝代是汉朝和明朝,因为他们除暴安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又有些相似,他们是实在忍无可忍了才带兵起义的。

不过当前明得国之正,遭到了大多数人的质疑。其中关键,一在朱元璋曾多次与元廷虚与委蛇,甚至借元廷之声威试图瓦解张士诚势力。二在于小明王韩林儿疑似被朱元璋所杀。


就这第一点,必须指出的是,朱元璋平定东南之后,不过一年便收复大都,这样的局面绝非早年的朱元璋所能想到的。事实上,抗元斗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局面。

元当时征服中国,已有百年,其统治根深蒂固,不似秦末人人皆怀六国。而元的统治虽然腐朽,但后来产生的北方军阀却大都是硬茬子,声势煊赫的红巾军几乎被李察罕彻底镇压,所以南方义军的局面一度是很艰难的。


如果王离章邯在巨鹿之战中击败了项羽,刘邦难道能够坚持反秦立场毫不动摇,而不是先虚与委蛇以求自保吗?显然不可能。所以朱元璋在初期困难局势下,通过与元军虚与委蛇来保存实力并谋求发展,是无可厚非的。


明朝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低微,揭竿而起前他既不是前朝的重臣,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所以他的起义只能算是革命,而不能算是谋反或者篡位。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灭掉的是蒙古人统治的元朝,一个腐朽王朝,一个外族入侵者。


佳宁说历史


替天行道——吊民伐罪:中国政权更迭最正当的方式。

为什么说朱元璋得国最正?这就要说道中国政权更迭的基本方式了。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总结自从夏朝开始,中国王朝更迭的主要方式无外乎:“正义革命”(通过暴力的方式推翻腐朽的统治王朝,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谋朝篡位(新王朝与旧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王朝的开拓者或者奠基者通过培植自己的权力继而架空旧王朝并取而代之。)入主中原(少数民族凭借着武力在中原建立政权并采取汉族的统治方法实行统治。)


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王朝的更替政权的耕地只有通过“革命”才是正当的权力更迭方式。《周易·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即后来孟子所说的,

“夏无道,成汤伐之,革其命,因其众;殷无道,周武伐之,革其命,承其众,此皆吊民伐罪,替天行道,名正言顺。”

在中国古代许许多多的王朝之中满足这个条件的除了西汉时期的刘邦,也就剩下明朝的朱元璋了。


朱元璋出身贫农,他和前朝政权,几乎没有一丁点儿的权力关系,既没有在前朝做过官,也没有受过前朝政治上的恩惠。而是通过纯粹的农民起义一步步地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朱元璋将在元朝末年风起云涌的农民大起义提升到了“革命”的高度。清朝官方所修的《明史》中这样评价朱元璋:“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之后所未有也。”

这一点,我们大略的梳理一下西汉之后,几个大王朝的建立方式,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王莽的新朝是通过谋朝篡位的方式建立的,曹丕废汉献帝篡夺了东汉政权建立了曹魏政权,司马氏又篡夺了曹魏政权等等之后几百年的政权更迭都是通过谋朝篡位的方式进行的。即使是最强盛的唐朝其实也是通过谋朝篡位的方式建立的。(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废隋恭帝)宋朝也是,宋太祖赵匡胤废后周恭帝黄袍加身,登基称帝。



相对于魏晋南北朝唐宋等通过谋朝篡位的方式取得的政权,朱元璋可不是得国最正么?详情可以点击阅读参考笔者在头条上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国王朝更替,政权更迭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旧事旧人历史说


有关“得国最正”的问题,众说纷纭。说朱元璋得国正的,有不少;说其他人得国正的,也很多。

朱元璋为什么得国正呢?原因无非是这么几条:

一、他不是靠篡权,而是靠实打实的战功打下来的。元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各自为王。在这个时候,朱元璋以一介“淮右布衣”之身,用二十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定鼎中原。相比于那些欺负孤儿寡母(说的就是你,赵匡胤),和架空皇帝自己当老大(曹操、宇文泰和高欢骂骂咧咧地退出群聊)的人比起来,确实得国最正。

二、他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使命。在把蒙元入主中国视作蛮夷入侵的视角里,谁能把这些鞑子从华夏赶出去,谁就是真龙天子。而老朱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并且靠的是纯粹的武力。相比于刘裕功败垂成、杨坚靠与鲜卑结亲(以及欺负自己女儿和外孙子),确实得国最正。

但是,也有著名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吕思勉先生就曾在他的《两晋南北朝史》中认为:“从来人君得国者,无如陈武帝之正者。”当然,按朱元璋的标准,陈霸先既没有驱除鞑虏,还欺负了梁朝的小皇帝,不能和朱元璋比。

但是如果按这个逻辑来说的话,某些包衣奴才的话,也就有道理了——以“民族融合”的观点来看,满清也不是靠篡权,甚至都没有直接逼死崇祯皇帝,反倒是在大顺攻破北京城后才在明朝臣子的邀请下入关为崇祯复仇。那看来,得国之正恐怕无出爱新觉罗福临之右啦?

所以,有些事不能细想,否则就会钻牛角尖,甚至被包衣阿哈洗脑。



青言论史


“得国最正”这四个字,包含着非常深刻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儒家的道德评判标准。离开传统文化和儒家标准来谈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反谓的“正”与“不正”以今天的标谁来看,是没有意义的。打个比方,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屠弟”,得国是不正的,但是,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清明,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得其利,因此,他的历史评价是正面的。武则天女主当权,牝鸡司晨,当然也是得国不正。可是,武则天为了上位而清除了大量李氏皇族豪强势力,使得社会发展反而得到促进,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所以,武则天今天看来,也是明君。所以,得国正不正这个儒家价值评判的标准今天已经过时了。做为历史和文化研究,评论一下倒也可以。

得国正与不正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易》是讲“中”讲“正”的。“中”与“正是”为君之道的两个主要方面。这个概念在今天还有意义。其中的“正”讲的是合法性,“中”讲的是个人能力。得位不正,就是不合法,得国不正,也是不合法,但倾国之争是没有法可以治的,比如美国要打伊拉克,虽然不合法,但没有人可以惩罚他。但是,儒家认为,法之上,还有一个道德。不符合道德,就不长久,符合道德,就是长久。所以,得国不正,就是不符合道德。

儒家认为,圣人得中,故能和天下。得中,就是办事恰到好处,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内圣而外王,就可以为天下之主。但圣人是会死的,圣人死了之后,谁为天下之主。不是每个时代,都要所有的能力都要决出胜负来。父亲死了,儿子继承就行了。于是,就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

儒家认为,按规矩得位的,得国的,就是所谓的正。不按规矩的,就是不正。在易经中,就是阳居阳位,阴居阴位,就是正。根据易的精神,儒家也并非是把正当成得位的唯一标准,同时起作用的还有“中”。河南人今天还说的“中”就是此意,就是办得好,办得得体。所以,易经中“得中”和“得正”的,都可以是吉得。也就是说,能力超强,可以上位,就是得中。符合法定继位程序的,也可以上位,就是得正。所以,李世民上位,就是得中。燕王朱棣上位也是得中,凭能力上来的。明仁宗朱高炽上位就是得正,能力一般,但符合嫡长子的规矩。明宣宗就有一小点既中且正的味道。因为他既符合嫡长子继承制,自己的能力也可以。

把得国正与不正的文化意义讲清楚了。下面再分析一下朱元璋的上位,确实是符合儒家得国很正这个标准的。

朱元璋之前的元朝,是不被儒家正统所承认的异族统治。从历史学的角度上,儒家承认它是当时的统治者。但从文化道统上,儒家认为,元朝的统治是道统的被打断。宋朝灭亡之后,道统就断了,就没有圣人在位而天下治了。既然不是圣人在位,所以,汉家造反,夺回天下,就是合理的。就是正当的。这是朱元璋得国正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朱元璋是参与元末农民起义而起家的。他开始的时候,是郭子兴的部将。郭子兴在战争中牺牲了之后,朱元璋在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领袖人物。虽然当时有小明王韩林儿做名义上的领袖。但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领袖。所以,朱元璋的兴起,符合儒家内圣外王的要求。说白了,朱元璋不是通过搞死老领导自己上位的。这是他得国最正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有了这两个依据,结论已经出来了。我们再通过和历史上的其它帝王比较一下,做为反证。

比如秦始皇,在秦国内部,他得国也是正的,可是他统一天下的行为,儒家认为是不义的。所以,他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儒家没有参与,还有很多批评。所以,秦始皇得始皇之位,在儒家看来是不正的,不义的。因为他不是王道,是霸道,以力胜。(所以二世而亡。)我们这里说的是儒家观点。至于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中学历史教材说得很明白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汉代的刘邦本来和朱元璋是一样的。可是,他在灭秦的过程中,曾经位在项羽之下,受到项羽的封,后来通过楚汉战争灭了项羽,这在儒家看来,就有点瑕疵了。

汉末的曹魏,以臣子篡了汉家之位,是得国不正。

司马家,以曹魏的臣子,夺了老主子的权,也是得国不正。

东晋末年,刘裕以晋朝的大将,夺了晋的权,也是得国不正。

后为齐梁的萧衍、萧道成,都是以臣子夺了老主子的位。

陈霸先也是一样。南朝都是臣夺君权。都是得国不正。

南朝后来被隋所灭。

隋文帝杨坚,是北周外戚,因为皇帝年少。夺了自己外孙子的权。当然是得国不正。

隋炀帝杨广,通过阴谋,夺了自己哥哥的位,也是得国不正。

李渊是隋朝的臣子。在隋末之乱的时候,不尽忠保主,而是自己夺了天下。

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兄弟上位。

唐末,五代更替,都是在体制之内,势力强了之后,取代老主子。比如,赵匡胤是后周在大将,在柴世宗去世后,夺了孤儿寡母的天下,当然不算是正。

赵光义“烛影斧声”,又从哥哥的手中拿到天下,也不算是什么正大光明之事。

这样比下来,只有朱元璋最干净了。他的上位,可以说是毫无瑕疵。这就是朱元璋得国最正的来历和原因。不过我上面说了,朱元璋并非是毫无瑕疵。小明王的死,不能说和他没有关系。只不过小明王太微不足道了而已。

至于朱元璋得国之后的历史功过。与这个问题无关,也就不多说了。


七月流火140400643


之所以说朱元璋得国最正,是因为朱元璋一个放牛娃,凭着自己的努力开创了大明王朝。他没有裙带关系,没有家族背景,也没有过人的才能,得国之前他身无半职,既不是将军也不是文臣,没有富甲一方的财富,也没有学富五车的学问,他仅仅靠的是自己。

大明王朝是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而建立。元朝末年,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天灾人祸,人祸指的是元朝残暴的统治与官吏豪强的欺压;天灾指的是,元朝至正年间的旱灾、蝗灾、瘟疫,这些灾难加在一起,使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底层人民不得不揭竿起义反对元朝统治,朱元璋也是底层穷苦人民的一员。


朱元璋的立国之路

16岁为活命出家当和尚。童年的朱元璋,先是父母死去接着兄弟离开,无依无靠的他只能投奔寺庙,在寺庙当了十几年的和尚,做和尚期间他被派到全国各地化缘,也是在这期间朱元璋一边化缘一边考察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并积累了不少人脉关系,这为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随着元朝统治者的不断压榨,朱元璋连和尚都当不下去,而在这时郭子兴的家乡的起义军刚好经过他们的那里,然后有人就给他捎去了书信,劝说朱元璋参加起义军。朱元璋这人比较谨慎小心,他一直在犹豫。


有一天晚上,月色皎洁,朱元璋没有睡着,他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他在想,现在没有吃的,迟早是要被饿死的,我不反也是死反也是死,为何不搏一搏,说不定还成功了,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促使朱元璋决定加入起义军!


朱元璋25岁参加郭自兴的起义军,28岁自己带人攻占了南京,39岁他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进行北伐,攻打元朝大都,1638年,40岁的朱元璋终于登基为帝,建立大明,走向了人生巅峰!


大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自己一步一步通过努力,通过战争,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从而获得的政权。他代表了当时被压迫的农民,特别是汉族人民,因此是反压迫的正义战争,这使大明王朝建立合理又合法!


另外一点,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相比较其他朝代的建立不存在道德上的缺陷。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唐朝,宋朝的立国都存在道德上的诟病。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本就是隋朝的臣子,他看着隋朝气数快尽时,杀死了太原副留守,随后从晋阳起兵,一路南下杀向长安,并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奉隋炀帝为太上皇,然后封自己为丞相、加封唐王。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得知隋炀帝被杀害之后,逼迫随恭帝让位于他,就这样李渊建立了唐朝。

唐朝的建立相比明朝容易了许多,首先李渊作为隋朝的臣子,在隋朝遇到统治危机时并没有尽力的辅佐,没有尽到一个做臣子的本分,反而拥兵自重,篡位自立。可见,唐朝的立国是篡位得到的,因此得国不正。


宋朝的建立和唐朝如出一辙。宋太祖赵匡胤本来是后周的将军,柴荣病重时,人家后周还把他晋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但是公元960年,在“陈桥兵变”中他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然而就算这不是他情愿的事,但回京后就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国号“宋”,宋朝建立。因此宋朝和唐朝一样都是篡位自立。

虽然唐宋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文化经济繁荣的大时代,但从他的得国手段来说,和司马氏魏国一样都是篡位自立,得国不正。


相比较元朝和清朝,他们虽然不是篡位自立,但是都通过侵略手段,建立的自己的民族国家,因此也是得国不正。


而在历史上,周朝,汉朝,明朝,这三个朝代都是通过反抗统治战争而建立的朝代,得国都有历史的合理性,这相比于其他朝代而言得国最“正”。

当然,也有人说,纵观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他不和亲,不签订平等条约,是最有骨气的王朝,这也是明朝得国正的原因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奋斗为一代开国帝王,人生一世很有传奇性,放到今天来看就是人生逆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励志神话,值得现在的创业者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