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適從,才是最大的頹廢。


晨讀 | 無所適從,才是最大的頹廢。

【關注】半夏情話,和你一起學說情話。




現在這個時候,糾結其實已經是一種生活常態了。要上班了,穿什麼鞋子呢?高跟鞋有氣質、可是跑來跑去腳不舒服;平底鞋行動舒適,可是穿起來沒氣質;運動鞋很有範兒,可是和工裝不搭……

想來想去,唉,算了,扔個鋼鏰來決定吧……

類似的糾結,早已充斥在生活的各個場景之中,我們發現,現在為了做選擇而花費的思考時間,遠遠比上學的時候痛下功夫去背誦化學元素週期表更多。

晨讀 | 無所適從,才是最大的頹廢。

01

糾結是一種狀態,糾結的背後是無所適從。

和父母口中的苦難時代不一樣。

他們那個時候睜開眼首先要為一天的吃食考慮,艱苦的生存環境逼迫著順從它的人們日復一日為填飽肚子而努力。現在的日子,則是為了挑選出適合自己喜好或者能夠刺激自己食慾的吃食而發愁,日復一日的選擇困難,讓頭腦變得麻木,開始不願意思考、不願意行動,吃點什麼呢?算了,有什麼吃什麼吧。因為這一刻實在是無所適從,實在是不知道該去選擇些什麼,或者說根本不去想這些問題。

僅僅是簡單的吃食問題,便有了這樣的無所適從,更不要說在工作、休閒、生活中的N多選擇,閃耀在我們身邊的誘惑、刺激太多,多到眼花繚亂不知該去如何選擇。

如此,便有了日復一日恍若行屍走肉的機械人生,今天先無憂就可以了,明天?

明天再說唄,誰知道明天是個什麼情況。


晨讀 | 無所適從,才是最大的頹廢。

02

無所適從,其實無情的表達了我們內心追求信仰的行動力的缺失。

這種缺失,讓我們沉浸在不需用心思考或者不需尋求改變的環境之中,用日益麻木的生活結構來包圍、停滯我們的思考,以及我們為那些思考而需要做出的行動。

這其實是一種頹廢,而且是最大的頹廢。

若不然,每天睜開眼便有著做不完的功課,哪裡還會有何去何從的糾結?

若是生存能力到了底線,或者說把自己生存的標準界定為底線,今日今時的你,還有心情在那裡糾結而不知方向麼?

若不然,給自己一個時時都需努力、處處都需用心的目標,哪裡還會有患得患失的糾結?

人間很美好,縱然有百般不如意、千種不得意、萬古不合意,也需我們對得起這副爹孃賜予的皮囊,認認真真地活上一回。

要好好活一回,那便把無所適從給解決掉,把頹廢從內心深處消滅掉!

晨讀 | 無所適從,才是最大的頹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