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松原公務員行測言語備考:什麼是總分文段

總分文段在材料中有一句或兩句對全段內容進行概括說明,就是用一個概括性的句子總領全段的主要內容,然後圍繞這個句子從幾個方面加以敘述或說明或舉例,這些部分即分述。

一、總述觀點-分述舉例說明

題幹前面部分為觀點提出,後面部分舉例說明,判定依據除了行文分析外,“分述”部分也可關注一些提示詞,包括“比如”“例如”“譬如”“舉例來說”,有時出現較為具體的某個城市、國家,分析是否為論證說明。

例題:

日前央視報道,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此前曾有媒體報道過大學生群體嚴重浪費糧食的問題,他們每年倒掉的食物足以養活1000萬人口一年。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如遇紅白喜事,人們都以大擺宴席、鋪張浪費為榮,似乎吃剩下的飯菜越多,越能表明其熱情好客和慷慨大方。相反,如果誰家的宴席剛剛夠吃,會被認為是小氣鬼,丟人現眼。

這段文字最能說明的是:

A.紅白喜事和大學生食物浪費嚴重

B.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C.紅白喜事宴請鋪張有社會心理認同

D.中國人舌頭上的浪費現象嚴重

答案:D。

【中公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了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糧食過多,下文通過大學生食物浪費嚴重、紅白喜事食物浪費嚴重的現象進行例證說明。故文段主要說的是中國人在食物上浪費嚴重,D項正確,當選。

二、總述觀點-分述具體說明

題幹總述為觀點,分述為具體說明,對觀點闡釋說明。

事實上,由於我國經濟社會運行中的矛盾大多是結構性矛盾,控制城市汽車使用量,用“減法”可能比用“加法”好。加法就是開徵汽車排汙費;而減法,核心就是大幅減少各種名號的公車,全面推進車改。如果這一招能真正推進,加上環保稅等的開徵,估計大中城市的空氣汙染情況就會大大好轉。

這段文字的議題是:

A.治理城市空氣汙染的有效途徑

B.“加法”和“減法”的優劣比較

C.如何進行公車改革

D.如何控制汽車使用量

答案:D。

【中公解析】“議題”指討論的話題。文段首先指出,要控制汽車使用量,用“減法”比“加法”好;接著介紹了什麼是“加法”、“減法”,以及“減法”用得好的話會達到什麼效果。這裡的“加法”、“減法”都是針對控制汽車使用量來說的,故整個文段的議題是如何控制汽車使用量,答案選D。A項迷惑性比較大,“治理城市空氣汙染的有效途徑”範圍比較大,不只控制汽車使用量這一個途徑,且文段論述的也並非是否要控制汽車使用量,而是應採用什麼方法來控制汽車使用量。B項“優劣比較”在文中沒體現,作者只簡單地說“減法”比“加法”好。

總分文段的行文脈絡較為重要,各位考生需要多加練習題目,逐漸學會判斷這種文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