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高校畢業生報到證

珍貴的高校畢業生報到證

蔡建中

2020年元旦,我不經意間翻出了自己的《高等學校畢業生統一分配工作報到證》(以下簡稱《報到證》),塵封的記憶閘門瞬間打開,許多往事如涓涓細流不斷湧現在腦海中……

“報到證”俗稱“派遣證”,是高校畢業生到用人單位報到的憑證,也是確定工齡起始時間點的依據。記得1990年7月,我手持《報到證》到白河縣文教局報到登記後,又到縣公安局上了戶籍。同年8月底,我被二次分配到中廠初級中學任教。父親做過幹部檔案審閱工作,在1983年至1986年落實縣城私房的改造工作中與檔案“打交道”的機會又比較多,在父親的影響下,我深知個人和產權契約等檔案的重要性,它們在個人工作生活中利用率非常高。當時縣城中只有縣檔案館、縣城建局有為數不多的幾臺複印機,父親就拿著我的《報到證》到縣城建局複印了一份用於個人留存,由此也增強了我的建檔意識。


珍貴的高校畢業生報到證

1.1990年7月的報到證封面和封底

這件複製的《報到證》為4面2頁32k摺疊的小冊子,封面印有“高等學校畢業生統一分配工作報到”“國家教育委員會制訂”字樣,內2面是分配某學校(專業)畢業生某某到某單位工作等內容,封底是注意事項。其中,姓名的“忠”字與我們兄弟三人名字“新”“中”“國”的“中”字不相符,系小學老師筆誤。參加工作後,我每次在填寫履歷時就多了一項:曾用名“蔡建忠”。這張《報到證》的珍貴之處在於,它不僅是我個人成長經歷和有關父親記憶的歷史信物,還是新中國高考制度和高校畢業生統一分配工作政策發展變化的歷史見證。

珍貴的高校畢業生報到證

2.1990年7月的報到證內頁

1952年,全國開始實行高考全國招生制度,合格畢業生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1967年,全國各大專院校停止招生,白河縣中小學招生工作也陷入停止狀態。1969年9月,白河縣重新恢復初中招生,但是廢除了文化考試招生制度,實行“貧下中農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的招生辦法。1970年6月,按突出政治掛帥、廢除文化課考試製度原則,採取“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辦法,全國高等學校逐步開始恢復招收“工農兵大學生”,招生模式是“三來三去”,即社來社去、廠來廠去、哪兒來哪兒去。同年10月,白河縣推薦首批4名知識青年“工農兵學員”上大學。至1976年,全縣各公社共推選15名“工農兵學員”進入高等院校專科學習。

珍貴的高校畢業生報到證

3.1970年9月17日,白河《上山下鄉簡報》


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正式恢復高校招生統一考試製度。至1997年,由於全國高校大中專合格畢業生比較稀缺,國家對計劃統一招生的合格畢業生實行“統包統分”就業制度。1996年至1997年,國家實行普通高校招生並軌制。1998年,國家對高校大中專畢業生實行“不包分配、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政策,《高等學校畢業生統一分配工作報到證》逐漸退出歷史舞臺。1999年至2019年,國家通過擴大招生規模、調整考試科目、高校自主招生和網上錄取等方式推進高考制度改革。其間,2007年4月西藏自治區取消高校畢業生分配製度,成為我國最後一個取消大學生畢業分配製度的省區,延續52年的高校畢業生統一分配製度全面結束。

珍貴的高校畢業生報到證

4.恢復高考文化考試考場


我國的高考制度在確立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引導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和價值取向的同時,為國家選拔了一大批棟樑之材,每年的高考都牽動著全社會的心。雖然這件《報到證》隨著社會發展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也成為新中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見證。

原載於《中國檔案報》2020年2月27日 總第3491期 第四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