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

记得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大概是上小学吧,小伙伴们常常玩一种小游戏,就是把收集到的各种品牌和价格的纸烟盒折成条状的微笑曲线形,以价格高低决定谁先谁后。那时有一种纸烟就叫黄果树。这烟盒上就有一幅黄果树瀑布的画,看上去很壮观,很美丽。但不知道在那里,更不知道有一天还会去这里旅游,身临其境的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观和美丽。

十三日上午参观完遵义会议会址,便向黄果树瀑布景区进发,住在景区的镇上。原本要在县城住一晚,但是,考虑县城到景区路远且不熟悉路线,又怕去景区的游人多,为了便于错峰进入景区,这样可以避免等车和路途上拥挤,既方便了他人,又方便了自己才这样决定的。

遵义到黄果树景区不算很远,下午五点就到了。由于路上小祝已预订了房间和景区门票,看时间还早,就想找附近有什么景区可去多看看。刚下高速的时候,见路口指示牌上有石头寨景区和神龙洞景区。因神龙洞景区较近,只有三四公里,而石头寨有三十多公里则选了较近的神龙洞景区。溶洞的景观都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之处在于规模的大小和钟乳石的奇异程度。正好,这个时间点只是我们的一个临时消遣项目,如果景区太过大了,我们还怕游不完呢,对于我们长途行车的人来说会有些吃不消。吃过晚饭,也像平时一样要去公园啊什么的地方转转,恰好附近有个湿地公园,沿一条河流而建,很大。河中之水就是黄果树瀑布流下来的,这是我们第二天游完黄果树瀑布才知道。

我们起了个大早,因为景区早上六点就开放了。六点起床洗涑,在驻地楼下吃了一碗米线,订的面条,不知怎么来了碗米线。为了节约时间,有什么就吃什么吧。尽管这样,我们到达售票地时,各种车辆已经把若大的广场占领,游客也是成千上万。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自以为起得很早了,可仍然有很多人比我们更早。为了找到停车位,一路不停地寻找、寻问,转了一大圈之后才有了座落。从售票地到景区还是有一段距离的,需要乘坐景区的摆渡车过去,票价也不菲。这倒在其次,最难熬的是排队等候乘摆渡车的时间。没有人管理,多个乘车口只开放了两个,又热又挤,怨声载道,有的甚至出现了呕吐,更是让这个环境雪上加霜。

景区有陡坡塘、天星桥和黄果树瀑布三点游玩点。我们想从远的大瀑布开始往回游,这样越走越近,应该可以更节约时间和体力。其实我们的这个想法恰恰相反,应该从第一个景点开始,在大小七孔景区时再次证明这种由远到近是错误。昨晚在微信朋友圈中知道李警官一家也是明天游黄果树瀑布景区,于是约定在景区能否与他们相见,如果这样便结伴同行。

进大瀑布时,人已经很多了,整个景区的游步道路上都是人,男女老少,扶老携幼。有的在快速行进,有的在慢步前进,有的更是往前冲。小孩有的在哭,有的在笑,有的在闹,有的在跳。大人们有的在喊叫,有的则边走边摆造型照一张合影或者靓照。到处都是照像的,有的用手机,有的用相机,有的带脚架,有的手机相机双雄会。看见此情此景,好不感慨。幸好现在已是数码时代,正如此,大家的照像技术靠自学成才,结果应该参差不齐。为获得好照片,大家抱着宁滥勿缺、宁多勿缺态度忘情的拍照,总怕时过境迁之后,未曾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胶片时代可不敢这样,要不然照像也不会这样疯狂。

远远的看见了久违的黄果树瀑布,资料显示,大瀑布高77.8米,宽101米,是一个唯一能从六个方位观赏、感受的世界名瀑。门票上的大瀑布与实际的情形差不多,看上去宏大壮观,确实很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知庐山的瀑布与黄果树瀑布比之,有否差异特色特点。瀑布从高空飞流而下,巨大的轰鸣声远远的就能听见。

离瀑布越来越近,看得越来越心潮澎湃。从高处飞奔泻下的巨大水,冲击着谭底的水面,溅起无数的小水珠,冲向四周的空间,形成巨大的水雾,湿润了山石、草木,还有游人的头发和衣服。当我们来到瀑布正对面的栈道时,有如下着大雨一般,不一会儿头发沾满了晶莹剔透的雾珠。照像的人们有如偷拍一般,拍两张,赶快收回手机相机。再拍两张,又赶快收回手机相机。这动作与偷拍无异,实则是怕雾水淋湿弄坏了手机相机之故。

往年游客可以去到瀑布下面的洞中体验的,不知何故,今年关闭了去这里的通道。也许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吧,因为回去的路上有些栈道正在维修。只可惜今年运气不佳,沒有机会去到瀑布下面的水帘洞中体验,感受齐天大圣的水帘洞乐园,不知道会不会有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时空变幻之美。没机会体验感受,不知道个中韵味和美妙。来日方长,机会总是有的吧。

在进入大瀑布景区时,遇见了李警官一家人。他们是从后山进去的,车停在附近的镇上。我们想往回走去天星桥的,可是等待摆渡车的人太多,若大的广场占据一半,而且这时正值正午时刻,阳光在洁净的空气中无私的奉献着光和热。此情此景,躲在树荫下的我们,已经是汗流浃背了。于是我们打消了去天星桥的念头,与李警官他们同车回到售票处。

也许我们太赶了,赶时间,赶行程,陡坡塘瀑布,天星桥景区,还有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汇聚的由18个瀑布组成的世界最大的瀑布群都没去成。也许我们此次出行想去的地方太多,除了走马观花,就是挑三拣四的看,别无他法。除非一次只到一个地方,慢慢走,慢慢看,慢慢体验,慢慢品味才更有意思,才有旅行的味道。我们的这种方式算是一种到此一游,顶多算是旅游吧。不过也好,也许某一年的某一天,还有机会弥补这留下的这些遗憾。

(2018年8月2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