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退休工資12000,老兩口開銷3000元,該如何理財?

激雷平湖平湖激雷


一、目前的生活狀態,過好自己的日子即可


通過簡短的介紹,大家也看出來了,這位朋友和老伴兩人的退休金很高,高到很多年輕人每個月的工資都比不上,據小胖個人猜測,這位朋友年輕時應該是在國營單位或者說事業單位任職,所以才會有這麼高的退休金。不過,這並沒有什麼好羨慕的,畢竟人的命不相同,羨慕也沒用。

而這位朋友的女兒已成家,也就是說不用再為兒女操心,只需要過好自己的日子即可。那麼,首先需要做的,其實是給自己和老伴配備好一定的保險,避免意外來臨時自己的存款不夠應急以及拖累孩子。


在保險方面來看的話,退休時的年齡應該為60歲,所以一般的保險其實再買已經不划算了,需要購買的僅僅為壽險以及意外險即可,如果身體尚可,也可以購買一定的醫療險,所為的,也就是給老兩口買個保障,這樣才能實現他所計劃的每年出去旅遊。

二、十萬塊錢炒股,需稍微調整一下


老實說,這位朋友在銀行有30萬理財產品,這方面自然不用說,應該是屬於保本的產品,在上一代的人思想裡,銀行理財的確非常靠譜,也是對銀行有著說不出的信任感。而站在這位朋友的角度來看,這個年紀其實不適合投資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所以銀行類產品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但是,這位朋友目前拿了10萬塊錢來炒股,個人覺得有些不妥。倒不是說錢的問題,畢竟老兩口一個月都有12000塊錢,哪怕是減去開銷和旅遊,每年也能存下6萬元左右,所以炒股虧和賺其實影響不大。


之所以不建議這位朋友投這麼多錢炒股,最主要的原因是擔心遇上大熊市本金嚴重虧損,從而導致自己氣不過,萬一生病了怎麼辦?畢竟,上了年紀的人看得沒有那麼開。所以,如果真要炒股的話,小胖建議拿出3-5萬即可,其餘的錢買點活期產品或定期產品即可。

三、不貪不被騙,就是最好的理財方式


另外,這位朋友也有諮詢其它的理財方式,小胖覺得,這個年紀不宜追求其它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也挺好。另外,時刻告誡自己不能貪心,不能將目前瞄向更高收益的產品。


因為,時下是一個理財平臺眾多且並不是相對安全的局勢,連很多聰明的年輕人最後都血本無歸,更別說一些老人了。所以,個人的建議是將目光瞄向5%或以下的理財產品即可,目的不是為了賺收益,保值即可。


其實,不貪不被騙,就是最好的理財,畢竟,這樣每個月的本金都能不斷的增加,收益也會越來越多,日子也會過得越來越好。這種日子,多少人羨慕都羨慕不過來,還追求什麼高風險呢?


其實,到了退休之後的年紀,理不理財賺不賺收益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個月這位朋友能夠有著正收益,每個月本金都能不斷的增加。畢竟,存款再多,最終老兩口每個月開銷也只有3000來塊錢,所為的,或許是留更多的錢給下一代吧。

小胖覺得,都已經退休了,就不用太為兒女的金錢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兩口配備好保險,每個月吃吃喝喝,每年該旅遊就旅遊,這樣的日子更加的瀟灑,不是嗎?理財方面的話,除了股票建議減持以外,其它的並不需要專門做什麼更改,保持現狀即可。因為,目前的這些錢按照老兩口的消費水平根本就用不完,將錢保值才是最好的。


那麼,您對於這樣的生活狀態是如何看待的呢?您覺得這位朋友理財方面需要調整嗎?歡迎一起在留言區聊一聊!


(打字不易,看完請幫忙點個贊哈,如果您喜歡小胖的文章,也請關注一下,小胖先謝過啦!)

羅小胖愛理財


你已經退休,每月退休工資1.2萬,夫妻兩人每月消費3000元,還剩下9000元。理論上講,進入退休的人,做一些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比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但是基於你退休金不低,你還有30萬的理財產品。所以你確實可以花十多萬來買股票或買股票型基金。下面我來說說針對你的情況做以下的理財方式:

第一,每月花2000元做基金定投

可以做一箇中期的股票基金的配置,每個月花2000元做基金定投,堅持定投,五年內有不錯的收益回報,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因為你每個月的一萬二的收入,花3000元,還剩下9000元,所以花2000元,做基金定投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

第二,每個月花4000元買貨幣基金或債券基金

用於買貨幣基金或債券基金的這部分的資金風險比較低,可以作為一種保本型的理財,因為隨著年紀的增大,各種突發事件隨時發生,比較小病,大病之類的。

第三,每個月花3000元投資黃金

目前黃金還是值得投資,是一種投資理財的保值的產品,可以抵禦通貨膨脹。

以上幾種理財方式,主要以保守的保本型為主,你既然花了三十萬買銀行理財產品,這種選擇也是正確的。另外用十萬元來炒股,也是可以的,千萬不要花大部分的錢來做高風險的理財產品。特別是炒股,風險很大,用少部分的資金來炒即可。

理財有道,看雪之道,每天都有理財文章發佈,歡迎點贊,關注!


雪之道理財


我覺得股票還是趕緊撤了吧,為何還要炒股,不就是為了獲得高收益嗎,但是以你們現在的年齡來講已經不需要這些高收益了,還得承擔高風險,每天的心情總會不是特別的踏實,這樣會影響你們的健康,所以還是選擇收益低點,但是安全,流動性好的產品比較好。下面我做的視頻回答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e82ef51db7ea029cc714ec148670dfca\

生活理財達人


答:我個人認為現在的生活狀態已經很好了,如果還想再進一步可以通過投資理財做到。

由於已經退休了,生活也比普通人富裕,你這邊只需做到財富的穩定增長為首要考慮!



01.

放棄炒股,存支付寶定期或者銀行存款。

由於你已經退休,歲數大了我認為心臟會承受不了股市的大起大落。如果因為炒股刺激有個什麼異常狀況,就得不償失了。

把10萬取出來,存入支付寶定期或者銀行存款,個人建議存入支付寶定期預計年化收益率在4.2%,那麼每年就有4200的利息收入。

02.

改炒股為基金定投。

由於每月退休工資12000,日常開支3000每月,再加上每年外出旅遊花30000萬,也就是每月存2500在旅遊專款專用就夠了。這樣每月剩餘6500,我建議每月2500元用作指數基金定投,這樣按照以往業績算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12%沒什麼壓力。



03.

剩下每月4000先存餘額寶,預防突發用錢情況。

剩下的4000塊錢每月存入餘額寶,方便支取還有高於銀行一年期存款利息。等積累多了可以考慮轉一部分去定期,以獲得較高利息。由於人老了總有這病那病的誰也不能未卜先知,不要突發用錢的時候錢不好取出。

總結

如此這般操作,不斷的進行錢生錢,長期來看你的財富在不斷的增值,越花越有錢。


小方聊投資理財


樓主您好,每個月退休工資能達到12,000元,但是老兩口的開銷僅僅只有3000元,這種情況下每個月至少可以讓自己剩餘9000元左右。所以說這9000元完全是可以讓自己正常的進行理財的,我們可以投資一種普通的定期理財,因為這樣的話一方面它是比較穩健的理財方式,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獲得一個相對應比較豐厚的回報。

所以說這個9000元你可以按照活期的形式先把它儲存一年,因為一年以後你基本上可以存10萬塊錢左右。然後一年以後我們按著定期理財的方式來進行投資理財就可以了,一年大概能獲得5%左右的收益,也就是說存10萬塊錢的話,大概能獲得5000塊錢左右的收益。

所以說既然自己有著這種剩餘財富,那麼我們首先將自己每個月存下來的這9000塊錢做一個活期的理財,比方說餘額寶或者是很多銀行推出來的餘額理財方式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因為這種情況下,他的收益可能也會達到3%以上,也能夠讓自己獲得一份收益。


社保小達人


看來老兩口一個副處,一個高級教師,合計12000元。

絕大部分工人兩口子,男工作40年,女30年,合計7000元……

每月僅花費3000元,存一堆草紙。


書香天津


今年我八十歲了,我的經驗是以安全為主,以穩為主,畢竟我們歲數大了,沒能力打拼了,不要妙股,股市太不穩定了,我於2005年秋投資基金到2007年基金收入尚可,後發現基金經理是旱澇保收,賠了他有保底收入,賺了他可提成,他不可能盡心盡力管好你的的資金,所以我在2010年秋全部退出,改投資銀行理財,一年前銀行為了行裡的業績,基本是剛兌的,我投資都是投R2型,即穩健理,利率低點還可以,自去年四月份銀行實資產管理新規,不準剛性兌付,有可能虧損,過渡期到2020年底,據此我自今年三月份開始不再投資理財,改投大額存單和定期存款,利息收入低了,但也保險了,安全了。另外一條別聽別人忽悠,別太善良了,2017年冬季我在銀行投資理財,理財經理幾次動員我投了他愛人的商業保理公司,我連續兩、三月都拒絕,後來他哀求,為他愛人的業績,央求幫他一把,他還說一定是雙贏等等,我又考察這個保理公司營業執照和相關業務,是地方金融管理機構批准的,有營業執照,利率7.8%,也不太高,於是在去年二月投資十萬,半年期,心想半年後收回本金,半年後本息如數返回,返回後這位經理又來纏磨我,我心軟了又投了,還追加投資,誰知,這公司違法經營,成了p2p ,爆雷了,逾期半年了,只回了本金的1.7%,其餘的何時返?不得而知。 據此我就得出,安全第一,穩為主,不追求高息,不聽忽悠,心不能太善良,心太善易上當!


user1089919244791


救救下崗人吧,只要每月拿出五百元或者一千元,給一個五十多歲的下崗人,你死了也會安慰的,否則,你會和很多有退休工資的人一樣,心是黑的。


用戶93853347653


這不勞小編費心,如果沒事幹,又愛操心的話,研究一下如何縮小貧富差距,提高下崗工人的工資,每月不足2000元。加了幾十元工資跟不上蘋果,豬肉的漲價。


手機用戶5694439453


只有離休的才有這麼高的退休金,而且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沒幾個了離休的都九十多歲往上如果還健在的話。所以,不要再說這樣的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