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一場考試——看鄭州慈善總會 “學習型”團隊之路

3月20日上午,鄭州慈善總會舉辦了“抗擊疫情 與愛同行”網絡知識競賽活動。

這場“創新”考試,但帶給我們新觀察、新思考,善媒體與同業一併交流、分享。

疫情之下的一場考試——看鄭州慈善總會 “學習型”團隊之路

第一、首次嘗試“掃二維碼”答題。

現場,鄭州慈善總會工會全體成員參加此次活動。經過提前4天的準備和日常積累,而今通過掃二維碼回答問題時,他們反應靈敏、從容不迫,高效完成所有問答項目。

“網絡問答”是鄭州慈善總會跳出發放紙質試卷,首次嘗試以掃二維碼答題的形式來舉辦。

第二、實施中的體驗感與趣味性。

參考人員紛紛表示:本次考試,不僅對抗擊疫情知識有了更深認知與體驗感,而且掃碼環節充滿趣味性,少了傳統考試的緊張感。

本次答題結束後,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及時表彰先進,用榜樣引領學習風尚。

疫情之下的一場考試——看鄭州慈善總會 “學習型”團隊之路

善媒體,我們也發現鄭州慈善總會重視學習型組織建設,分享觀察如下:

一、慈善組織的學習型團隊建設意義。

無論在任何時代,學習都尤為重要,學習提升見識,引領視野、格局。在高速發展時代,創新能力、學習能力成為諸多行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建立學習型組織,是慈善組織的必然之路。慈善工作是靈魂事業,是用心靈與社會無縫對接的工作,會接觸各領域的人群,且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慈善組織有了更多期待,卓越的慈善從業人員往往需要相匹配的綜合素養。

而學習型組織,會引領人發揮生命的潛能,由學習體悟出工作的意義,追求心靈的成長與自我實現,並與世界產生一體感,創造出超乎尋常的成果。

二、學習之“工作化與常態化”。

學習型團隊,會引導大家把工作過程看成學習過程,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學習、提高,做到工作學習化; 同時把學習看作與工作一樣,提出要求、規劃、檢查、考核,做到學習工作化。

學習型團隊,會營造出“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形成重視科技、尊重人才、創新 發展的良好環境,提高團隊綜合能力。

三、學習之“以學為樂 ,永葆活力”。

通過建立學習型組織,建立“創新、奮進、合作”模式,不斷反思自我、有效表達自我、大度地容納別人,從而挖掘人才潛力, 形成學習、研究、探索、實踐的風氣,提升團隊綜合能力。

以學習為樂趣,以進步為己任,自然思想活力形成,這樣的個人和組織就會永葆活力。

四、學習之“社會深遠意義”。

建立學習型組織對員工乃至社會都有重要意義。好的組織帶領員工奮鬥有為,員工安心樂業之後,會綻放健康的精神面貌,更有創造能力,推動工作進步與社會美好。

據悉,去年5月,鄭州慈善總會工會成立,以推動打造“職工之家”,後陸續推動的創新學習,讓工會更有內涵,更有底蘊。

五、學習之“背後的慈善工作者”。

從今年大年初二開始,鄭州慈善總會就投入到疫情防控和愛心橋樑工作中,已連續工作54天,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傳遞愛心力量,目前共接收和發放約6521萬元愛心善款和物資。

鄭州慈善總會黨支部自身也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在姚待獻會長的帶領下,2月份全體黨員一起來捐款助力,傾心助力戰“疫”!

如果說慈善是愛心的大樹,那麼學習必然是承載創新與希望的種子。尤其是在本次國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期間,讓大家更加地體會到慈善事業的意義所在……

疫情之下的一場考試——看鄭州慈善總會 “學習型”團隊之路

疫情終將結束,慈善需再出發,做好保障奉獻愛!鄭州慈善人以務實的行動持續推動,讓社會感知溫暖、瞭解慈善,推進著城市慈善事業發展新曆程!

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怎會看到更美的彩虹?讓我們相約在更美好的春天……(慈善公益報社 武莞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