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部队行政副团两年,是转业到省直机关降职安置还是自主择业?

小院五号


这个题目有局限性,限定了“降职安置”。自2018年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以来,各级相继成立厅、局、中心,加强了对退役军人的权益维护和服务管理,很多省直机关基本能对应级别安置,职务不一定。如果你去省直机关的话,应该能安排个三级或四级调研员,对于39岁的年龄来说,应该还算不赖。

这里就按照“降职安排”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转业到省直机关

优势:一是政治生命顺利延续。部队干部服役和省直机关工作,都是所谓走仕途,追求的是职务的晋升和社会的认可,开玩笑就算上有身份的人。一般省直机关的工作习惯和作风,是低于部队的强度,但又有很多相通之处,对行政干部来说,转型适应肯定很快。而且按你这个年龄,如果定一级主科的话,到退休也能熬到一级调研员,九品芝麻也有“品”嘛,这个不深讲,知足吧。二是福利待遇保障到位。虽然工资比企业或者自主低一些,但机关还是有一些福利待遇,比如协调孩子上个好学校、去医院找个好大夫等,有点地方还能购买政策性住房等。和有些战友留言上说:医保、社保都得个人去争取的情况,这些困难你都不用操心。到龄退休后还有相应的退休待遇,退休工资也比社会一般劳动者退休高一些。三是精神境界继续提高。当收入不多且烦心事少的时候,人的理想往往是清澈且崇高的,你可以从全省的层面,提高眼界,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始终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你看世界的角度和“钱”看世界的角度肯定不一样。

劣势:一是一切从零开始。需要做好从零开始干的心理准备,之前为军队付出的血和汗,在转业那一刻就成为历史了,你需要从取报纸、写简报、收发文件等小事开始做起,从事很多在部队连排级干部做的工作,慢慢积累你的省直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逐渐获取领导的赏识和信任,慢慢地接触重要和核心的工作。二是岗位边缘,从事核心工作难。一般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有三大方向,党建、后勤和安保,小概率从事核心业务工作,尤其是快40岁的人,调到核心岗位的概率更低。三是工作不够自由。按时上下班是一定的,有些岗位呢也非常忙,还有就是工作中自己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有限,和部队副团职的指挥权差距甚远。四是工资水平不平衡。主要是看在具体在什么省份,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平均待遇标准,各地都不太一样。比如广东,科级可能就能拿三十万,在北京科级也就二十左右。

二、自主择业

优势:一方面有不低的退役金保障。行政副团每月应该能拿到小一万吧,这收入在很多地方都比正式上班还高,你可以什么都不干,提前开始享受退休生活。另一方面有机会开创第二天地。可以从事喜欢的或者熟悉的工作,有的人创业、有的人打工、有的人经营自媒体之类,再另算上越来越多的退役保障政策,生活质量应该还是比较惬意的。

劣势: 首先是社会圈子受影响。人是社会中的人,尤其在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中,如果不是在经济上有一定实力的公司,或者政治上有一定的地位,那生活圈、交际圈会比较受限。刚离开部队时,战友聚会很多,慢慢的,你就需要渐渐适应远离圈子的寂寞。其实是意志品质消退。如果你不找第二职业,或者仅仅从事相对简单的工作(比如私企文员等),缺少组织的关心和重担,在部队20年培养训练的意志品质会慢慢消退,对自身的要求也会慢慢降低,工作对你的压力也会逐渐消失,简单点说就是老年化吧。最后是对家庭的贡献减弱。除了基本的收入和充裕的时间外,你当年在配偶心中的意气风发和孩子心中的英姿飒爽,都会慢慢成为回忆,对家庭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也会慢慢减弱,对家庭的贡献和对孩子未来的规划能力也会减弱。

三、结语

放眼转业群体里中,很多自主择业人员羡慕转业人员保障好,转业人员羡慕进企业挣钱多,企业人员羡慕自主择业自由且挣双份,这就只是围城而已,每个群体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这个世界本是没有“如果”,大家一定要立足当下,眼往前看,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当前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努力奋斗。

写的不少了,看到你的题目,感慨很多。也谢谢出题目的你,让我也有时间认真梳理了一下内心。预祝你退役后的生活,多姿多彩。


解甲释法


我是39岁正营离开的部队,选择了自主择业,离开前曾经有几次机会能够调整技术副团,我都选择了放弃,当然放弃有很多的理由和考虑,那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到社会上在去试一试,拼一下,也许那时候还算年轻,还有冲的意识和斗志,通过几年的工作,也开始重新思考选择就业还是自主这个问题。

退出现役后,我误打误撞从事了高考规划这个行业,也逐渐接触了很多关于学生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的问题,才逐渐明白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真正道理,原来,读好大学真的是需要规划的。曾经和这个行业的大咖们也聊过军人规划的话题,我脱口而出“军人后生涯”,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们缺少的是真正的“军人职业生涯规划”,我也曾想在这个方向上研究下去,希望能给更多的战友择业上一些帮助。当然,理论研究容易,实际配套落地需要很多因素。

无论怎样,我都非常感谢部队对我们的淬炼,永远难以忘怀曾经枕戈待旦的岁月。关于,你所困惑的省直机关降职安置还是自主择业?是每个转业军人都会面临的困惑,毕竟要离开熟悉的军营,毕竟要面临一个新的环境,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选择。

回到生涯规划这个话题,其实,每个人的述求和规划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正如大家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内向,有的人想求安稳,有的人追求价值的自我实现,所以,真的很难用几句话就给出准确的答案,去省直机关也好、选择自主择业也罢,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去省直机关相对比较稳定,有很稳定的收入,有很好的交际人脉,有很体面的工作,毕竟也比较熟悉机关的工作,上手也会很快,但局限就是,业务能力需要提升,上升通道受限,环境还有一定约束。自主择业呢,看似每个月有一定收入,时间比较自由,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但真正选择创业和择业,真的需要一定的勇气,也许正是那句“冷暖自知”吧。无论怎样选择,我觉得都很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人生有几分精彩,让军人的品质和精神继续闪光。祝好!


高考志愿填报—刘磊


果断自主择业啊,你在部队大小也是中级领导干部了,转到地方从头做起完全不适应啊,降级安排个正科职务,听起来不错,其实每天还是被呼来唤去当小二使唤,面子上也过不去啊!这还是其一,其二就是工资待遇问题,我也是行政副团转业,安排在地级市某行政单位,目前每月到手的工资有五千挂零,加上住房公积金和绩效工资一起,平均就是八千的样子,说是副团的政治待遇与原职级相同,其实车补还是按正科给的,这样一个月就比副处少领390块,等退休以后,住房公积金和各种绩效、补贴统统停发,每月的工资估计只有四千几了,而自主择业每月也有八千吧,却可以一直领到老,上下比一比,要差出多少?唉,说多了都是泪,假如老天再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主择业。


秋水苍天84588771


我是前几年团职行政职业转业的,当时是一个想法,现在是另一个想法。当然现在的想法更客观更对自己有利。以我的经历来给你一些建议吧。

当时的想法是强烈要求计划安置转业。部队领导也希望自己进政府公务员队伍,不建议我进事业单位和央企。现在想想他们是担心企业和事业单位不稳定,怕我安置后不满意再回来找部队。当时我谢绝了年薪60万的央企,原因是它是企业还降半职安排。我就进了现在的省直政府单位,虽然没有降职,又干的是老本行,虽然比部队工作轻松些,但也是又苦又累,时间一长经济待遇不足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现在的想法是部队转业安置一定要以经济待遇为主,转业到地方党政机关就别再做后半生提拔的美梦了。哪个地方挣钱多到哪里去,哪个途径挣钱多到哪里去。一般是先进效益好的央企或国企,然后是自主择业,最后是计划安置。若是转业到非一线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直接Pass掉计划安置,因为又辛苦挣钱又太少了。若是一线城市,就比较纠结。在一线城市,自主择业比计划安置要好一些。特别是有技术专长的人,家里有工厂企业者,肯定要自主择业的。至于家庭有很大官场背景的,那肯定要计划安置了。

每年我都有战友转业,每次他们征求我的意见,我都会建议他们考虑央企和自主择业,但没有一个人听我的。正如自己刚转业抉择时,铁定要计划安置一样,他们也最终会选择计划安置。因为刚转业时眼光窄经历少见识浅。

祝转业的战友们心想事成,尽快融入地方精彩的工作和生活。



一句话文章


我赞成自主择业。

我是2018年2月离开部队的,当时很抉择义无反顾选的自主择业,五月份应聘到一家地方国企做行政工作,有部队的的底薪做保障,压力就不会很大,不用老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日子过得挺轻松的。企业是六险二金,将来退休后又多了一份保障。

“圈子”是很多人担忧的,实际上在35岁之前早就形成了,名利的“圈子”都是暂时的,稳固的好朋友,什么时候都会存在,不要特在意这个东西,不会孤立存在的。在再高的位置也会有退下来的那一天,特在意人情社会不如在意自己的家庭生活质量。

今年转业季,看到以前好多部队同事在艰难选择,我跟他们说,自主吧,挺好的。去年跟我一起的,转业到海关的副团,工资到手才8000多,还要努力辛苦地工作,我觉得不值。

39岁是黄金年龄,能做好多事情,做好选择也应考虑到家庭孩子等因素。


流水音主人


说实话,题主的这个问题关键还是看你自己的价值取向与人生追求来决定!

为啥这样说?主要因为旁人对你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因此,很多的看法与建议都是只能看看而已,包括我此时的一些说法!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前年(2017年)刚从西藏正团退下,他选的是自主择业,每月1万多工资,现居住在成都日子过得很是舒服。

我也为此,曾在朋友圈中问过他:为啥不选择转业呢?

他说体制内的工作生活,自己己经感到很累了。我不想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还是过着类似的生活。

我想过一种没有约束和限制的生活,一种能够由我决定的生活!你看,我现在生活多悠闲自由,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当然,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即使转业你认为会有啥发展呢?“要什么,缺什么”,能发展吗?其实地方与部队差不多,没点啥关系东西之类,还是别想这些好事了……

因此怎么选择,还是要看你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一、如果你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那也可以转业进入省直机关,放手一搏。

相对来说省直机关,毕竟它的级别摆在那里,能够被提拔的机会还是较多的。

尽管你现在进入省直机关,会被降职安排,也许过两年,机会来临呢?这种情况不是没有,所以说不清楚!

如果你能放手一搏,也许还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否则,你连机会都没有。

当然,以题主现在的这个年龄,转业之后才处在领导的起步阶段。的确在时间上显得有些晚,按现在国家的政策方向,你想要有什么大的发展,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有一定的人脉资源,那就另当别论了,这个道理你应该是很清楚的。

二、如果只是为了稳定的工作,想图一个轻松,那你最好选择转移。

人只要无欲无求,只想过一个平安稳定的生活。进入省级机关那将是你最好的选择。

如果选择自主择业,那里将不得不从0开始。毕竟你以前的所有人脉资源,都是建立在部队这个圈子之中。

一旦你进入社会之后,你的很多关系事实上都已经变成无用了,或者可供利用的机会就太少了。

社会关系与你在部队所建立的人脉关系,毕竟是两个不同圈子的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你在部队那么顺风顺水。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得需要你去开始积累和打点,这一个过程其实是比较漫长的。

进入社会之后,你就会失去以前部队的工作平台。此时没有谁会认你,那时你才会真正的发现,想要做事情是一件并不容易的。

因此如果为了图一个稳定轻松的生活,选择省直机关将是你最明智的决择。

三、如果你想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则选择自主择业。

通常来说像团副级别的人,选择自主择业,离开部队时的安置费,通常会在40万左右。

如果是在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例如西藏,可能你选择自主择业,离开部队时的安置费还会更高。

如果能够很好的抓住机会,利用这笔安置费,凭着你在部队所养成的做事优良作风与品行,你也一样会干出一翻成绩来。

我有一个远房的表叔,他当年就是在西藏当兵15年,在05年时以士官身份退伍,当时他选择了自主择业。

他就拿着部队当时的这一笔安家费用,选择在成都创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之后,他成功的创办了几家连锁幼儿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他已经有了上千万的资产。

当然自主创业,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取得成功。如果题主要选择自主创业,必须要做好前期的考察与论证,绝不能够盲目的行动。不然就安安心心的休养好了!

好了,我就简单的分析到这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点帮助。若有兴趣,可以关注【视职场】,将会带给你更多的职场知识,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

【视职场】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职场创作者,一个有着20年职场生涯的老司机,专注分享职场知识,解决职场困惑,建构职场关系!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视职场


每次看到这个我就想说 问这个问题的首先自己就是没有奋斗意识了 身边有几个叔叔最早的自主择业 当时大部分人都安置了 10多年过去了 没觉得他们怎么地位高大上了仕途多么好 相反自主这一批干大的确实没有 但是也没有说混吃等死的 经济这么好才30几岁干点啥不行 就看你自己要啥


纠结的依依妈妈


我是一名副团级自主择业干部,从个人体验的角度来说,转业选择政府安置还是自主择业主要看三点:

一看地区。如果安置地在北上广深或经济发达地区,地方公务员工资高待遇好,选择由政府安置。这些地区,经济条件好,工资待遇比自主择业费高1-2倍。安置到省直机关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自然选择安置。

二看个人。副团级转业到地方,一般会有相应的职务安排,但实职通常比较少,有的话也通常是副科(正科长职),享受副调工资待遇。如果自己喜欢或者习惯做领导,想在地方大展宏图,就选择由政府安置。

三看专业。如果是学者型、技术型、专家型领导,地方有相应的专业领域,自主择业可以从事专业工作,也可自由创业,选择自主就业。


难忘8341


先纠正你一个说法,也是很多人的误解,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在级别上是不会降职的,你副团转业到地方,享受的仍然是副处级待遇,不会升也不会降,会按照转业时的级别定级。有一个传了很多年的说法,说是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都会降一级,比如说正团到地方就会是副团,这是完全错误的谣传。

大家首先要搞明白,职务级别和待遇级别的关系,军转干部在转业安置时,待遇级别是不会降级的,但是职务就很难说了,如果安置到实职岗位,别说是降一级,就是降两级都是理想的安排,比如说,你副团安置到地方时,能够安排个正科实职都算不错啦。绝大多数的转业干部,到了地方,基本上都是安排虚职,待遇不变,但干的可能就是普通科员的工作。

回到你的问题,在省直机关和自主择业这个选择上,我认为毫不犹豫的选择省直机关。我看了很多人的评论,都是讲要自主择业,诚然,自主择业工资照发,你既可以自己创业,还可以到公司工作,但我说句实在话,不是打击军转干部。大部分的军转干部,到地方就是小白一个,你可能在部队很牛,但到了地方就未必了,搞公司管理,搞创业做生意,和地方人相比,各方面都差的远。40岁不是30岁,还可以输的起,40岁上有老下有小,讲究的是首先是稳定,已经经不起太多的冒险啦。

很多人对圈子嗤之以鼻,那是你没有进入圈子才会那样讲,在地方上,不就是混圈子嘛,你一个省直机关的普通工作人员,岗位也许很卑微,但那个机关很大,是能够提升你的社会地位的,在那个圈子里,别的不说,你找人办事还知道怎么找该找谁呢。再说了,事在人为,你怎么知道军转干部到了机关就一辈子没出头之日呢?40岁的年龄,还有无限可能,还没到养老那个地步呢。


元芳有看法


作为先一步转业到省直机关的老军转,我强烈建议题主选择计划分配,转业安置到省直机关。自主择业并非不好,只是综合比较权衡后,选择转业到省直机关会更佳。理由主要有三点:

一是省直机关规格高、平台大,其公务员提拔晋升较快。

虽然目前仅云南等少数省份的省直机关做到了平级安置军转干部,如行政副团干部一般安排任四级调研员,多数省份的省直机关均是降职降级安排,但对师团职务干部的安置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行政副团干部多安排任一级主任科员或二级主任科员。就算只安排任二级主任科员,按照多个省份对军转干部任职年限计算的政策规定,副团职务转业干部首次晋升职务或职级的,其任职年限从任副团职务时起算,这也就意味着其任二级主任科员时间已满2年,加之省直机关对一级主任科员以下职级并无职数限制,因此很快就可晋升到一级主任科员。

省直机关处级领导职数和一至四级调研员职数多,39岁的一级主任科员,在省直机关年龄不算大、职级不算低,只要勤学苦干、锐意进取、把握机遇,很快便能崭露头角、乘势而上,提任领导职务或晋升职级并不困难,到退休前好的可升至厅级,差点的也能有一级调研员保底。

二是省直机关工资待遇较好,转业安置的工资收入比自主择业只高不低。

当然,这个比较,只是就转业安置与自主择业从政府财政所领工资(退役金)的对比,自主择业干部还可另谋职业赚取收入,转业安置干部也能有别的副业收入,这个不好计算暂且不论。虽说军转干部降职降级安置是通行做法,但全国各地也基本做到了军转干部工资级别不降,副团职务转业干部享受所在单位相应级别干部的工资待遇也是普遍做法。

省直机关副处级干部包含基本工资、各类津补贴、住房公积金和绩效奖等在内的工资待遇,经济条件差点的省份也能有10万元以上,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基本能拿到25万元以上,均要比自主择业干部所领退役金高。而省直机关副处级干部的福利还有很多,如住房保障、公费医疗、工会福利等,皆非自主择业干部可比。

三是省直机关权力大、资源多,转业安置社会地位要比自主择业高。

行政副团干部转业到省直机关,如果还是纪委监委、组织部、编办等权力大的党委工作部门,或是发改委、财政厅、交通厅等掌握行政审批权和资源分配权的政府工作部门,所在单位的金字招牌和无形资源,足以让外人高看一眼。人情社会,今天你找我办事,明天我求你帮忙,皆不可避免。但人脉的拓展,就在于相互借助、资源互换,虽说违纪违法的事不敢干也不能干,但在不违反原则和规定前提下行个方便也是人之常情。而这些均需要背靠大树才好乘凉。背靠省直单位,交际会越来越广,朋友会越来越多,家人亲友真遇到个急事难事,自己也能提供助力。

而自主择业后,虽说自由度更高,工作也能更轻松,生活还会更安逸,但由于所处圈子和身份所限,与体制内人打交道时,极易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时间长了也会倍感失落和心理失衡。不少自主择业战友也经常感慨:这年头找人办点事还真难!然而现实就是如此,非人力所能改变,牢骚发过之后,一切还得照旧。

欢迎关注职场李论,更多职场思悟解析,期待与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