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海禁:不僅畏懼國內“新力量”的衝擊,而且恐懼海外的威脅

明代海禁:不僅畏懼國內“新力量”的衝擊,而且恐懼海外的威脅

明太祖朱元璋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在歷經多次興盛之後,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也慢慢的走向沒落。明清時期日益僵化的封建體制,以及勃勃興起的新經濟影響在不斷衝擊著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身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不可能察覺不到時代變化給統治帶了的嚴重危機,封建統治者們不僅僅畏懼國內“新”力量的衝擊,而且還恐懼來著海外的影響。明朝時期就曾經下達過“海禁令”以及禁止私自出境的命令,企圖隔絕與海洋的聯繫。

明代海禁政策內容分析

1、明朝海禁政策的出臺及強化

明朝的海禁政策出臺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之手,因為當時明朝初定,百廢待興。而且外有強敵環繞,在這樣的背景下,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嚴格的“海禁政策”。據《明太祖實錄》一書當中明確記載朱元璋的舉措稱:“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

反映出的就是明朝時期對於中外特別是民間對外交流的嚴格限制,同時海禁政策也成為明代“私出外境及違禁下海”律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如果說明朝初年的海禁政策有抵禦敵對勢力的原因在其中,那麼隨著時代的發展,明朝的政權已經空前穩定之後,明朝的海禁政策不僅僅沒有弱化,甚至還有日益強化的趨勢

據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當中記載海禁政策實行後沿海百姓的生活狀況稱:“海濱民眾,生理無路,兼以饑饉薦臻,窮民往往入海從盜,嘯集亡命”。“海禁一嚴,無所得食,則轉掠海濱。”

沿海百姓的疾苦,也就從側面反映出明朝海禁政策有著日益強化的趨勢,在這樣的的背景環境下,以海為生的百姓才會苦不堪言。因此可知“海禁政策”的強化。

明代海禁:不僅畏懼國內“新力量”的衝擊,而且恐懼海外的威脅

外患:抵禦倭寇

2、嚴禁私自出外境政策

首先,明代嚴格私自出外境的主要對象是陸上的外境,與明朝時期的海禁政策遙相呼應。與此同時,明朝前中期實行“私自出外境”的法律還是相對頻繁的存在。主要是因為明朝開國之初不僅僅國內百廢待興,而且北元勢力、南詔等政權對於新生的大明王朝虎視眈眈。而且當時的北元勢力雖然被明軍驅逐到大漠深處,但是憑藉黃金家族的號召力,對於明朝的威脅極大。因此在此背景下出臺“嚴格禁止私自出外境”的法律。

明朝嚴格私自出外境的法律的實行,主要內容是限制民間私自與北元等敵對大明王朝的勢力進行私下貿易,以免危害大明王朝的新生統治政權。

據《大明律》當心明確記載此法律稱:“凡將馬牛、軍需、鐵貨、銅錢、緞匹、絹、絲綿、私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

嚴格禁止一些軍用物資的出口,反映出的就是明王朝對於一些敵對勢力的防範壓制。因此同時也可以得知明朝“嚴格私自出外境”的法律的主要內容就是禁止私自出口物資特別是軍用緊缺物資的出口。

明朝嚴格實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分析

1、新生的大明王朝,面臨著諸多內憂外患

眾所周知,元末亂世當中脫穎而出的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當時的國內早已是百廢待興,滿目瘡痍。據《明史》當中記載建國之初明朝的困境稱:“徇取河北州縣,時兵革連年,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

明代海禁:不僅畏懼國內“新力量”的衝擊,而且恐懼海外的威脅

明朝內陸河道

在國內物資緊缺的特殊時期,自然而然的要嚴格的限制這些物資的出口。除此之外,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原本說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之一,朱元璋可謂是打敗無數對手之後才得以建立明朝。但是明朝建立之後,一些其他農民起義軍的殘餘勢力依舊活躍在東南沿海地區,對明朝政權虎視眈眈。

以明朝初年的方國珍勢力為例,割據浙東自成體系。據《明史》當中明確記載稱:“一意招撫。”反映出的就是這些殘餘割據勢力對於新生明王朝的威脅。像方國珍這樣的殘餘農民起義軍勢力數不勝數,盤踞海外。除此之外,明朝初年的威脅不僅僅來自於海上,還來自於草原上的殘元勢力等等。在內憂外患的背景喜下,出於維護鞏固統治穩定的考慮下,出臺了“私自出外境以及違禁下海”的法律,來減少對明朝的衝擊。

2、我國古代封建王朝重農抑商正政策以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佔主導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封建王朝自從商鞅變法以來都一直嚴格的貫徹重農抑商政策,雖然在當中有所放鬆。但是重農抑商一直是古代封建王朝的主要政策之一。而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我國與海外的聯繫不斷加強。特別是在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空前發展。據《宋史》當中記載稱:“廣州市舶條(法)”,委官推行,並援用於各市舶司。”市舶司的設立就從側面反映出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的興起。而這與重農抑商正常是背道而馳的存在。

明代海禁:不僅畏懼國內“新力量”的衝擊,而且恐懼海外的威脅

貿易商船

除此之外,明朝實行“私自出外境及違禁出海”條例原因還至於當時封建經濟的基礎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相對脆弱,稍有天災人禍就會家破人亡。如果明朝放任海外貿易的持續發展。勢必會帶動國內商品經濟的發展繁榮,就以維護封建王朝小農經濟穩定的角度而已,無疑是非常不利的存在。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封建王朝統治的根基所在,因此處於維護鞏固封建王朝帝王的統治需要而出臺這一條例。

3、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進入衰弱期,失去開放包容的精神

眾所周知,萬事萬物盛極必衰,我國古代歷經兩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也不例外。在明清時期,隨著歷史不斷的向前發展,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也日益走向沒落。據《明史》當中記載錦衣衛的設立稱:“明初,置拱衛司,秩正七品,管領校尉,屬都督府。後改拱衛指揮使司,秩正三品。”

明朝的統治需要依靠特務機關來維持,反映出的就是日益沒落的封建社會的事實。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統治者自然而然的會失去開放包容的精神,走向故步自封的地步。因此,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沒落成為“私自出境及違禁下海”條例實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代海禁:不僅畏懼國內“新力量”的衝擊,而且恐懼海外的威脅

繁盛的港口

明朝實行海禁政策條例的影響

1、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抵禦外來侵略,維護鞏固封建王朝統治

明朝實行的“私自出境及違禁下海”條例本來就有抵禦外來侵略,維護鞏固明朝統治的意味在其中。而歷史的事實也證明這一個方法的確有效。據《明太祖實錄》當中明確記載稱:“及再調取福建,姑息太過,方散陳友定山寨餘黨,致八郡復叛,重勞師旅。”該條例的出臺以及實行,對於遏制東南沿海的元末農民起義的殘餘勢力發揮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明朝中後期東南沿海地區嚴重的倭寇現象,也僅僅是威脅東南沿海地區而已,沒有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動亂。就可以反映出該條例的積極作用在其中。

2、使大明帝國走向故步自封的深淵,不利於民族的發展

總體而言,明朝初年實行的“私自出境及違禁下海”條例在當時說有利,但是卻成為後世地位故步自封的藉口。眾所周知,

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人類慢慢的向海洋進軍,向大海索取人類新的生存環境。落後就要捱打,叢林法則在人類社會同樣適用。明王朝在故步自封當中日益衰弱,僵化。例如明朝時期的文字獄盛行,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無所不知,就可以反映出明王朝故步自封的現象。

如果是明朝的滅亡是一家一姓的興衰,那麼明朝實行的“私自出境及違禁下海”條例給整個民族帶來的是深重的苦難,其中以海禁政策最為明顯。明朝的海禁政策不僅僅將明王朝與外部世界隔離開來,除此之外,還將整個中華民族推行落後的深淵當中。據《明史》當中記載稱:“凡金銀銅鐵男女,並不許私販入蕃。”因此,明朝的“私自出境及違禁下海”條例總體而言是弊大於利的存在。

明代海禁:不僅畏懼國內“新力量”的衝擊,而且恐懼海外的威脅

外商貿易

總結

明王朝的“私自出境及違禁下海條例”對於剛剛建立的明王朝而已是有一定的好處,然而,明王朝固守成規,不思進取。一味的將明王朝與外部世界隔離開來。葬送的不僅僅是明王朝的前途,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雖然有改條例受限於特定的時代條件與環境,但是對於整個華夏民族而言都是深遠的。值得引起今天我們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