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勞≠升職加薪,記住這3點,學做職場中“會哭的孩子”

在職場中,你是不是經常感覺自己吃力不討好,平時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領導安排的任務再多,也從不喊苦喊累,領導叫就幹啥就幹啥。但是奇怪的是,領導就是不把你放在眼裡,每次職加薪這種好事兒,都沒你的份。看著那些升職加薪的人,心裡別提多鬱悶了。仔細一看,那些升職加薪的,怎麼都是平常特別矯情的人呢?

吃苦耐勞≠升職加薪,記住這3點,學做職場中“會哭的孩子”

01

重新認識那些“會哭的孩子”

你會發現,這些矯情“會哭的孩子”有個特點,每次任務來都會去跟領導墨跡半天,去跟領導哭難,每次想到這樣的人別提多討厭了。但是沒辦法,最後升職加薪的就是這種人,而你就只有埋頭苦幹的份兒。

這就是職場潛規則,你以為他只是去找領導哭訴了嗎?可不是這麼簡單的。哭只是表象,主動和領導溝通才是他們哭的真正目的。跟領導溝通好了,自然就能事半功倍。領導都會欣賞那些主動溝通、請示,同時在目標上與領導達成一致的人,這些“會哭的孩子”自然也就有奶吃了。

這個道理在職場裡非常實用,但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話,重點並不在於“哭”,而是要“會哭”。你要是直接跟領導說:這任務好難呀,我做不了,就別讓我做了啊。如果這樣說,那你就別想著升職加薪了,不被領導炒魷魚就不錯了。領導最終想看到的,肯定是你把這個工作漂亮地完成,而不是你一味地訴苦。

那麼在職場裡,應該怎麼哭才顯得哭之有理呢?

吃苦耐勞≠升職加薪,記住這3點,學做職場中“會哭的孩子”

02

職場視角解讀“完璧歸趙”

要說跟領導溝通的本事,那個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可是一個老手。完璧歸趙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但是在他完成工作的過程中,所蘊藏的職場哲學,卻被我們忽略了。我們就來換個角度重新讀一遍“完璧歸趙”的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到了趙惠文王的時候,各國之間發生了一件引起轟動的事情。趙國得到了舉世聞名的寶物和氏璧,這可是各個諸侯國都想要得到的寶貝。當時的秦國已經是雄霸一方的大諸侯國了,秦王非常想得到這塊和氏璧,就跟趙王說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趙王知道了這個消息,就跟大臣們商量起來了。大家都覺得這個事很棘手:如果同意交換,擔心秦國拿了壁又不給城池;可若是不去秦國送和氏璧,又怕惹怒了秦國。朝野上下都很鬱悶。此時一個叫繆賢大臣說:我家有一個門客,叫藺相如,很有才,或許他能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趙王就把藺相如招到了朝堂上,問他這個事情怎麼解決。

藺相如聰明得很,他一聽就知道這個問題很複雜,上來就跟趙王哭訴:咱們趙國弱,人家秦國強。要是不給和氏璧恐怕不好辦吶!你看,藺相如一上來也和其他大臣一樣,首先跟趙王哭訴,

但是他不僅僅是哭訴,還是帶著方案來的。藺相如跟趙王說:這個事情擺在眼前,最基本的解決方案有兩種,第一種就是不把這個和氏璧給秦王,但是咱們不理秦國的話就理虧了,秦國要是有個什麼動作的,咱們不佔理;這第二種方案呢,就是給秦王把這和氏璧給送去,他要是不兌現自己承諾,那就是秦國理虧。比較這兩種方案啊,我覺得應該讓秦國承擔這個理虧的責任。因為咱們本來就是小國,實力上不佔優勢。要是再理虧了,那是肯定不行的,您覺得呢?

藺相如哭訴完了,他把問題的難處給自己的領導趙王分析了一下,然後也沒有喧賓奪主自作決定。說白了,他就是哭訴了自己的難處,然後把自己的計劃和方案展示給領導,讓領導抉擇,從而給領導展示出了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決心

對於藺相如的分析趙王也表示認同,認為應該拿著和氏璧去一趟秦國。但是新的問題又擺在眼前了:派誰去呢?

趙王和大臣們在朝堂裡找了半天,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於是趙王把目光鎖定在了藺相如的身上。這時藺相如是怎麼說的呢?沒錯,他又一次哭難了!藺相如並沒有一開始就信誓旦旦地跟趙王說“讓我來吧,我一定沒問題的”這種話,而是說:派人出使是個艱鉅的任務,誰也不敢打包票。如果實在找不到人的話,我願意代替咱們趙國去秦國一趟。

藺相如哭訴這事不好辦,強調了這次任務的艱難,但是他並不是不是簡簡單單哭難那麼簡單,而是對出使秦國這個事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打算,從而寬趙王的心。他是這麼跟趙王說的:如果秦國把承諾的城池給了咱們,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國,如果秦國不遵守諾言,不給咱們城池,那我就會想辦法把和氏璧好好的帶回趙國。

故事的結果大家肯定都知道了,在秦王沒有信守諾言的情況下,把和氏璧完好的送回了趙國,這也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吃苦耐勞≠升職加薪,記住這3點,學做職場中“會哭的孩子”

03

做好三點,成為職場中“會哭的孩子”

藺相如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職場中“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是個褒義詞,因為這是職場的哲學,你也可以把這當做職場潛規則。

為什麼在職場中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呢?這是因為在職場中領導佈置任務不是一個反覆雙向溝通的過程,而是領導佈置任務,員工接受任務這種單向模式。找領導哭訴,就是員工主動與領導溝通的過程,首先你在領導眼裡樹立了一個工作積極、有了問題主動溝通的形象;同時,在溝通的過程中,你能從領導那裡瞭解更多的有效信息,知道更多別人不知道的東西,也能讓領導看到你的思考和努力。這樣積極、善於溝通、有思考力的員工,領導怎麼會不喜歡呢?

那麼,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在職場中怎麼哭才能達到“有奶吃”的效果呢。這裡有三點建議:

第一點,哭難不哭絕。哭訴的重點在這個任務很難,但不是哭訴這個任務不能實現。

我們都知道,在職場中領導佈置的任務,正常情況下你是必須要完成的,不可能因為你說有困難,這事就不做了。所以,哭難一方面是要讓領導知道工作的困難性,但更重要的是要讓領導知道,即使再難你也一定能完成任務,只是需要領導的一些支持。反之,如果你一上來就說太難了,完成不了,那領導只會覺得你沒能力,就對你的工作能力全面否定了。

吃苦耐勞≠升職加薪,記住這3點,學做職場中“會哭的孩子”

第二點,拿著方案去哭訴。

哭訴是要做好準備的,去找領導哭訴,目的不是讓領導給你換個簡單的任務,也不是當個甩手掌櫃,讓領導幫你解決你的困難,而是要領導給你提供支持和建議。任務棘手,更是要做好準備方案,諮詢領導的意見。你提供若干解決方案,然後給領導分析每一個方案的優缺點,最後請領導給你更好的建議。這個提供方案、分析方案的過程,就是為了讓領導看到你的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讓領導知道你工作中是一個主動思考的人,從而打心眼裡欣賞你。

第三點,要帶著證據去哭訴。

什麼是證據?就是證明你的工作艱難的數據、圖表、報告等等文件。在找領導哭訴之前,你需要蒐集這些資料並加以整理歸納,哭訴的時候拿給領導看。因為任務難不難,需要的是客觀證明,而不是你主觀的感覺。領導在給你安排工作任務的時候,可能並不瞭解這些證據,從而定了一個過高的要求。你帶著證據去哭訴,能讓領導適當地調整目標,也可能讓領導為你提供其他的支持資源。如果這些資源恰恰是你完成任務所必需的,

如果你不主動和領導溝通、申請這些資源,就知道埋頭苦幹,只會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甚至無法完成任務

吃苦耐勞≠升職加薪,記住這3點,學做職場中“會哭的孩子”

04

寫在最後

我們來總結一下,為什麼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呢?因為哭的過程其實就是反覆溝通的過程。這樣的哭,確保了任務目標的實現,並且在反覆溝通的過程中,讓領導看到了你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領導的眼裡,你這個“哭”的過程,體現了你是一個積極有上進心、善於溝通、有問題意識、同時還會拿數據和方案說話的人。對於這樣的人,領導能不喜歡你嗎?

對於今天的文章,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