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让父母住进养老院吗?

C罗专区


送不起,管不起,好自为之,自生自灭吧。弄几个钱这里撒撒,那里掩掩,自顾不瑕的,象哄小孩样。父母儿女跟着没的福享。


麦知南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身体一直不太好。后来干脆得了脑梗。

自从得了脑梗,哥嫂一家便再也没有管过。我带她住院,晚上买个泡沫垫,睡地板,白天要带她做各种检查,实在是太辛苦,腰都直不起来。

出了院后,她恢复不好,我腰痛得自顾不暇,伺候她也伺候不了,于是给她找了一个养老院,环境很好,服务也好,当然收费也高,每个月的费用干掉我一半的工资。这些还不算她日常看病吃药或者买东买西的花销。自从送她进了养老院,我就返贫了。

她一开始不适应,打电话诉苦,让我给她转养老院,或者把她接回家。但是现在适应了,跟我说愿意在那儿住到死。

刚送她进去的时候,我是哭着走的,就像遗弃了一个孩子一样,怎么就那么的不忍心。

如今是她乐不思蜀了。

哪怕我赚钱再辛苦,她既然说要住,那就由着她住。她高兴就好。

所以,命运让你走到哪一步,你就再考虑哪一步的事吧。如今不用考虑那么多,如果是找一个服务好的养老院,老人不受罪的,比在家里照顾还周到呢。


凉月满天


我不会把父母送养老院的,,原因父母给了我生命,把我养大,老爸瘫痪十一年我在家黑白伺候7年,医院四年我天天值班,虽说顾了保姆,我也没有用保姆给我爸洗衣服,所有的单子被罩,纱布,毛巾我每天都拿回家消毒洗,因为医院就给我们老爸一个褥子,洗,买,做全由我自费,,姐姐,弟弟霸占老爹的钱,一天就买一个黎,一个香蕉,几张一次性尿不湿,我一天给老爸吃五顿,两顿水果,,三顿饭,我一天给爸爸吃十八种东西,其中五种是我闺女从国外寄的,姐俩一天都不给老爸值班,姐俩十一年没有摸过父亲,,还把老爸的房子给出租,,不让老爹回家住,姐弟俩早就想把老爸送到养老院,,死的快,我周围的老人送到养老院的最多活一年,,最少活十天像我们家的姐姐弟弟如此狠心的对待父母,就是虐待,只有这样狠心的,自私的儿女,才会积极送父母去养老院,,,


用户419562041665


说起这个问题,应该很多儿女都会反对吧?我的父亲今年因病已经去世,现在家里只有我母亲一人。为了不让我的母亲孤单寂寞,我们就打算让她住我家和我姐姐家,她家住一段时间,这样她自己也愿意,我们也从未想过送她去敬老院,以我妈妈的性格,她认为那是很花钱的地方也不愿去。



至于婆家这边,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公公也已经去世,她有提过去敬老院,她认为那里有很多同龄人,每天可以有很多娱乐,婆婆是个开朗的老人。



我觉得不管是老人去敬老院,还是和儿女住一起,都尊重老人的选择吧!只要他开心快乐,能够度过一个安逸的晚年,相信这也是儿女能们最希望的吧?毕竟老人也有他们的生活方式,性趣爱好,我们做到该有的孝敬就好,事事不要强求。



我是七岁男孩的妈妈,我用亲身经历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我的头条号:宇轩妈育儿,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你评论,点赞,转发。

宇轩妈育儿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你会让自己的父母去养老院吗?

我的父亲10年前就去世了,母亲今年将近80,不能自理,由于我们兄弟姐妹虽然好几个,现在却都是没有精力在家照顾老人,只好给老人找了一个可靠的保姆,可是老人有时又张罗去养老院,说养老院人多热闹,我们说你要真想去,就给你找个好点的养老院,你去住着试试,母亲马上又说我只是说说,哪里有家好。

说句实话,如果能在家养老,那个老人愿意去养老院。怎么说在家里也方便,有儿女照顾最好,可以每天见到儿孙,免得寂寞。如果儿女不能照顾,请个保姆,也是想吃什么就做点什么,总比在养老院随便些。

从儿女的角度来讲,如果有时间有精力照顾老人的,谁也不愿意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毕竟儿女是有亲情在,照顾老人,会发自内心的周到细致,老人有什么需求可以马上得到满足,不愿意老人受到一点儿委屈。到了养老院毕竟是吃住都要统一安排,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口味,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和其他的老人也不一定合上拍。

可是生活也不能都随人所愿,有的时候儿女确实照顾不了老人,老人送到养老院也是一种趋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现在随着养老需要,现在有一些养老院,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环境不好,吃住条件不好,照顾的不好,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各方面还是照顾的挺周全的,但是这前提那是经济条件要允许。

尤其像我们50后6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将来的养老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孩子要照顾自己的家庭,要工作。所以我们也不能给孩子增加负担,一个孩子,将来要照顾老人,真是很难。所以在自己清醒明白的情况下,要么顾保姆照顾,要么就到养老院。


情感文影


去年夏天,老母亲因脑血栓后遗症瘫痪了,我回老家伺候瘫痪母亲五个多月,因干不了活,没有收入,把母亲接到我家,一个月后,母亲又吵又闹,楼上楼下的邻居都很反感,妻子也跟母亲伴嘴,一很心,把母亲送托老院了,在托老院住了四个月。母亲住托老院的日子里,天天和妻子商量接母亲的事,母亲在托老院住了四个月,就把母亲接出来了,在郊外租房子住,每天下班陪母亲。


易海拾贝1965


当父母老了,会选择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吗?我家不会,但是别人送我也能理解。

我们家姐妹6个,三个姐姐都和父母同一个村。当时姐姐们就近找对象,也是考虑到以后可以互相帮衬,也便于照顾父母。

现在父母80岁了,不得病时老两口生活还能自理。但从过了70岁父母的身体就逐渐的变差,经常得病。我家在农村,父母得病去县城、市里住院超过10天的都有好几次了。大多数都是三个姐姐轮流照顾。没轮上的就在家里帮着照看其它家地里的农活。我们三个不在家的,也会尽量抽时间去照顾父母。

大家都一心为了父母,凡事商量着办,别亏着父母就好。现在别人都羡慕父母,说我们几个孩子孝顺。

但每家情况不同,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我二舅妈去世后,我二舅又得了老年痴呆。二舅家三个儿子,都要挣钱养家。二舅病得不厉害时,轮流在三个儿子家住,他们还能照顾到。后来二舅痴呆的厉害了,又偏瘫起不了床,全天离不了人。家里人或雇人24小时照顾也不现实。只能把二舅送去了县城的养老院。

每家情况不同,老人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吧。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养老,权衡后做哪种选择,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猫眼人生


面对这个问题我特别感触,因为这两年我们家正好面临这个抉择。我外公外婆年都八十多岁了,外公的身体还比较硬朗,外婆是真的一年不如一年,每次回家看到他们又老一大截心里真的很难受!



我外公外婆有三个孩子,但是三个孩子都没有在身边,而且也都还没有退休!我妈妈今年刚刚退,可是我弟弟又结婚了面临着要带小孩,我舅舅还有五年退休,他也不再外公外婆身边,我小姨离的更远,家里的表妹也是刚结婚,所以这个阶段真的是特别尴尬的时期!大家都想把他们接走,可是老人又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总是觉得不习惯!想找人照顾他们,可是他们那辈人习惯了什么都自己干,家里住一个陌生人他们也觉得不习惯,而且随着年纪的增大他们的病痛也越来越多,一般的保姆也不愿意去照顾两个老人!

我们也尝试着在当地找养老院,可是当地的养老院条件真的不好,先不说环境怎么样,里面的工作人员都跟你欠他钱一样,没有啥好语气,尤其是遇到一些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的老人,他们的态度更是恶劣!所以也不放心把外公外婆送到这样的养老院去,现在我妈妈和我小姨轮流回老家照顾他们!

因为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所以跟他们特别特别亲,就是因为现在这样的状况我特别特别想开一家养老院:有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有专业的医疗配备团队,将定期给老人们最体检,了解每个老人的身体状况,有常驻的医生如果一旦发生什么紧急情况会快速处理,最最主要的是有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他们能非常耐心和善意的对待每一位老人,让老人们都有一个幸福,舒心的晚年生活!



Henning文


说个真实的事:我的同事母亲多年前就走了,后来父亲独自一人生活很多年,女儿隔三差五的经常回家看看父亲,生活上给予照料。随着父亲年龄的增大,父亲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脾气还越来越大,女儿考虑把父亲送敬老院,父亲完全拒绝敬老院,后来父女矛盾不断升级,父亲对女儿甚至到了恶语相加的地步,女儿很生气,心一横把父亲送到了敬老院。父亲去的敬老院是一个设施不错的敬老院,有相应的医疗条件,各房间装有监控,父亲去了,从此他不用再为自己的一日三餐而操心,更重要的是,老人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聊到国内国外,天南地北什么都能聊,时常还同棋友下下棋,在敬老院完全驱散了,原来独自在家的孤独感觉。当女儿问父亲是否在敬老院住得贯,父亲对女儿说:我后悔没早点来这敬老院。其实在我看来,养老院有好有坏,如果选择设施好一点,管理正规一点的,以后我们60后的养老,也是多一种选择。


一叶兰611129


小时候妈妈说:你是老大,弟弟妹妹们从生下来就叫你哥哥,一生都叫。你要带个好头做个孝顺孩子。 我问妈妈:什么叫考?妈:顺者为孝,不让父母生气担心就是考顺。我思考着回答:他们叫我哥哥,我不会让他们白叫。 从那时起,每次吃饭总是最后一个吃饱。爸爸不理解经常因为这事骂我,其实我担心菜不够吃。后来爸妈总是饭前盛半碗菜藏起来,最后只剩我在吃弟弟妹妹们剩的半拉馒头时端上早就藏好的半碗菜,说锅里还剩的。直到十五六岁才发现他们故意的,原来我一直吃的比别人多。想到这我总是会眼酸,后来发现弟弟妹妹们经常把肉夹给我吃。原来他们也知道了这些事,应了那句老话,"互让有余,争抢不够"。结婚后和弟弟分家时,我和尊敬的爱人决定:家是父母的,即然你们坚持分家,我们小辈不反对。但是弟弟和弟妹叫我们哥嫂,我们不同意平分或抓阄。能让他们白叫了哥嫂,他们选什么看他们自己,剩下的我全收。结果到现在分家也没分明白,因为让着有余,年年余,余的太多。所以我以为:妈妈说的对,顺者为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