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从事快递送餐之类的服务,对十年以后的国家整体人才结构有没有影响?

萌帆豆宠


国家要让实体企业有利润,发高工资,降费降税,而不是让电商流通企业有暴利


陈志清创业记录


这个事我就一直担心着,这么多年轻人,都在做低端服务业,未来怎么办?我看过楼下商场的招聘广告,清一色要28岁以下,那这些从18岁开始从事服务业到了28岁以后,服务业还要抛弃他们,28岁以后他们还能做什么呢?难道都去跑快递外卖?!除了这个还有什么服务业会招28岁以上没什么学历的人呢?那时候他们才正是成家有娃的时候………想想就感觉很可怕。


这一夜3


谁不愿意多挣点钱呢,现在找一份工资高又体面的工作真的很难,并且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年轻人大多不愿意进工厂打工,像我所在的厂里前两年来了一批20岁左右的毕业生,可是一年不到全部走光了。


他们说是受不了高强度的体力活,也不愿意被各种公司制度限制,喜欢从事那种自由度高的行业。

现在很多人愿意送外卖或者是其它轻松的服务业,主要就是想干就干,想休息就休息,没有人压着干活,小日子过得比较休闲,同样的赚的钱也不少,比打工轻松许多。


而题主可能想得比较长远,年轻人都去送外卖,送快递,那以后人才架构方面怎么办?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中国人口14亿,从事快递、外卖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对大环境影响小之甚小,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快递和外卖也是需要人干的,不然这些行业就得歇菜,网上购物怎么办?自己大老远跑过去拿吗?这不现实。

还有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各有志不必勉强,每个行业都会有人做的,往后科技更发达,一些体力活会被机器人所代替,社会只会进步不会倒退。

不管什么样的工作,只要自己愿意即可,养家糊口或者大发横财都是需要自己用双手付出,没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黑暗科技世界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是机械制造行业出身,从业几十年了,很多以前的同事、师兄弟都改行干了快递或去送外卖,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万把块钱,比从事我们制造业多挣很多。由此我也一直在犹豫还需不需要坚守,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带有很强的普遍性,我真的担心我们的制造业会因后继无人而严重衰退,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工仔1546


都说国家的人口红利已经要消失了,可有那么多年轻人在做没有多少技术价值的工作,如城市里的送快递、外卖,做保安等。这些低端价值的工作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年轻人是需要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一是反映出国家的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年轻人缺乏知识和技能;其二职业教育未能覆盖到广大农村,而城市给外来务工者提供的学习机会也不足;其三年轻人进入工厂生产一线做工人的吃苦精神在下降!总想着赚快钱少出力,城市里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进工厂的愿望了!总之,大量年轻人没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大能量的状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鱼音袅袅倾听者


会彻底失去制造业。因为企业不懂得什么是退一步的海阔天空,企业招不到人。其实企业只需退半步即可逆转危机。这半步就是取消日班的平常加班,两班轮班模式要学工厂的饭堂和超市等等服务业接力切换模式。传统的都是白班上完班之后到晚上才轮到夜班上班(由于白班中午和下午都要吃饭和休息整整浪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轮到夜班上班时至少20点了)。如果采用新模式像服务业一样的就是这样的:白班7点上班,到11点下班吃饭(上午半班结束)。然后是夜班的人11上班,15点下班(中午半班结束)。再往下就是白班15点上班,19点下班(下午半班结束,为了能让夜班在三点点之前下班,白班不加班,白班上完8个小时就结束)。最后是夜班19点上班,23点下班(晚上半班结束,已经完成8小时的班),休息吃宵夜一小时。最后最后就是有班加的0点上班到2点下班。传统两班倒的上班模式,两个班次加起来每天开工20小时,狠心的企业是22小时,黑心的是24小时。新模式是18小时,虽然比传统模式少了至少两个小时,但是员工不用熬通宵的夜班(不通宵的夜班这是女生招收的关键,有了女生,自然就能吸引没有结婚的男生应聘,有了年轻的员工企业就有活力),两个班次的员工休息好了工作效率也容易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招工不用花费大价钱给中介了足以抵消减少明天开工时间的损失。


待完善个人信息


杞人忧天听说过吧,也许题主看到的是满大街的跑快递的,这是因为产业变化带来的结果,电商的大发展促进了跑快递的人员大发展,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深层次里其实并未如题主所见所闻的哪样,大多数读过大学的人依然是到了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小米这样的科技公司里,或者到了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等地方。如果有兴趣看看全国就业分布题主可能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了,目前看到的情况,更多的是来自于整个服务行业,特别是实体服务行业凋敝,挣钱困难,而对于做小工或者服务员来说,觉得收入不及跑快递,从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角度来说,从事这样的工作也就无可厚非,一方面是挣钱可以不低于很多其他服务行业,另一方面虽然工作时长并不短,但自由度却相对高出许多,这从另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很多工厂招不到人,其实就是缺少自由,一个封闭的环境却自始至终都禁锢不了人的自由思想。

至于说十年后对国家人才结构的影响是否存在?其实我看来题主还是多虑了,因为过去农业大国时,我们农机产品少之又少时,农产品产生就需要大规模的农业人口,同时提高农民的地位,当转型工业时,也是同理,但当工业遇到瓶颈时,就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所以,一旦后期我们真要是缺少某一方面人才时,我们就会全力以赴,这就如同现在的芯片产业。


梁毅


其实你没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工厂工作?请注意我用的是工作,而不是打工一词。工作是用心去做一件事,打工是为了生计而谋生的一张方法。产生这样的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工人的社会地位太低的缘故,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里,每月拿几千块钱工资,连一平米的房都不够买,叫人如何安心认真的对待工作呢?很多人说日本的工匠精神,德国的精益求精的品质,那你怎么不说这些工业强国的工人有多受人尊重,工资收入和福利有多好呢?既想马儿跑的快又想马儿不吃草,你想什么呢?机器马也得加油充电吧。


夜思影


先管好自己,吃饱饭,在想别的。一屋不扫,何以治天下。

青壮们如果有工作,像公务人员,事业单位一样,有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工作,他们会去送外卖?先填饱肚子,养家糊口再说吧。

整个国家的人才结构是大策引导出来的。组成国家的是个体,个体首先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趋利避害。看看为什么每年所谓的国考那么多人,为什么互联网行业直白的喊着996,还有人干?一个稳定有利,做好了还有权有名,一个有利。

实干兴邦,实业兴国,说了好多年,为什么总说缺技工?真缺吗?未必。大策是发展互联网,从互联网+,到大力发展区块链,政府信息化,和实业关系不大。实业挣钱难啊,待遇自然就上不去,没有利谁去干,即使降低高中升学率,让孩子们去上技校,孩子们去不去不说,从技校出来就会去做工人吗?还是这句话,没钱没地位,谁去。另一方面,以前国企大厂那么多技术工人,不是说下岗就给下岗了,自谋生路,这个创伤不治愈。这些人能让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人到中年被下岗?

题主想多了,我也说多了,我等p民,只能无奈。


杂家归真


能够自食其力,定是正人君子,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一路顺风!好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