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兩個關鍵點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兩個關鍵點


有史以來最長的寒假還沒有結束,相信很多老父親老母親已經在“停課不停學”的深淵中,崩潰了一次又一次。


平時光是晚上輔導作業,就已經氣的血壓飆升了,更別說現在還得監督聽課,任務量暴增,每天都在崩潰中佛性,在佛性中崩潰。


有媽媽跟我說,上小學的兒子不愛學習,每天都得三番五次的催,孩子才能坐在書桌前開始寫作業。


看看新聞上,那些沒有網絡到山上、雪地裡聽課的孩子,再看看自己孩子,住著暖氣房,有網,電腦,有ipad,有手機,要什麼有什麼,怎麼就不知道好好學習呢?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兩個關鍵點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兩個關鍵點

1

說實話,學習對任何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極強的自制力才能堅持下去。


面對完全陌生的知識,你得克服畏懼心理,面對長時間的不理解,你得克服挫敗感,面對休息娛樂的誘惑,你得保持高度自律。


這麼痛苦的一件事,我為什麼要做呢?


學習有什麼意義呢?


這就是孩子的思維:他不明白學習的意義,所以就沒有吃苦的動力。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會陷入“無意義”的漩渦。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有些同學過的很頹廢,每天就是在宿舍睡覺、打遊戲,經常逃課,說起原因來振振有詞:


學這些有什麼用?找工作又不考試!


既然沒有用,為什麼要花精力去做呢?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兩個關鍵點


工作中,相信大家也會有種“無意義”感。


當我們努力半天,依然沒有什麼進步的時候,我們會懷疑努力的意義。


當我們日復一日的忙碌,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的時候,我們會懷疑生命的意義。


這種“無意義”感,會削弱我們的鬥志,讓我們產生自我懷疑。


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也一樣,他們陷入了學習“無意義”的漩渦。


這個時候,父母多少苦口婆心說教都是沒用,孩子都很固執的,他們最煩說教,不撞南牆不回頭。


而那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那些需要去蹭鄰居家的網才能上課,那些需要去山上才能找到網絡信號學習的孩子,他們根本不需要任何說教,只是看看自己所處的艱苦生活,就找到了學習的意義:改變命運。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兩個關鍵點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兩個關鍵點

2


和很多孩子一樣,我從小對學習沒什麼動力,學習就是為了父母高興。


讀初三的時候,鄰居家的小美從城裡打工回來,她家裡條件不好,自己學習也不好,初二沒讀完就輟學打工了。


她在縣城一家酒店打工,她告訴我做服務員很好,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夏天有空調,吹出來的風涼涼的,別提多幸福了。


而且,她吃住都由酒店安排,自己不用花錢,每個月還能賺三四百。


聽小美描繪了城裡的美好生活,我瞬間就心動了,天天學習有什麼意思,不如早早打工賺錢。


於是,我就跟母親提出要輟學。那時已經臨近中考,母親苦口婆心的勸我好好備考,可是我完全聽不進去,得過且過的混日子。


中考過後,我立馬聯繫了在城裡的小美,提上簡單的行李就去投奔她了。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兩個關鍵點


在小美的幫助下,我進了她所在的酒店打工,本以為做服務員是一份簡單輕鬆的工作,沒想到,我一個月都沒堅持下去,就繳械投降了。


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


一是上班時間不能坐,只能站著,哪怕沒有客人,也只能站著,一天下來,整個人腰痠背痛的,躺在床上一動都不想動。


二是盛拉麵或燴麵的碗又沉又燙,我每次給客人端上桌,手都被燙的生疼。有時候端不穩,還會把湯灑出來,被老闆和客人罵。


一個月後,我實在受不了,提著行李回家了。


媽媽什麼也沒說,讓我重新復讀了初三。


那一年我很拼命,因為我知道,如果我考不上高中,就只能像小美一樣去做服務員了。


後來我考上了不錯的高中,又讀了大學和研究生,再後來,我真的跳出了那個貧窮的小山村,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次短暫的打工經歷可以說是我人生的轉折點,讓我真正的明白了:學習是為了自己,好好學習才能改變命運。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兩個關鍵點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兩個關鍵點

3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作為父母,一味的批評和說教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讓孩子從心底裡愛上學習,最重要的還是幫孩子找到學習的意義。


一是,讓孩子早點吃後悔藥。


有位媽媽說:小時候,父母打我罵我讓我好好學習,可我就是不想讀書,走上社會後,我才發現不讀書會吃很多苦,自己只能做低廉的體力勞動,每天累死累活,收入微薄。


現在,我有了孩子,我想讓他好好學習,希望他活得不要像我這麼辛苦,可是孩子不聽,我該怎麼辦呢?


我說,他既然不想讀書,就讓他跟著你幹活吧,讓他知道生活有多苦,早點吃“後悔藥”,重新來過才不晚。


這位媽媽就給孩子請了一週的假,帶著孩子去上班,她在商場打掃衛生,清潔廁所,孩子去了之後,他就讓兒子幫她清理男廁所。


第一天去,孩子清理到一般就吐了,他強忍著幹了一天,第二天死活不再去了,要去上學,說原來讀書比工作輕鬆多了。


所以,對那些不願意學習的孩子,父母要狠下心來,早早讓他們在社會上走走練練,褪一層皮回來後,他們就明白,讀書不是為了別的任何人,而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


與其十幾年之後再為“少壯不努力”後悔,不如現在就“後悔”,早後悔早改變,一切都還來得及。


二是,身教而非言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行為習慣對孩子的指導意義是無以倫比的。


可有些父母只注重言傳,卻不注重身教,自己每天得過且過,卻讓孩子加倍努力,自己不願意學習,每天抱著手機不撒手,卻讓孩子好好讀書。


結果,說再多的話也沒有用,孩子越長大,在行為模式上越像父母。


有個同事家的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成績穩定在年紀前五名,今年小升初,立志要考名校的少兒班。


談及對孩子的教育,同事說,他和妻子每天工作都很忙,每天回到家還要加班到很晚,所以很少有時間去管教孩子,但是孩子自律性很強,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心,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你努力認真,孩子也必然會努力認真。


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得讓孩子吃點苦,並且,父母得做好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