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李云龙备受大众追捧,他究竟有哪些魔力?

编剧都梁曾经说到:“《亮剑》属于很讨巧的作品,它有43万字,然后李云龙往那一戳,那么多的人物故事都是为他服务,这个人物不丰满也得丰满起来。

”正如都梁编剧所言,李云龙的这一角色不仅仅是丰满,而且备受大众追捧,从热播至今,“李云龙”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符号,他如此深入人心,究竟有什么魔力?


电视剧《亮剑》豆瓣评分9.3,2005年首播,广受好评,创造了收视率的奇迹,故事时间设定在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到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的举行这段时间,完美塑造一个接地气的英雄形象。接下来我将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李云龙的魔力所在。


《亮剑》:李云龙备受大众追捧,他究竟有哪些魔力?

一、英雄的霸气


李云龙备受欢迎第一点原因,就是他是一个草莽英雄,个性张扬,充满霸气,敢作敢当。在平时跟战士相处称兄道弟,在战场也毫不含糊,能打硬仗。比如平时他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兵:“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咱独立团啥时候吃肉?就是遇到小鬼子的时候。”“我要死也要死得像个爷们儿,我不能这样窝窝囊囊地死了,要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就像《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打败。”李云龙就是奉行的这一原则,这就是他宣称的亮剑的精神。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平民崛起,英雄崇拜的时代,李云龙的这股英雄霸气,迎合了大众的崇拜心理。正如李云龙所说“一个剑客和对手狭路相逢,他发现对方竟是天下第一剑客,这时他明知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逢敌必亮剑,决不含糊,倒在敌人的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剑锋所指,血溅七步,不是敌死,就是我亡。”“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狭路相逢勇者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正是这种勇往直前的“亮剑精神”,唤醒了大众沉睡已久的阳刚之气,使他们豁然开朗,原来很多事可以这样做,我们不需要畏首畏尾的隐忍,我们要学会勇于“亮剑”。

《亮剑》:李云龙备受大众追捧,他究竟有哪些魔力?

二、绿林的匪气


李云龙备受欢迎第二点原因,就是他的绿林的匪气,当然他有些行为是不提倡的,这里大众更看重的是他的接地气,重情义。李云龙手下的兵没有几个有文化的,所以整天给他们讲大道理他们是听不懂得,更何况李云龙最讨厌书呆子气,赵刚政委刚开始跟他搭班子时,李云龙对他的排斥,就能看出其中的缘由。赵刚政委对李云龙这套“大碗喝酒, 大块吃肉, 论秤分金银, 那多威风啊。”“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猪八戒戴眼镜--冒充大学生”“你小子撅屁股望天—有眼无珠”说词也是很有看法。在赵刚看来,手下的兵长时间这样带下去,会被带成土匪,殊不知正是李云龙这套充满“匪气”的带兵方法,带出了一支虎狼之师,干掉了鬼子的坂田联队和山崎大队。


从两件事上,可以看出李云龙的重情重义。第一件事就是为和尚报仇。当得知魏和尚遭到土匪暗算后,誓要为和尚报仇, 抗命攻打已被收编为独立团的土匪,结果土匪被灭了,和尚的仇也报了,但李云龙也因此被降为营长。第二件事为救妻子, 集合全团去攻打日军固守的平安县城。出发之前,李云龙说到:“我打开窗子说亮话,你嫂子被鬼子抓走了怎么办?”,既让战士明确了目标,又鼓舞了斗志,最终平安县城被拿下。战斗结束后李云龙在秀芹坟前的哭诉也是真挚感人,正可谓侠骨柔情,他说道:“秀芹,我李云龙爹娘死得早,没有兄弟,没有姐妹,没有亲人。可我咋觉得你躺在这儿,我李云龙的半条命也埋在这儿了。我向你保证,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你,你是我的亲人,你是我的老婆”


这一番情义带给了大众无限的感动,如今的社会多了一些浮躁和冷漠,这一记感动就像一股清流涤荡着人们的灵魂,喊醒了他们简单而善良的内心,他们在自我感动的同时,也会思考如何去感动别人。

《亮剑》:李云龙备受大众追捧,他究竟有哪些魔力?


三、商人的精明:


李云龙备受欢迎第二点原因,就是他的商人的精明,不要看着他土里土气,但是他满脑子的精明和智慧。他曾经说过:“打仗的原则只有一个,只许占便宜不许吃亏。赔本的买卖咱不能干。反正枪一响,你多少得给老子捞点东西回来。”正因为有这样的原则,跟日军山崎大队作战时,他安排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把战壕修到了离敌人只有 30 米的地方,然后把全团的 3600 颗手榴弹集中在一营,一声令下,2 分钟时间里,3600 颗手榴弹全部投过去,就是这么快节奏、有智谋地结束了战斗。


还有一件事,李云龙被贬当被服厂厂长几个月,复官之后他竟然私自从被服厂带回 200套新衣服 ,说 “不然这被服厂厂长白当了”。对于自己的这种精明头脑,李云龙是得了便宜又卖乖 ,他逢人就说:“我这个人不择食,多了不嫌多,少了不高兴,要是啥都弄不到我可就要骂娘了。”李云龙的这种精明本色,也迎合了大众的利己心理,毕竟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


《亮剑》:李云龙备受大众追捧,他究竟有哪些魔力?

编剧都梁曾说过:“如果要问我这本《亮剑》为谁而写?我要说为中国当代青年而写。我要让中国的青年知道,国家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群和他们年龄相仿的青年,在那个年代他们曾经热血贲张、曾经义无反顾、曾经战死沙场。”所以,我们在分析李云龙在备受欢迎的同时,也要理解这种“亮剑”精神的内涵,那就是面对困难,不要轻易退缩,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智慧,我想这也是编剧都梁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