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亮剑》与原著小说《亮剑》

电视剧《亮剑》播出后引起了巨大轰动,受到热烈的欢迎。它把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完美结合起来,可以称为中国战争题材电视剧的巅峰之作,直到现在还被大家津津乐道。它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有些人常常将其和小说原著比较,并借小说的后半部来指责电视剧。而我看来小说《亮剑》在从各个方面来讲都远不及电视剧。

电视连续剧《亮剑》与原著小说《亮剑》

电视连续剧《亮剑》与原著小说《亮剑》

先从影响力来讲,小说比起电视剧要差十万八千里。小说发表于1999年,虽然也获过奖,但比起同名电视剧要差的十万八千里,很多人都是在看过电视剧才知道小说的,并反过去再看小说的。当时不少人还在网上以小说为据透露所谓人物的最后结局,竟能赚来不少眼球,足以说明这一点。

在人物的塑造和刻画上,电视剧要明显高于小说。这里虽然得力于电视剧演员的精彩表演,他们把抽象的文学形象变成逼真可信的直观影像展现在观众面前。但电视剧剧本也确实要比小说丰满深刻得多。虽然小说作者都梁是编剧之一,但作为创作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汉武大帝》《红樱桃》、《红色恋人》的另一个编剧江奇涛,更擅长把众多的真实历史人物和大事件穿插结合得游刃有余,对剧本的掌控能力要明显高于都梁。相信江奇涛对剧本的形成发挥了重大作用,都梁自己也承认这一点。

小说把重点和篇幅都放在了反右和文革时代,对抗战描写的很少,对解放战争说的也不多。孔捷只是在李云龙杀谢宝庆为和尚报仇时带了一笔,对丁伟则是只字未提,对铁三角的形成和战斗情谊缺乏表现。对赵刚的与李云龙之间不断磨合而形成生死搭档的描写刻画更是明显不足。对配角刻画较为苍白细节非常空洞。小说把消灭关东军一段描写成李云龙要打鬼子运输小队,而来的是关东军。而且从一开始就是要打白刃战拼刺刀。伏击敌人竟然不用手榴弹和机枪,开打就是和古代战场一样拼刺刀。一仗下来竟然牺牲了300多战士,情结颇为勉强。远没有电视剧打观战团,在最后才与残存的鬼子拼刺刀来的真实。而电视剧则把抗战作为描写重点,经过后期大规模的加工与润色的增加了很多小说中没有的脍炙人口的生动情节。赵刚、孔捷和丁伟的形象栩栩如生,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在那些年代里人物性格亮剑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小说到了到了后半部更是文笔平平,平铺直叙,大段的他人讲故事的夹叙夹议,而且还嗨的控制不住,基本上也就是闭门造车式网络小说的水平。在情节上也有很大的问题,其中李云龙带一个班消灭几百个武装匪徒和梁山分队登陆金门的描写,比现在被广泛诟病的抗战神剧更不靠谱。同时都梁用现代的眼光来臆想描述历史,很多地方也完全违背了当时的历史现实。60年代以后的解放军已经经历了正规化建设,而经过高级军校培训的李云龙,还是20年前大老粗式的团长水平。在部队搞家长制一言堂还不够,还要借组建特种部队培植出自己的私人武装,文革中擅自派兵介入地方武斗,大搞暗杀活动,大规模武力屠杀造反群众。梁山分队竟敢公然劫狱抢人,事后竟然没有受到任何追究。孔捷等解放军官兵竟敢策划转移隐藏中央挂号的反革命头目,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些都已严重违背了历史实际,对后人是一种严重的误导。

电视剧和小说最为不同的是两者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在当时的网络舆论环境下都梁表现出了非常媚俗的严重不足,小说把重点放在反右和文革时期,宣扬的是所谓人性的反思,他没有站在客观、全面、公正的立场上看待历史。而是站在所谓人道主义的立场塑造人物,以愤青的偏激迫不及待地表现自己的悲悯情怀和洞察一切。他借书中人物之口大力宣扬三权分立的西方模式和价值观,把新中国描绘成历史上最黑暗的人间地狱。进而完全否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新中国的正义性。对亮剑的解释和概括更是归集为向所谓的封建意识亮剑。小说名为亮剑却看不到一句李云龙战场亮剑的正气豪言,连李云龙的毕业论文都是《论冷战时期的特种作战》。李云龙的最后一次亮剑竟是对他浴血奋战九死一生保卫的和平环境下的人民亮剑。而且把赵刚和李云龙夫妇都安排为自杀。把新中国描绘的和封建王朝一样,从主观上就是在攻击是鸟尽弓藏的悲剧。

而电视剧重点宣扬我军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拍到我军授衔时最高潮戛然而止,拍成了一部荡气回肠而又振奋昂扬的正剧。

电视连续剧《亮剑》与原著小说《亮剑》

电视连续剧《亮剑》与原著小说《亮剑》

可以说电视剧的团队对小说进行了颠覆性的修改,把思想和艺术水平都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说他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挽救了这部作品绝无夸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