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恐惧的不是勤奋,而是没有方向


人生最恐惧的不是勤奋,而是没有方向


最恐惧的时候,是没有方向的时候。

01

你的快速成长

最缺的是一幅地图


工作的前半年,确实有点辛苦。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新人一个,白纸一张。


因为是白纸一张,所以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都需要学。


部门的前辈老人们也都挺 nice,即便再 nice,也没有义务给你系统化的教学——愿意教是情分,不愿教是本分,老人们能给一些碎片化的指点,就该心怀感恩了。


那时的节奏是「白+黑」。白天里要打仗,公司养着你,你就得出活;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拿出白天记下的笔记,密密麻麻的笔记:把说话一句句弄懂,把逻辑一个个拆开,把流程一点点梳理……把无数个碎片,拼接起来。


我自以为不笨不懒,但仍然花了六个月,才有游刃有余的感觉。


我缺少一副地图,所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免的,做了许多重复,走了很多弯路。


我的习惯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把所思所得扔进一个叫《工作手册》的文档里。点点滴滴的碎片,慢慢沉淀成清晰的图景。


时间流逝,我从新人变成了老人,领导让我带一个徒弟。小兄弟很谦虚努力,白纸一张,简直就是当初的我……我当然没有时间管他,我把《工作手册》扔过去,让他自己琢磨,偶尔解答他几句。


一个月后,他慢慢摸到了门路;两个月后,他开始独当一面了。剩下就没什么难的,无非是变得更熟练更精细……


现在想起,小兄弟其实有点幸运:我比他多用了四个月,因为我比他少了一份大纲。


人生最恐惧的不是勤奋,而是没有方向


02

我们的努力

常常充满技巧,却少了大纲


多年前一个销售高手告诉我:带一个新人出师,其实不用太长时间:有悟性的话,半年就能独当一面了。


销售的技术,其实不难学习,难的是一本 Guidebook(指导手册):搭建体系框架,把枝枝桠桠串联起来。


各行各业,大道相通。你新进一个行业,你新学一门技能,现在立下志向,大吼一声:「我要开始努力了」。


然后呢?


你要知道该干什么,一二三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怎么走,每一步需要注意的点……这就是结构力,是地图,是大纲。


在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会接触到很多技巧的碎片,微博、微信、小密圈、Youtube……


这些碎片,我们称之为「术」。


这些「术」是零散的:每一颗都在闪光,每一条都很精彩,听起来很过瘾很痛快。但是合在一起呢?那就是混沌一团,难以转化成力量。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麻。


现实其实太过于丰富,当我们身临其境时,反而容易迷失在繁杂的细节之中,可能抓不住重点、抓不住主题。


缺的是什么?


缺的是一根线,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就像一颗大树,有了主干,有了框架,然后再把枝枝叶叶挂上去。


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技巧,却缺少大纲。


人生最恐惧的不是勤奋,而是没有方向

03

一份大纲,价值连城

其实不需要太多字数


小时候看《射雕英雄传》,黑风双煞偷了黄药师半卷《九阴真经》,放在哪里都不放心,最后干脆毁了原文,刻成刺青,缝在陈玄风的胸口。


当时年少懵懂,看到这里不禁轻轻一哼,「作者真是草率:人的胸口能有多大地方,怎样能抄下半本书?」


金庸武侠之美,在于细处的立意之深。后来明白了,自己才是那只菜鸟:对于高手而言,几千字的点拨,就太足够了。这是绝世秘籍,不是百科辞典,怎么会逐字逐句教你?


一本大纲就已经价值连城,剩余下的血肉填充和枝叶延展,不过是体力密集的劳动而已。


真正的江湖秘籍,真正的绝世武功,篇幅都不会太长,往往是寥寥数语。


爱因斯坦穷尽半生,寻找万物公理,最后的答案是一行字,「狭义相对论,E=mc²」。


33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第一批生物,历史长河漫漫,生物学的奥义最终不过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几乎凝结了人类金字塔尖的智慧;但第二三四五颗的落地,就容易多了:不需要你告诉我所有细节,你给我指个大方向,就能省下来无数金钱和时间。


有句老话,「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你师傅考验了你十几年,终于愿意把「量」的秘诀说给你。而你这时候说,「不行不行,你从入门的第一课讲给我听」?那你就是个憨憨。


我们说隔行如隔山,各行各业都是自己的诀窍。而对于高手而言,质的跃变,通常不来自于长篇大论的细节:


对于职业玩家而言,对行业已经足够熟悉了,基础知识已经很了解了。再沟通起来,只需要直抵要害。三言两语的点拨就够了。这时候要升华跃迁、更上一层,往往是几句话的、关键处的点拨,然后就是云散月明、豁然开朗……我们称之为「开窍时刻」。


回到武侠世界,我们可以想见:欧阳锋练《九阴真经》,需要手把手教么?扔给他一本大纲就够了。


人生最恐惧的不是勤奋,而是没有方向

04

最恐惧的时候

是没有方向的时候

往深了想一层,大纲的内核什么?

方向的指引。


上学时和毕业后,哪个更难?


当然是后者。


上学的时候,就像打游戏,学校会给你分配主线任务、支线任务,只需要按照任务说明一步一步操作就行了;但生活里却不一样,没人给你分配任务,更没有任务说明……起早贪黑、费心劳命,最后的结果也可能是没有结果。


生活里充满了困惑:多数人都会有犹豫,纠结,踟蹰不前;多数人都很难坚相自己选择的路。


这个时候,如果有个高人,能在你肩膀上拍拍说,「对的,往前走就是了」,一句话的能量可能比十倍的资金都显得更为重要。


父母对子女成长很重要,父母就是子女的人生大纲:智慧的言传身教,气质的经年浸染,更重要的,还有关键节点的指引护航:20%的人生选择,决定了80%的人生状态。几个正确的重大决定,足够让人生轮廓呈现不同的模样。


创业之路,艰辛异常。除了精神和体力上的压迫,最大的不安,来自于迷茫。


和产品经理不一样,每个创业者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运筹帷幄,尽在掌握。很多时候,他们是打肿了脸充胖子。


如果这个时候,有个高人在旁,给他们画饼打气鼓励,拿出国际案例、数据比较、业绩推演,来证明「这个东西一定行」,那对开荒期的创业者就会像落水后的浮木一样。


拼多多的黄峥,用了四年时间登上福布斯。黄峥自然是能力非凡,而更让我羡慕的,是他身后的导师段永平,那真是无可比拟的人生宝藏。


最恐惧的时候,是没有方向的时候。


金戈铁马、沙场征伐,豪杰英雄都不会眨一下眼睛;而茫然无措、没有方向的时刻,却会让人到了无边的恐惧:外面已经风气云涌了,而我还只能窝在一个小县城里,纵使再英雄十倍,又有何用?


我们害怕的,并非「每天工作 10 个小时」。我们担心的,是「付出之后,却没有意义,没有收获,没有希望」。


如果神明找到我,甩给我一本大纲,「照着做就行了」。余下的事情,还有什么难的?


人生最恐惧的不是勤奋,而是没有方向

05

「术」的获取,并不算太难

「纲」的得到,需要沉淀体悟


我是一个野生的公众号作者,靠着点小聪明,拥有了一些读者,悟出了一些技巧,也花了很多时间,走了不少弯路。


有时我就在想,如果有个前辈在面前,关键处点我几句,一路走来会轻快顺畅得多。


写字很久,我才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文章 = 结构 + 扩写。两项技能就足够了。


在写作里,花费时间最多的,不是打字敲字,而是编织大纲。


很喜欢《大作手回忆录》,来回看了许多遍。抛开利弗莫尔的生平争议,这本书无疑是「趋势投资的圣经」,也是投资人必看的经典。


这本大作里,并没有讲「术」:不讲 K 线图,不讲均线,不讲 MACD 和 KDJ……旁枝末节,陈词滥调,不是大神该说的东西。


他讲什么呢?


底层逻辑和核心原则:「最小阻力路线」、「关键点交易」、「时代不同,人心不变」、「交易过程的正确性」、「认清大势」、「恪守原则」……


他搭好了架子,有缘的后生手握大纲,添砖加瓦,就能建起自己的大厦。


实际上,在我的认知里,当代的股票技术法则的流派,多多少少都是由利弗莫尔的操作手法基础上延伸而出,说他的操作体系是华尔街交易技术的词根,也并不太为过。


对于很多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目录。


目录是纲领和结构,更是主线和灵魂。看过一些经典,看到其中思路脉络的形成,才会觉得大师们的举重若轻,那是多么的不容易。


我用了很久的时间,才真正理解「纲举目张」这个词。古贤智慧,真是精深无比:大纲有了,枝节于是就延伸铺展开来。


枝节是汩汩的流水,大纲是深深的源泉。


严格来讲,「术」的获取,并不算太难——对于足够努力、聪明进取的人,有无数种方式来学习技术;


而「纲」的得到,需要沉淀体悟,需要融会贯通,当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以及一点点缘分。


能看到这篇文章,何尝不是一种缘分?


人生最恐惧的不是勤奋,而是没有方向

很多人不妨问自己一句:

我有几年没有很大的成长了?

很多人都说要持续成长、快速成长

但却一直没有一个成长的大纲

没有一套成长的方法论

学会成长再成长


因为成长并非你有意愿就可以做到的,它像任何一门技能,是应该遵循科学训练方法的,你没有方法,事倍功半,无效努力很多;你有方法,事半功倍,每一份努力都有实打实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